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器营:清朝的“特种部队”

2015-12-27华梦

侨园 2015年4期
关键词:玉河火器八旗

文 / 华梦

火器营:清朝的“特种部队”

文 / 华梦

随着1644年八旗兵入关,努尔哈赤在北京创立了八旗制度,形成了独特的旗营文化。

如今海淀区仍有不少与旗营相关的地名流传下来,例如火器营、蓝旗营等。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营子里,火器营很特别。

火器营,乍看去是一个普通的居民社区。从临近昆玉河(旧称清水河、长河)的火器营地铁站出来,沿着一条南北方向的斜街走着,前面是一栋栋样式统一的居民楼,而百余年前,这里是一片军营。

其实火器营最早设在北京城内(今二环以内),是清朝禁卫军中的精锐部队,由满蒙八旗兵丁组成,负责守卫皇城。营兵专职制造炮弹、枪药和各种火器,平日也演习弓箭、枪炮技术,担负警戒任务。然而驻守城内的营兵均随八旗兵驻在城内四城,每旗配有一部分火器营的兵,操练起来十分不便,加之火器制造和操练需要大片空间,且具有一定危险性,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管理八旗火器营事务的蒙古都统色布腾巴勒珠尔奏请将满洲八旗中的火器营迁至城外,奏请得到乾隆皇帝批准。

作为清朝军队中的“特种部队”,火器营重新选址当属大事。清朝时期,西郊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周围修建了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今颐和园)及其附近的畅春园、圆明园五座皇家园林,由此构成如今所谓“三山五园”的格局。清朝皇室每年往西郊避暑消夏,车辇从紫禁城出,在万牲园(今动物园)短歇,然后由水路直达颐和园。由于清朝皇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西郊行宫度过,此地必须陈以重兵。蓝靛厂东临昆玉河,北接颐和园,当然地理位置很重要。

火器营建于此地,与西山健锐营、圆明园护卫营(三者统称京旗外三营)互为犄角,呈倒“品”字形阵势,对拱卫西郊行宫大有裨益。自此,为与此前内城火器营相区分,蓝靛厂火器营又称外火器营。

北京地铁10号线火器营站与其他二营不同,火器营的八旗兵丁需驻扎在同一营区内。在规制严谨的清朝社会,设计和修建一座军事营区实非易事。加之营区沿西北-东南走向的昆玉河而建,故营区轮廓极不规范。“外火器营建成后,给我们留下的是这样一张图形:整座营房的平面似一艘扬帆起航的航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驶去,北部正黄旗和八旗档房的突出地如船舵,南部正蓝旗的关帝庙内的那根旗杆犹如高大的船桅”。

据流传下来的外火器营设计图纸可以发现,众多营房是由八块大小、尺寸完全相同的梯形块组成。这样的划分、加上统一的建筑施工,在不规则的地形上,使得八旗的房屋分配、使用、附属设施,以及各旗的房屋数目实现了平均。

据史料记载,外火器营有官廨1024间,官办义学60间,炮甲连房6038间,围墙有东西南北四座大门,随门各有一座平桥,墙外是宽深各一丈五尺的护墙沟。营房内街巷横平竖直,成棋盘状,有住家门楼3176座,水井16口,水房16间。西门外建翼长住处一所,南门内也有翼长住处一所。翼长是火器营最高长官。

除八旗营房外,连通八旗之间的还有南北走向的3条宽6米的大街和8条中街。此外,营内自南往北还有八条横胡同,每条横胡同之间再分有7条小胡同,这样,整个营房自南往北有大小街巷65条之多。外火器营的内外由环营大墙区分,大墙又称“老墙”,长4公里,由三合土垒成。营墙外有护营河,起着排水的作用,外火器营的布局把八旗全部设置在一个高大的围墙里面,犹如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

如此规模的营区,耗时3年建成。1773年,总计4718名八旗兵丁,连同家属,共七千多人驻进了火器营。此后,火器营中的英勇将士,为清朝平准噶尔、定回部、扫金川、巩固边疆,立下了赫赫战功。

如今火器营的围墙早已拆毁,极具特色的“正红大街”、“镶蓝大街”纷纷更名,营房里的老旗兵成了回迁小区里的新住户。早在1985年,火器营便成了北京市第一个满族文化站。正是这个文化站,让旗营文化的火种得以保存。

侨园

猜你喜欢

玉河火器八旗
什么是八旗?八旗盔甲是作战时穿的盔甲吗?
连载《霜满玉 六》
霜满玉(五)
高空灭火器
八旗之殇
清代八旗世家子弟的选官与家族任官问题初探
波玉河抒情
玉河的 “玉”玉河的 “河”
清朝军服背后的“兵”和“勇”
明代火器的运用与军事学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