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尊的提高方式对行为绩效的影响*

2015-12-27钟毅平

心理学探新 2015年3期
关键词:成功者控制组反省

钟毅平 曹 新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410081)

1 引言

自尊是个人对自己的整体看法及对自己评价后产生正负向价值的感受(Kernis & Goldman,2003)。自尊的高低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对人类的认知、动机、情绪及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已有研究表明,行为结果的好坏与自尊的高和低是有联系的(Baumeister,Smart,& Boden,1996)。国内研究表明,自尊与学业拖沓总体、延迟行动、计划不足呈显著负相关,即大学生自尊水平越低,拖沓水平越高(张斌,蔡太生,2010)。同时刘晖(2012)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学业拖延与外显自尊关系密切,与内隐自尊无关(刘晖,2012)。这些研究都表明自尊的高低与行为绩效存在着某种联系,然而提高自尊的方式在提升自尊的同时能否对行为绩效进行提升呢?目前仍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前人的研究表明,提高自尊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反映成功者和自我反省(Wilson & Ross,2001)。反映成功者是指个体把自己与成功者在心理品质或行为上建立某种密切联系。比如个体通过宣扬他们与成功者有联系,以产生积极印象;或者是个体认为自己在心理上与成功者接近从而提高自我评价。因此,把自己和成功者联系起来能提高自尊。而自我反省指通过反映自己积极的方面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性的自我。前人的研究表明反映成功者的方式能提高自尊,但是却不能增加个体的动机和绩效,而用自我反省的方法则能提高自尊,同时还能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绩效(Johnson & Stapel,2011)。还有研究表明自我反省的方式可用于保持和提高自尊(Wilson & Ross,2001)。从前人的研究中不难看出两种提高自尊的方式在行为绩效上可能存在差异。

根据华人心理学家杨国枢和陆洛(2009)的观点,自尊可以细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整体特质自尊和整体状态自尊。整体特质自尊是指个体在生活中的各个情境或范畴都具有稳定之高或低自尊倾向;而整体状态自尊指个体的整体自尊会因特殊事件的发生而上升或下降。潘君凤、杨国枢和许功余(2009)的研究表明,整体状态自尊的升降程度与正负情绪的强度有统计上显著相关,同时还发现在成功事件发生时,整体特质自尊高的大学生,其整体状态自尊也高,在失败事件下,整体特质自尊与整体状态自尊则没有统计上显著的相关。但这两种类型的自尊与行为绩效的关系如何,还没有学者探讨过。

此外,还有研究认为,自尊作为对自我的价值性评价,实际上包含工具性价值评价和内在性价值评价两方面(Tafarodi & Swann,1995)。Tafarodi 和Swann 认为,工具性价值评价涉及到对自我“擅长什么”的评价,内在性价值评价涉及到“自己本身就是好的”的评价,前者可以表述为自我能力感,后者可以表述为自我喜好。根据这些理论,自尊并不是一个单一体,整体的自尊应该由自我喜好和自我能力组成。个体反映自己的成就,应该体验自我喜好和自我能力的增加。而通过反映成功者的方式提高了自尊,个体会感觉提高了自我喜好,但不能提高自我能力。对于这一理论推论的正确性,仍需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尽管以往的研究对行为结果与自尊水平的关系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但行为结果的好坏是否与自尊的类型和提高自尊的方式是否有关,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将对学校教育,员工激励,团队绩效等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持和方法上的帮助。为了弄清反映成功者和自我反省对提高自尊类型以及个体行为绩效的影响,设计了两个行为学实验进行研究。

2 实验一

2.1 目的与假设

为了弄清楚是否是两种提高自尊的方式在提高自尊类型上的差别导致了行为绩效上的不同。研究假设为反映成功者和自我反省在提高整体特质自尊与整体状态自尊上存在差异;两种自尊提高方式在行为绩效的提高上存在差异,同时整体特质自尊和整体状态自尊分别与行为绩效存在相关。

2.2 方法

2.2.1 被试

在高校大学生中随机招募85 名大学生进行实验,平均年龄为21.18,女生占65%,剔除无效、残缺问卷7 份,共得有效问卷78 份。参加实验的被试将给予适当礼物作为实验报酬。

2.2.2 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提高自尊的不同方式,分为反映成功者、自我反省和控制组三个水平。实验测量多个因变量,分别为整体特质自尊,整体状态自尊和行为绩效。

