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圩猪品系繁育和育种方向概述

2015-12-27张伟力殷宗俊杨艳丽

猪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产仔数公猪养猪

张伟力,殷宗俊,杨艳丽,查 伟

(1.安徽农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6;2.安徽芜湖市畜牧局,安徽 芜湖 241000;3.安徽芜湖县三利养殖场,安徽 芜湖 241100)

圩猪品系繁育和育种方向概述

张伟力1,殷宗俊1,杨艳丽2,查 伟3

(1.安徽农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6;2.安徽芜湖市畜牧局,安徽 芜湖 241000;3.安徽芜湖县三利养殖场,安徽 芜湖 241100)

1  圩猪的品种背景和当前形势

圩猪的起源可以追溯回2 000年前的秦汉时代的农耕文明。从西汉政权建立伊始,芜湖一带就是南北商务之枢,也是米市集散的中心。大量的米业副产品和长江沿岸繁茂的水草条件为养猪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饲养环境。芜湖一带盛产早熟易肥的黑猪,俗称油葫芦。东汉末年,举世闻名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火烧赤壁,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火箭头上的火从何而来?那是猪油、麻油、炭末、硫磺点燃所致。猪油从何而来?那是荆州至建邺(今日之南京)长江沿岸的肥猪所产,也就是安庆六白猪和圩猪的祖先所产。圩猪是南岸主要猪源,在长江中游两岸的圩区,秦汉的农耕文化和唐宋肥美文化奠定了圩猪早熟易肥的育种方向,形成了独特的油葫芦体型。圩猪有狮头和青鱼头2种类型,以后者居多,其体型特点可以归结为:一条细尾(皮薄骨细),二枚杏眼(眼大有神,神经类型属于平衡型),三寸金莲(腿短小秀气,屠宰率高),四尺身段(成年猪体长约130 cm,中等体型),五花圆肚(腹大丰满,盛产五花肉切块),六寸后髈(蹄髈肥美鲜嫩),七星嫩肘(七星肘子煲汤是名吃),八对大奶(乳房发育极佳),九月成肥(饲养270 d可上市),十分圆满。圩猪是一个典型的江海型圩区品种,分布于长江南岸的芜湖、南陵、繁昌、铜陵、青阳、泾县、宣城、当涂、广德和长江北岸的无为、和县、桐城、枞阳以及巢湖南岸圩区。圩猪的地理分布在长江两岸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区域,其东面与江苏的山猪、米猪,浙江的嘉兴黑猪相邻;南面与华中型的皖南黑猪、皖南花猪相邻;西面与安庆六白猪相邻;北面与华北型的定远猪相邻。圩猪的传统育种模式已经延续了上千年:由一个个体户养1头或2头种公猪为周边方圆数千米内的母猪配种,当公猪衰老时再选拔它的儿子接班。由于各公猪饲养户有各自的生意地盘,互不往来,从而导致了不同地块的近交系。在上千年的传统近交系的繁衍过程中,含有致死、有害基因的个体得以暴露和淘汰,才有今天高度纯合而又较能耐受近交的基因组,这就是我们的国宝品种圩猪。

作为中国地方猪种的典型代表之一,圩猪素来以繁殖性能优异、肉质超群著称于世,而且为全世界养猪育种家所关注。利用中国猪与欧美猪杂交,改善其肉质和繁殖性能可以追溯到2 000年前的秦汉时代,也可以跟踪到摩登的21世纪。其手段可以原始到表型直接选育,也可以时髦到分子育种的基因标记MAS,SNIP手段。其选育关键在于原始育种群的遗传素质或基因频率。近年来西方的分子育种突飞猛进,大白猪、长白猪的窝产仔数已突破14头大关。法系大白、丹系长白的引种似一阵西北风吹遍全国,不少业内人士叹曰,中国地方猪种的高繁殖优势已被国外流行品种取代,太湖猪等高产地方猪虽然产仔还是居世界第一,但已不能称为绝对优势。此外,中国地方猪一向以肉质优异著称。西汉政权建立之后,中国猪以世界级极品猪的身份向全世界出口顶级猪肉逾越千年之久,先后成为古罗马、不列颠帝国之宫廷珍品。然而,半个世纪以来,西方猪种通过现代育种手段将西方流行品种的瘦肉率从55%拔高到70%,西方瘦肉猪铺天盖地而来,几乎占据了中国养猪存栏的80%以上,中国地方猪种的瘦肉率依然徘徊于42%~48%之间。面对国内外的品种形势,圩猪的育种将何去何从?

