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0MW火电机组通流及供热改造节能分析

2015-12-27李衍平

中国设备工程 2015年5期
关键词:汽封通流抽汽

李衍平

(华电国际莱城发电厂,山东 莱芜 271100)

300MW火电机组通流及供热改造节能分析

李衍平

(华电国际莱城发电厂,山东 莱芜 271100)

针对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旧机组效率低和供热能力弱等问题,阐述了汽轮机通流改造的必要性和供热系统的优越性,经试验验证,3#汽轮机通流改造后,高中低压缸效率都得到了提高,机组的热耗率大幅降低,机组的经济性和寿命都得到大幅提高。

汽轮机;通流;改造;抽汽供热;热耗率;轴封

随着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增加,供电煤耗的大幅降低,国产300MW指标落后差距日益加大。为增强机组的性能指标,莱城发电厂对3#机组进行增容降耗通流部分改造。3#机组历时百天改造,圆满完成了汽轮机通流扩容及供热改造项目。改造后,整组启动顺利、并网一次成功,高中低压缸效率完全达到了设计值,机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领先。

一、通流改造前存在的问题

3#汽轮机是按照美国西屋公司技术制造的300MW亚临界、中间再热式、高中压合缸、双缸双排汽、单轴、凝汽式汽轮机。机组型号为:N300-16.7/538/538,通流部分共35级叶片,其中高压缸1+11级,中压缸9级,低压缸2×7级。3#汽轮机组投产以来,机组经济性较差,主要暴露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整体热力性能低

2010年10月对3#机组进行的能耗诊断试验表明:在额定负荷工况下,机组修正后的热耗率为8322.6kJ/ kW・h,比设计值高出430.6kJ/kW・h(表1)。

表1 设计热耗率与改造前热耗率对比

2.通流部分经济性不足

3#汽轮机额定工况下高、中、低压缸的缸效率设计值分别为87.0%、92.05%、88.38%。

2010年10月对3#机组进行的能耗诊断试验表明:额定工况下汽轮机的高、中、低压缸效率依次为82.72%、90.64%、83.77%,分别比设计值低2.34个百分点、1.54个百分点、4.61个百分点(表2)。

表2 汽缸效率的设计值与改造前实际值对比

3#汽轮机的实际通流能力比设计值偏大较多,虽然增强了机组的带负荷能力,但增大了正常运行时的调门节流损失,导致低负荷工况下运行的经济性很差。调节级效率偏低,额定工况下仅为60.06%,若考虑调门的节流损失,低负荷工况下调节级效率更低。高中压轴封等部位的泄漏问题也严重影响机组的热力性能。影响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性问题。

二、通流改造的改造方案

采用成熟先进的汽轮机通流部分设计技术和改造技术与经验,对汽轮机高、中、低压通流部分进行改造,使改造后机组的经济性、安全可靠性、运行灵活性达到同类机组的先进水平,同时可向外抽汽供热,满足外部热用户的热负荷需求。

(1)改造后汽轮机额定出力为320MW,最大连续出力不低于330MW。

(2)改造后机组在热耗率验收工况(THA)下,热耗率不高于7882.2kJ/kW・h;在80%、60%、40%额定负荷运行时也能保持较低的热耗率。80%额定负荷工况下的热耗率不高于7962.2kJ/kW・h。

(3)改造后机组最大抽汽量不小于300t/h。额定抽汽量150t/h,抽汽压力0.8MPa,抽汽温度328.6℃。

(4)改造后汽轮机在额定工况时的高压缸效率、中压缸效率、低压缸效率分别不低于87%、93%、89%。

(5)改造后机组在VWO工况出力运行时,各通流部分的部件满足强度要求,调节级及各抽汽压力不超过设计最大值。

(6)改造后机组具有良好的变负荷性能,能采用复合变压运行方式,并能在120MW负荷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行,50%~100%T-MCR增减负荷速率不小于5%/min;阀门管理功能满足单阀、顺序阀以及各种阀点的滑压运行要求。

(7)汽轮机通流改造部件的寿命不少于30年。

三、通流改造技术与措施

1.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

(1)调节级改造。

调节级由原来的反流布置改为顺流布置,减少了汽流损失,提高了热效率。调节级动叶紧固形式改为三叉 三销型叶根并自带围带形式,减少漏汽损失。静叶采用先进的通流整体优化技术(AIBT),减少出汽边厚度采用全三元原理设计。