2.2.3 材料

整体特质自尊的测量使用杨国枢、翁嘉英和许燕等人(2003)所编制的“华人整体特质自尊表”,共10 道题,评分方式采用五点量尺;整体状态自尊采用杨国枢(2002)编制的“华人整体状态自尊之模拟故事问卷”(杨国枢,陆洛,2009)。行为绩效的测量运用中文版本远距离联想任务RAT(李微微,2011;王烨,余荣军,周晓林,2005)。中文远距离联想测验主要由3 个双字词构成,每组刺激包括三个不相关的汉字,要求被试找到另外一个字和呈现的这三个字分别都能组成一个词,如刺激:板,洞,色,答案:黑。分别组成黑板,黑洞和黑色,答案可以在刺激词的前面或者后面,只要能够组成一个词即可。正式实验材料共有64 组。对64 题进行信度分析发现信度克隆巴赫信度系数高达0.931(李微微,2011)。

2.2.4 程序

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三个组,第一组被试为反映组,要求花三分钟时间阅读如下一段成功者的文字材料(Johnson & Stapel,2011)。

一位各方面表现和你差不多的同专业的大学生,他(她)有幸入选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知识挑战决赛,刚赢得了全国大学生知识挑战决赛的金牌。在比赛中他(她)很好的解决了各类问题,所有问题回答的非常流畅、清晰、切中要点,整个比赛过程也表现的非常出色,连评委们都称赞他(她)是一个优秀的大学生。

第二组被试为自我反省组,要求被试花三分钟时间写一段关于自己积极方面的文字(Schwinghammer,Stapel,& Blanton,2006)。例如:你喜欢自己身上哪些优点?你认为自己有哪些重要的品质和能力?你擅长做什么?等。第三组被试为控制组,要求被试花3 分钟写一段关于森林或自然的文字材料。比如说你脑海里想到的山、水、花、鸟、虫、鱼等自然美景。

三分钟之后各组被试都完成“华人整体特质自尊表”和华人整体状态自尊之模拟故事问卷(杨国枢,陆洛,2009)。最后,被试完成行为绩效测量,行为绩效的测量采用中文版本远距离联想任务RAT。在进行行为绩效测量之前被试完成4 个行为绩效测验的练习(2 难,2 易),之后进行正式的测试。

收集记录所有被试的数据。由于实验所用的量表目前国内没有标准化的常模,为了使原始分数的单位等值且更具可比性,将被试的原始数据使用Z标准分数转换公式进行转换后,再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对整体特质自尊分数、整体状态自尊分数和绩效分数进行Z 分数转化。之后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各因素方差齐性。整体状态自尊差异极显著F(2,75)= 6. 071,p <0. 01,=0.139;行为绩效差异显著F(2,75)=4.797,p <0.01,=0.113(见表1)。

表1 不同自变量条件下各因变量的Z 均分和F 值

对整体状态自尊和行为绩效上的两个主效应选用LSD(最小显著差法)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反映组和自我反省组都与控制组在整体状态自尊Z 分数上差异显著(t=3.625,p <0.01,Cohen’s d =0.90;t=1.950,p <0.05,Cohen’s d =0.546)自我反省组与控制组在行为绩效Z 分数上差异显著(t=3.194,p <0.01,Cohen’s d=0.895)。结果表明,反映成功者和自我反省两种提高自尊的方式,都能提高整体状态自尊,相比而言,反映成功者在提高整体状态自尊上效果更明显;而在提高整体特质自尊上,自我反省对整体特质自尊有稍微的提升但与控制组的差异尚未达到显著水平,总体来说,反映成功者和自我反省在提高整体特质自尊与整体状态自尊上有相似的趋势。在行为绩效上只有自我反省组的被试成绩表现更好,而反映组的被试在行为绩效上的提升不显著。对两类自尊分数分别与绩效分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整体特质自尊和整体状态自尊与行为绩效相关都不显著(r=0.139,p >0.05;r =0.105,p >0.05)。由此说明行为绩效的高低与整体特质自尊和整体状态自尊提高的多少并无直接联系,也就是说,反映成功者和自我反省两种提高自尊的方式并非是由于在提高自尊的不同类型导致了行为绩效上的差异。但自我反省既能提高整体自尊水平又能提升行为绩效,而整体自尊与行为绩效的相关又不显著,这说明行为绩效的提高更多是受到其他的因素影响。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使自我反省既提高了自尊又导致行为绩效的提升呢?研究者在实验二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3 实验二

3.1 目的与假设

进一步探讨进行自我反省的被试行为绩效得到了提高,而反映成功者的被试行为绩效没有提高,其中真正在起作用的因素。研究假设自我反省组的被试主要在自尊的自我能力评价方面获得了提高,反映成功者的被试仅提高自尊的自我喜好性评价因素,同时自我能力与行为绩效存在相关。