图1 5000系

图2 8500系

图3 2620系

图4 2600系

图5 9001系

图6 1026系

图7 5516系

图8 5550系

图10 5500系,554号公猪

图11 头胎母猪乳房

图12 轻胎经产母猪乳房

图13 重胎经产母猪乳房

图14 散养母猪坡地放牧

2  圩猪的现代品系

圩猪的保留和存在有其得天独厚的人文和自然条件。圩猪产区的百姓好吃肥瘦兼备的黑猪肉,并且喜爱用猪油做菜,这种传统风俗尤以芜湖一带为甚。近年来消费者对地沟油、转基因油的恐惧从客观上加大了对猪油的需求,从而拉动了圩猪的生产。此外,产区丘陵起伏,水网纵横,交通相对不便,使得集约化的洋三元大规模养猪较难深入山沟狭路或湿地浅滩,而这些地方却正是圩猪散养的天堂。笔者从1983年开始普查圩猪,并于1990年开始翻山越岭于皖南山区,涉水巡湖于长江两岸,专程寻找、跟踪、收集、整理散落在民间的圩猪血缘,帮助当地猪农建立品系,以保持圩猪的原汁原味。现有较为典型的品系如下:

1)5000系(图1);2)8500系(图2);3)2620系(图3);4)2600系(图4);5) 9001系(图5);6)1026系(图6);7)5516系(图7);8)5550系(图8);9)5500系(图9、图10)。其中8500系、2620系、2600系偏向父系,其余的品系偏向母系。父系种猪肩宽胸厚、腰背丰满、尻长臀圆、四肢短小,具有典型的砖型肉畜体型特征。母系公猪略显清秀,但依旧保持上文所述的圩猪外貌基本特征,母系母猪腹围极大,乳线修长,乳头弹性极好而且排列整齐均匀(如图11、图12、图13),四肢细小而结实紧凑,能适应圩区的放牧条件(图14)。由于圩猪的品种形成历史中存在大量的近交个体,其基因纯合程度较高,生产性能较为稳定,从5500系的2头半同胞公猪(图9、图10)的极度相似可见一斑。本报道对安徽芜湖三利养殖场纯种圩猪母猪小群闭锁群体进行了调研。其8个公猪血缘,已维持近10个世代。最近又引入1个公猪血缘,共9个血缘。近30年来圩猪的生产性能和体型外貌未发生显著变化,也未发现近交衰退的确凿的生产数据举证。据1984年安徽农业大学实习生对安徽南陵圩猪保种场纯种近交母猪ΔFX =31.25%的产仔数调研,产仔数是在11~13头之间。此调研再度见证圩猪耐近交特点。从上述9个品系的种公猪的照片可以看出圩猪体型特点的共性,也可以清楚地看出品系间的差异。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前提下,品种内的遗传多样性是圩猪的育种之魂。

3  育种方向之辩证

3.1 对繁殖性能的选育

现代养猪中母猪的繁殖效率已成为养猪生产发展的制约瓶颈,各育种场家都在寻找最好母系育种材料。可惜的是诸多场家致力于世界流行品种中的调研,忽视中华养猪5 000年文明的强势所在。我们可以将圩猪作为中国地方品种的典型代表与现代国际流行品种的母性和繁殖潜力做一对比,从而发现圩猪繁殖能力的卓尔不凡,是值得在育种战略方案中列为保持和加强的重点之一。