(2)汽封改造。

高压缸隔板汽封及动叶围带汽封采用高低齿迷宫式镶嵌汽封,端部汽封采用蜂窝汽封,平衡活塞汽封采用布莱登汽封。中压缸隔板汽封及动叶围带汽封采用高低齿迷宫式镶嵌汽封,端部汽封采用蜂窝汽封,平衡活塞汽封采用布莱登汽封。低压缸隔板汽封及动叶围带汽封采用弹簧退让式,端部汽封采用蜂窝汽封。改后大大降低了汽封漏汽,提高了机组内效率。

(3)高中压转子及动叶、低压转子及动叶改造。

转子采用无中心孔、彻底消除残余内应力的整锻转子。调节级改为顺流布置,高压转子增加1级为1+12级,中压转子增加1级为10级,低压转子级数不变,仍为2×7级。高压、中压、动叶静叶采用AIBT型线自带围带,低压动叶也是自带围带,低压静叶改为马刀弯扭叶片,低压末级动叶采用905mm叶片。

(4)辅助改造。

改造部分有高中压内缸、高压蒸汽室、高中压平衡活塞、中压持环、低压内缸、低压持环、高中低压静叶、通流部分汽封、端部汽封、中低压缸连通管、联轴器护罩和盖板、盘车大齿轮等。

2.供热设备改造

(1)汽轮机排汽处设置1根供热蒸汽管,采用打孔抽汽方式从中低压连通管的水平段向下引出一根φ900mm×16mm抽汽管道,作为供热汽源。最大抽汽供热量不小于300t/h。在连通管上加装三通以及抽汽调节阀,中低压连通管标高不超出汽机房行车起吊时的提升高度,满足机组现有安装检修条件。抽汽管自中低压连通管引出后依次加装抽汽逆止阀、安全阀、抽汽调节阀和带快关功能的关断阀。配备单独的供热抽汽系统的液压供油及控制系统,不与机组本身共用一套液压系统。

(2)供热控制系统:在机组DEH系统中增加一套完备的供热系统的运行控制和保护设备及其附件,如热控上增加机组纯凝工况和供热工况的切换、抽汽调节环节,抽汽调节逻辑、相关卡件、相关程序等。机组供热以以热定电的方式运行,抽汽压力以连通管上的调节蝶阀控制,抽汽量以热网抽汽压力调节蝶阀控制。抽汽压力不等率约10%。

(3)中低压连通管上安装1个抽汽调节蝶阀,调节阀采用液压调节,DEH配备阀门控制卡。供热抽汽管上DN900的调节阀采用液控,关闭时间<1s。

(4)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和供热改造所增加的热控设备、运行控制功能等。

3.轴封溢流改造

原有的轴封溢流站简化,增加一路溢流至8#低加汽侧的管路,管路并设有疏水管道。高负荷时减小了冷源损失、加热了凝水温度,又提高了蒸汽利用率。

四、改造后性能分析

为全评价机组改造后的各项热力指标性能,委托西安热工研究院进行了改造后性能考核试验,额度负荷热力性能试验数据对比见表3。

改造后机组在额定工况下的高中低压缸效率都提高了。机组热耗率比改造前降低了400kJ/kW・h以上,供电标准煤耗比改造前降低12g/kW・h。

五、结语

(1)汽轮机通流部分增容改造后,机组1#~7#轴承振动在正常范围内;轴承温度稳定。

(2)汽缸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大幅度降低了机组热耗率、供电煤耗率,增强了机组竞争力。(3)增大了机组供热能力,降低了冷源损失,为电厂增加了稳定效益,延长了机组使用寿命。

表3 改造前后额度工况下主要指标参数对比表

[1]沈永流,朱宝宇.国产引进300MW汽轮机通流节能降耗改造及效益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23(2).

[2]王凤良,富学斌,刘子烈等.600MW汽轮发电机组汽封改进与节能分析[J].黑龙江电力.2012,35(5):378.

[3]蒋松辉,张宏年,郝长春.哈三电厂600MW汽轮机组通流改造经济性分析[J].黑龙江电力.2009,31(6):415.

[4]曾荣鹏.300MW汽轮机通流改造中汽封的选择与调整[J].黑龙江电力.2012,35(5):395.

(二等奖获奖征文)

TK26

B

1671-0711(2015)05-0063-03

猜你喜欢

汽封通流抽汽
功率模块封装键合线的通流能力:模型与实证
浅谈M701F型联合循环机组汽轮机高中压过桥汽封节能改造
300MW和600MW等级汽轮机通流改造经济性研究
600MW超临界机组供热供汽后对发电出力影响分析
汽轮机通流改造节能效果及经济性分析
供热机组抽汽改造方案及试验分析
汽轮机密封技术应用研究
300MW级亚临界汽轮机抽汽方式、结构特点及选型的讨论
基于圆盘缝隙阻尼器的中心通流静压推力轴承
纯凝机组改供热后不同抽汽方式的经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