3.2 方法

3.2.1 被试

在高校大学生中随机招募被试130 名,平均年龄约为22 岁,女生占68%。剔除无效问卷和残缺问卷12 份,共得有效问卷118 份。参加实验的被试将给予适当礼物作为实验报酬。

3.2.2 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提高自尊的不同方式,分为反映成功者、自我反省和控制组三个水平。实验测量多个因变量,分别为自我喜好,自我能力和行为绩效。

3.2.3 材料

自我喜好和自我能力的测量采用国内研究者杨晓岚(2005)修订的“自我喜爱感/自我能力感量表”,由16 个项目(8 个自我喜爱感项目,8 个自我能力感项目)组成,其总量表的α =0.92,自我能力感分量表的α =0. 93,自我喜爱感分量表的α =0.90;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修订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刘宏,2007)。行为绩效的测量采用中文版本远距离联想任务RAT(王烨,余荣军,周晓林,2005;李薇薇,2011)。

3.2.4 程序

实验二首先按照实验一的方法对被试进行随机分组,各组的被试接受实验一中相同的自变量的操作。之后被试要求完成自我喜好和自我能力问卷测量。最后被试完成与实验一相同的行为绩效测量。

实验所得数据Z 标准分数转换后,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实验二中,对自我喜好,自我能力和行为绩效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自变量在自我喜好、自我能力和行为绩效上的差异都显著,F(2,115)=5.245,p <0.01,=0.084;F(2,115)=3.252,p <0.05,=0.054;F(2,115)=3.701,p <0.05=0.06(见表2)。

表2 不同自变量条件下自我喜好、自我能力和绩效的Z 均分和F 值

对自我喜好,自我能力和行为绩效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反映组与控制组的自我喜好Z 分数差异显著,(t=4.036,p <0.01,Cohen’s d =0.89);自我反省组与控制组的自我能力Z 分数差异显著,(t =2.486,p <0.05,Cohen’s d =0.569);自我反省组与控制组的行为绩效Z 分数差异显著,(t=2.963,p <0.01,Cohen’s d =0.773)。结果表明,反映成功者和自我反省两种方式在三个因变量上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反映组的被试在自我喜好上获得了更高的分数,而自我反省组的被试在自我能力和行为绩效上的得分更高。对自我喜好,自我能力与行为绩效进行相关分析得出:自我喜好与行为绩效相关不显著,(r= -0.157,p >0.05);而自我能力与行为绩效相关显著,(r=0.47,p <0.05)。这些数据说明,反映成功者主要提高自尊的自我喜好方面,而自我反省主要提高自尊的自我能力方面;自我能力与行为绩效的相关恰好说明了自我反省是通过提高自尊的自我能力方面从而导致了行为绩效的提升。

4 总讨论

实验一的结果提供了反映成功者和自我反省两种方式提高自尊的证据。从研究结果可知,自我反省和反映成功者两种方式对提高整体状态自尊比较明显,而对整体特质自尊的提升并不理想。同时自我反省的方式能提高个体的行为绩效,而反映成功者的方式则不能显著提高个体的行为绩效。这与Collins 等人(1996)的研究——反映成功者能提高自尊,但是不能增加动机和绩效——结果是一致的。因为个体可能过早地体验成功者的经历作为自己的经历,这可能逐渐消弱他们的动机和目标追求。研究结果还显示整体特质自尊和整体状态自尊与行为绩效都没有显著的相关。张斌和蔡太生(2010)的研究表明自尊与学业拖沓总体、延迟行动、计划不足呈显著负相关。范冠冠等人(2012)的研究表明创造力倾向与外显自尊呈正相关,而与内隐自尊无关;外显自尊高的个体更具有创造力倾向。这些结果与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在于自尊类型上的不同,整体特质自尊和整体状态自尊只是自尊的细分类型,各有侧重,整体特质自尊相对稳定,而整体状态自尊的提高似乎是个人斗志和信心上的提高,并非是行为绩效提高的充要条件。同时行为绩效与学业拖沓、延迟行动、创造力等也存在差别。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在自我反省条件下,自我能力和自我喜好都有提升;而反映成功者条件下只有自我喜好的提高;同时反映成功者和自我反省对行为绩效的促进是有显著差异的。这些结果可能表明了自我反省是提高自尊中自我能力的因素,而不是自我喜好因素,导致行为绩效的提升。这一研究结果是对实验一的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刘宏(2007)的研究表明,在成长进步和目标价值体验上,自我能力感对其的影响作用更重要,反映了个人对自身能力、效能和控制感的总体感受,有助于增强个人对自身发展趋势的信心和人生价值实现的期待;在心理健康、自我接受、身体健康、心态平衡、家庭氛围和总体主观幸福感的体验上,自我喜爱感对其的影响作用更重要,反映了个人对自身社会价值的总体感受,有助于增强个人的健康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对自身人生状态的可接纳度,对自身健康状态的评价程度,对自身的生活现状及经历接受的程度以及家庭关系的和谐性。总体而言,自我能力感除在成长进步和目标价值体验的影响中更重要外,在总体主观幸福感及其余各方面的幸福感体验中均为自我喜爱感的影响更突出(刘宏,2007)。由此可以说明,自我能力比自我喜好在行为绩效上关系更密切,这与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Johnson 和Stapel(2011)的研究认为,自我反省诱发出自尊与绩效的提高,不同于反映成功者诱发出自尊的提高。因为反映成功者导致自尊的提高,个体可能感觉自己和那些成功者一样实现了成功,但是事实上他们可能会缺少在能力上的增加。研究结果发现自我能力与行为绩效是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的。这可能说明了反映成功者和自我反省都能导致不同程度的自尊的增加,但只有自我反省的方式才能提高自我能力,达到真正提高行为绩效的目的。

