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大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分析及对比
2015-12-27隋学林张烨滕永胜刘成程
隋学林 张烨 滕永胜 刘成程
大连市沙河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大连116021
2013—2014年大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分析及对比
隋学林 张烨 滕永胜 刘成程
大连市沙河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大连116021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2013—2014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结果的分析及对比,了解大连市食源性疾病主要病原体感染情况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2013—2014年夏季在中心医院腹泻门诊就诊的腹泻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检测。结果2013年275例患者中,检出志贺氏菌1株、检出率0.4%(1/275),副溶血性弧菌63株、检出率22.9%(63/275)。2014年200例患者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0株、检出率20.0%(40/200)。2013年与2014年相对比,致病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大连地区食源性疾病病原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应在完善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系统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对各类海鲜产品及其制品的风险监测。
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对食源性疾病定义为: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和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1]。食源性疾病是分布广泛,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也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食源性疾病已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监测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2-4]。为了解大连市食源性疾病主要病原体感染情况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2013年大连市沙河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参与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工作。现将2013—2014年大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报道如下。
1 样本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2013—2014年大连市中心医院肠道门诊对符合食源性疾病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包括症状与体征记录、饮食暴露史、临床检验结果、临床诊断等个案信息),同时采集病人的新鲜粪便或肛拭标本送临检实验室。2年总计采集475例粪便标本(2013年275例,2014年200例)。
1.2 病例定义
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就诊病例,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
1.3 检测项目及方法
严格按照《大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中《粪便中沙门菌、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鉴定标准检验程序(SOP)》,对收集到病例生物样本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测。
1.4 试剂和仪器
麦康凯琼脂、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琼脂(XLD)、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CBS琼脂、三糖铁、氧化酶试剂等,由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沙门菌显色培养基、弧菌显色培养基是由郑州博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科玛嘉显色培养基;API生化鉴定条是由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提供;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诊断血清由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如表1所示,2013年275份病例粪便标本中,有64份标本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23.3%(64/275)。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检出63株、检出率为22.9%(63/275);福氏Ⅱ型志贺氏菌检出1株,检出率为0.4%(1/275);沙门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未检出。
2014年200份病例粪便标本中,有40份标本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20%(20/200)。这40株致病菌均为副溶血性弧菌,其他三种菌未检出。
对2013年和2014年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标本致病菌检出率的对比,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
3 讨论
近几年,在沿海地区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呈上升趋势[5-7]。该次调查显示,2013—2014年大连市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标本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高达21.7%,为主要致病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1950年从日本一次爆发性食物中毒中分离发现,为一种嗜盐弧菌,需在一定氯化钠浓度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此菌广泛分布于海水、海底泥沙、浮游生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及其腌制食品中。大连作为沿海城市,市民多有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的习惯,如果保存不当可导致副溶血性弧菌大量繁殖,造成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提示监管部门应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副溶血性弧菌在海产品中的分布有明显季节性,夏秋季也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采集的标本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大大高于其他季节[8-1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将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范围继续扩大,对全市范围肠道门诊的腹泻患者进行有效监测,以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强夏秋季对各类海鲜产品及其制品的风险监测,从源头开始防止被病原菌污染的食品流入市场,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表1 2013—2014年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标本病原检验结果
[1]陈炳卿,刘志诚,王茂起.现代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47.
[2]吕秋艳,王志越,宋景红,等.2010-2012年北京市门头沟区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4,30(5):633-635,638.
[3]蔡周梅,郭永强,林静梅.2012年梧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4,30(5):636-638.
[4]罗寿军.2011—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食品微生物污染检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4,30(2):205-207.
[5]何洁仪,李迎月,邓志爱,等.广州市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特征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学杂志,2011,23(5):464-468.
[6]游杰,黄薇,梅树江,等.深圳市社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4,30(3):408-410,413.
[7]梅玲玲,龚璞,占利,等.浙江省副溶血性弧菌O3:K6血清型菌株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4,30(3):278-281.
[8]张俊彦,梅玲玲,朱敏,等.301份海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检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3):509-510.
[9]封会茹,曲梅,耿荣,等.2010-2012年北京市丰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疾病监测,2013,28(2):96-100.
[10]郭玉梅,秦丽云,徐保红,等.2003—2012年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特征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13,33(5):73-77.
R155
A
1672-5654(2015)01(a)-0009-02
2014-11-28)
隋学林(1980-),男,主管检验师,本科,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微生物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