表1  圩猪和国际流行品种母猪母性对比

从表1的对比可以看出圩猪在繁殖性能方面大大优于当前国际流行品种或配套母系。当下圩猪12头/窝的繁殖成绩是在近交群体中的表现,如果与大白、长白杂交形成二元母系,达到12~15头/窝、甚至15头/窝以上也极有可能,因为产仔数受显性方差制约,最容易取得杂种优势。而从中国目前养猪流程和设备来分析,宁要12头整齐全活的壮仔,也不要15头大小不一、三轻四瘦的弱仔,以达到每年每头母猪贡献21~25头以上商品猪的目的。我国的现状是母猪年提供15头商品猪都拿不下来,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母系建设没有落到实处。主要误区是对母系建设的选育技术中只强调产仔数,而忽略了性功能、体质强健性、护仔性、产乳性能、乳房结构、发情时间、抗逆性等因素。

圩猪的成年母猪中大约有25%个体可以达到15头/窝的产仔水平。我们曾经试将这些母猪留种以期得到15头/窝的产仔水平的子代,但事与愿违,其后代的产仔数与12头/窝的大群平均数无显著差异,甚至于反而低于12头/窝水平。这也是从圩猪的育种个案验证了中国地方猪种大小窝交替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提示出一个经典的养猪育种原理:对于像圩猪这样的一个古老品种,用个体选择的方法来提高这种低遗传力的产仔数是徒劳的。圩猪产仔数的遗传力极低说明要把他选高或是选低都是很难的。与其如此,倒不如让他稳定在12头/窝的水平。有鉴于此,笔者建议目前对圩猪的产仔数不做选择,大胆放开。对产仔数不做选择不等于对繁殖性能不作为,而是改弦更张辩证地从另一个角度—改进乳头质量(图10、图11、图12、图13),淘汰有瞎乳头的个体。从而可以从优生优育提高哺乳质量和仔猪的健康水平的渠道来提高整体生产水平和繁殖效率。这种选种战术更有利于发挥圩猪低成本、高成活的经济优势。

3.2  对生态适应性能的选育

圩猪的生态适应性超强,能适应水陆两栖复杂地形的放牧条件,充分利用河滩、草坡、丛林的放牧资源,即便是繁殖母猪也能放牧于复杂地形的不同植被(图14)中。生态适应性中抗逆性至关重要。现代养殖中夏季不育是一个大问题,尽管加了水帘通风,喷淋降温等措施,公猪配种不力或根本不配,母猪乏情在各流行品种猪中均已司空见惯。这是现代品种高度选育的副作用。相比之下,圩猪的抗高温应激能力明显高出一筹。笔者作了一个简单的试验,在芜湖三利猪场(2012年7月5日下午15:00)环境温度37 ℃,我们将12岁的圩猪种公猪放出与发情母猪本交(图15),次日公猪安然无恙,性欲依旧,满咀白沫,前肢扒地,铿锵有声,风流不可一世。现今这头公猪已经14岁高龄,还在担任该场的主配公猪。这要是换成流行瘦肉品种公猪,要么热得当时不配,要么配完非死即伤,次日绝无再度风流。试问圩猪何以有如此顽强的性功能?这要从圩猪的起源追回2 000年的秦汉文明说起,从西汉政权建立,芜湖一带就是南北商务之枢,也是兵荒马乱之处,居于长江沿江季风气候带的物种必须适应严寒酷暑,并在灾荒之年用最快的速度繁殖出最多的后代才能维持自然种群的存在。圩猪小公猪100日龄即可配种(图16),小母猪120日龄就有发情。严酷的历史生存条件造就了圩猪“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这与高度的营养水平,强度的人工选择,几乎是标准化人工气候环境造就的流行品种形成巨大反差。