总的来说,自尊和行为绩效的关系比较复杂。获得自尊的方法决定行为绩效的结果。通过关注个体自己(即自我反省),提高自尊能提高行为绩效,然而通过沐浴于成功者的荣耀(即反映成功者)来提高自尊则是不能提高个体行为绩效的。因此,这表明个体选择自我反省的方法比反映他人的成功显得更为重要。作为老师,父母或管理者,都希望帮助其他人表现得更好,让他人产生更大能力的动机。那么可能要使用一些策略,比如,为了使个体表现得更好,可以向其提供一个表现很好的榜样。研究者认为榜样能鼓舞个体,使个体表现得更加好。同时,还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形象或者反映个体积极的自我方面,促使他们提高自己的能力,鼓励其表现得更好。

在研究中,采用了自我反省和反映成功者的方法来获取积极的自尊,然而现实生活中可能还存在其他获取积极自尊的方法。利用自我反省的方式获得积极自尊的方法,能在提高自尊和绩效上有一致的效果,但是这个假设还需要用不同的人群,情境和测量行为绩效的方法来验证。

5 结论

两种提高自尊的方法都能对自尊产生一定的提升,但自尊的提升并不一定导致行为绩效的提高。相比而言,自我反省无论是在提高自尊上还是在提高个体行为绩效上都表现得更好。

范冠冠,李成齐,赵晓娟. (2012). 大学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创造力倾向的关系.教育教学论坛,(34),167 -168.

刘宏.(2007).特质自尊、主观幸福感及其关系的模型建构.硕士论文.云南师范大学.

刘晖.(2012).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142 -144.

李微微.(2011).过度网络游戏者创造力和抑制力及其关系的实验研究.硕士论文.南京师范大学.

潘君凤,杨国枢,许功余.(2009).华人特质自尊与状态自尊的关系: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的观点.硕士论文.佛光大学.

王烨,余荣军,周晓林.(2005).创造力研究的有效工具一远距离联想测验(RAT).心理科学进展,13(6),734 -738.

杨国枢,陆洛. (2009).中国人的自我. 心理学的分析(pp.357 -439).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杨晓岚.(2005).特质自尊和心境状态对记忆选择性的影响.硕士论文.云南师范大学.

张斌,蔡太生.(2010).大学生学业拖沓与自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4),501 -503.

Baumeister,R.F.,Smart,L.,& Boden,J. M. (1996). Relation of threatened egoism to violence and aggression:The dark side of high self-esteem.Psychological Review,103,5 -33.

Collins,R.L.(1996).For better or worse:The impact of upward social comparison on self - evaluations. Psychological Bulletin,119(1),51 -69.

Johnson,C.S.,& Stapel,D.A.(2011).Reflection versus selfreflection.Social Psychology,42(2),144 -151.

Kernis,M.H.,& Goldman,B.M.(2003).Stability and malleability in self-concept and self-esteem.In M.R.Leary & J.P. Tangey(Eds.),handbook of self and identity(pp. 106 -124).New York:Guilford Press.

Schwinghammer,S. A.,Stapel,D. A.,& Blanton,H. (2006).Different selves have different effects:Self-activation and defensive social comparis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32(1),27 -39.

Tafarodi,R.W.,& Swann,W. B. J. (1995). Self - linking and self-competence as dimensions of global self-esteem:Initial validation of a measur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65(2),322 -342.

Wilson,A.E.,& Ross,M.(2001).From chump to champ:People’s appraisals of their earlier and present selv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80,572 -584.

猜你喜欢

成功者控制组反省
壹月记事簿
给商品起名字
成功者的秘诀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常反省自己
考前焦虑?该反省一下
辛苦
反省与克制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9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