汽车电商的痛点
2015-12-28岳伟
汽车电商的痛点
“双11”的硝烟刚过,“双12”的风暴又来袭,汽车电商们趁着年底节假日集中,都在突击订单量甚至成交量。不过从目前看,汽车电商们也就在形式上花样翻新,热闹一下,实质的内容与往年没有什么改变。
然而这种非常态化运营,集中突击方式,在笔者看来,凸现了汽车电商仍然不够成熟,而这只是现阶段汽车电商发展的痛点之一。除此之外,自身没有产品,自身没有线下渠道,根本收不到整个流程的交易额,成为汽车电商发展的其余三大痛点。说得过激一些,中国的汽车电商行业并没有承担起电商应该承担起的责任。
这其中,没有产品,或称对企业分配产品没有话语权,是电商们最大的短板。对于市场上大部分汽车电商们来说,虽然目前出现厂家拿出一两款车型让电商进行包销,但不难发现,这些车型都不是厂家市场上的主力车型,这种合作纯属试水。一旦产品结构得到厂家优化,这样的车型可能并不多。
另外,笔者也发现有的电商目前与经销商合作,拿低价车吸引消费者。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目前无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与电商合作,都是基于目前市场情形不乐观,厂、商都希望有更多渠道消化高企的库存,这才让各种电商蜂拥而至。一旦供需平衡,厂、商关系得到优化,市场上还能有那么多低价车养活电商吗?
笔者在《汽车电子商务蓝皮书:中国汽车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5)》中看到,汽车电商化在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都没有完全做成,在中国则面临更多的困难。首先,汽车行业封闭的渠道体系和价格体系是电商化的最大阻力。目前,电商根本无法直接绕开传统渠道去独立完成汽车销售,如何与厂商、 经销商合作去重构利益链条仍需长时间的探索。其次,4S店之外的后服务体系不完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网上购车的顾虑。报告认为,未来新车销售电商化的发展仍然困难重重,短期内难见实质性突破。
不过今年热闹归热闹,很多厂家或经销商自建平台却很冷静,似乎都要避免突击使用优惠销售提前消耗订单。笔者发现,如上汽集团的车享网和东风日产的车巴巴似乎更关注日常的订单,而经销商最大的自建平台庞大同样选择了沉默。
同样,已过烧钱阶段的众多售后服务类O2O也没有更多的优惠举措,以往普及的大红包补贴已在它们的网站上不见了踪迹;此外,往年凑热闹的腾讯等综合门户网站、苏宁等其他行业传统连锁商业平台这次不再参与。以上三个新情况说明大家对汽车电商集体趋于谨慎了。一味的突击烧钱不可取,大家都要想想下一步该怎么玩?
然而在这一片“繁荣”中,却出现了一道别样的风景,即滴滴开始卖车了。从广义上讲,滴滴卖车也属于汽车电商的行为,但它主要是通过其试驾平台进行销售,也可以说是卖车是试驾的衍生业务。
滴滴在试驾方面的尝试的确很得人心,相对于4S店的试驾,消费者在滴滴只需要付出一定的钱就能享受独自体验、专人讲解。尤其此次推出1元钱就可以试驾的业务,让滴滴在“双12”期间,其200台丰田皇冠及奔驰GLA在2小时左右全部卖完,不能不说这样的业务让人充满想象空间。当然这必须与其平台的规模及影响力挂钩,如新浪在更早以前推出的上门试驾服务平台“我试试”也是一个道理。
不过即便在体验环节,甚至新车销售可以避开传统4S店,但这些始终都绕不开厂家与传统经销商固有的利益格局,如何重新平衡好这样的利益关系,成为汽车电商在未来能否有实质性突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