图15 12岁高龄的公猪配种

图16 小公猪100日龄有配种能力

图17 鼻镜上的长毛

图18 商品圩猪

除了对高温高湿的耐受之外,对蚊蝇等昆虫的提防能力是长江中下游地方猪种必备的生存技能。这种技能可以有2种:1)皮厚不怕咬;2)皮不厚但毛密,滚一身泥巴可以拒蚊蝇与“泥大衣”之外。圩猪属于后者。而且,圩猪的鼻镜上也长毛(图17),肥育猪一旦长得身架成型便是一身浓毛(图18),令蚊蝇奈何不得。

从圩区放牧的生态特点考虑,圩猪的跋山涉水能力是野外放牧的基本功。圩猪的轻度凹腰、腹大下沉、四肢短小(重心低)、蹄坚系软是对爬坡、游泳、雨季泥泞地面的适应。圩猪的上述遗传特性需要在传统的放牧饲养生态条件中得以表现、加强和巩固。因此,圩猪的育种核心群必须坚持传统的饲养模式,不能用全密闭的集约化猪场模式,以免基因漂变而改变遗传天性。

图19 圩猪颈项雪花肉

图20 圩猪前肩瘦肉分割切块

图21 圩猪前肩雪花肉

图22 圩猪后腿雪花肉

3.3 对肉质性能的选育

肉质育种是养猪常规育种中最薄弱的环节,却是圩猪育种中的重中之重。大量的屠宰试验已经证实,圩猪属于鲜肉用极品品种而非腌肉用品种。有西班牙黑蹄之醇厚,有鹿儿岛黑豚之鲜美,堪称世界级极品猪肉。圩猪的肉切块造型美观悦目,脂肪白如汉玉,皮层透如水晶,瘦肉红如玛瑙,其间大理石纹千姿百态,有如瀑布倒挂(图19),有如秋霜伴红叶(图20),有如瑞雪纷飞(图21),有如熔岩玉柱(图22),其肌内脂肪在3%~7%之间呈正态分布。其五花肉肥而不腻,入口即溶,鲜香并茂。上述种质优势是我祖先千年人工选择的结晶。现代的育种战略有2种思路:1)选高瘦肉率和眼肌面积;2)保持原汁原味的肉质特点,不选瘦肉率。笔者赞成后者,因为提高瘦肉率有降低肉质的风险。如果需要开发高瘦肉精品肉的话,用巴克夏猪杂交一次即可。相比之下,保持圩猪本性则需千秋万代的慢功夫。目前,圩猪的瘦肉率在38%~44%(75~120 kg体重)之间,已经高出世界第一品牌西班牙的伊比利亚猪。由此可见,对于圩猪来说,舍瘦肉率而取肉质乃为上策。

4  小结

圩猪是中国5 000年的猪文化给当今的世界养猪生产留下了最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从历史长河观之,秦汉的极品养猪育种与现代的圩猪育种的距离只是弹指之间,其历经千百年筛选的优良基因和博大精深的古典育种技术值得我们古为今用。从宇宙哲学审之,圩猪的传统生态饲养和育种与现代的全密闭集约化高密度养猪模式的不同只是一念之差,圩猪的育种当以个性化育种为先,可以参考西方现代育种而有所洋为中用,但绝不能生搬硬套。圩猪的精彩种质特性正击中当代养猪业最头痛的3大麻烦(体质脆弱多病、繁殖效率低下、肉质苍白无力)的要害。我们养猪界同仁们若能怀着感恩而敬畏之心,从我们祖先的猪文化遗产中辩证地吸取育猪之道,中国养猪业追赶并超越世界养猪强国指日可待。各位看官拭目以待,30年后,包括圩猪在内的中国地方品种将以国际极品档次再度引领世界养猪潮流时,方知预言不谬矣。

2014-11-06)

猜你喜欢

产仔数公猪养猪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PIC-408系列采用育种技术控制公猪异味
LP5TM与窝产仔数和初生重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