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测评及提升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

2015-12-27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23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机会效能

吴 迪

(北京科技大学 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1 引言

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指出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是新常态的第一个特征,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毕业生数居高不下(2015年达到749万人),“就业难”的局面日益显现。因此在就业压力巨大、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环境下,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与创造活力的群体,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活力,意义重大。

但是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比例尚不足3%,其成功率不到1%。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来说,科学测评与分析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对此,本文根据创业研究的六维度模型将创业能力划分为组织与管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机会识别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知识及专业技能以及自我效能。

2 调查与研究方法

2.1 量表编制

(1)通过广泛查阅关于创业能力评测体系的文献,最终归纳确定了创业能力的基本内涵和影响因素。(2)通过随机问卷访谈,搜集更多资料。(3)利用已有资料,通过北京科技大学创业资深指导老师、北京科技大学MBA、创业公司的负责人等专家讨论,确定出评测创业能力六个维度,并且利用德尔菲法确定影响创业能力的比重。(4)在上述基础上,编制大学生创业能力测评的李克特量表。

2.2 问卷量表的内容结构

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并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的培养,所形成的首次创业中取得成功所必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具体说来包括六个维度:人际关系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知识与专业技能,自我效能,学习与创新能力,机会识别能力。在调查中,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法,被调查者从最不符合到最符合从1~5进行评分,最不符合计1分,最符合计5分[1]。

2.3 名词解释

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并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的培养,所形成的首次创业中取得成功所必备的一种综合能力。

人际关系能力是指具有丰富的社交网络,善于与人沟通,能处理好人与人以及个人和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组织与管理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创业能力,包括诸多具体技能,如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等。

知识与专业能力是指掌握本专业的知识,精通本行业业务,对从事的工作具有专门的技能和经验的能力。

自我效能是大学生对自我能力及信念的判断。主要由自我管理能力、适应能力、承诺能力以及自我激励与突破能力四种能力组成。

学习能力是指从以往自己或他人的经历、关键事件中主动学习并改变自己行为的能力。创新能力指革旧部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思想上的创新,即创意以及产品服务的创新。

机会识别能力指发现市场潜在的机会并做出客观判断。

2.4 模糊综合评价法

第一级评价指标包括:人际关系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知识与专业技能,自我效能,学习与创新能力,机会识别能力。第二级评价指标是一级指标下设立的4~5个子问题。评测值与评测指标的权重有德尔菲法获得。

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1 信度检验

对于信度采用了克伦巴赫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的方法,量表显示 Cronbach’sAlpha 系数为 0.748,满足其值在[0.7,1]的区间范围,证明相关程度较高,说明该问卷内部一致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当对量表当中其他因素进行可靠性检验时发现剔除项目会造成Cronbach’sAlpha值有显著下降,因此所有项目均被保留在量表之中,见表1。

表1 可靠性统计量

3.2 效度检验

本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量表进行了效度检验,首先分析其可行性。KMO值为0.668,说明各变量相关程度无太大差异,适合进行因素分析,Bartlett检验,球形假设被拒绝,说明各变量之间并非独立,取值彼此相关,见表2。

表2KMO和Bartlett的检验

3.3 模糊综合评价

本文采用将模糊评价方法用于信息系统效益评价,因此可以综合考虑影响信息系统的众多因素,根据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和对它的评价结果,把原来的定性评价定量化,较好地处理信息系统多因素、模糊性以及主观判断等问题[2]。通过德尔菲专家讨论法,听取了教师,创业者,参赛选手等各方的意见,最终将权重定为:人际关系能力0.1;组织和管理能力0.16;知识与专业技能0.1;自我效能 0.22;学习与创新能力 0.16;机会识别能力 0.26。

3.4 统计结果

首先分析调查人口的统计学特征,本次调查以北京科技大学参加“科技园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测定其能力的不同分值进而给出总评。调查对象包括大学本科一年级到四年级,研究生一年级到二年级的学生,其中大一大二学生占比达到62%,大三大四学生占比27%,研究生及以上占比11%。专业涉及文理工三类,工科占比62%,理科占比18%,文科占比20%,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66份,剔除部分信息不全或有明显敷衍痕迹的样本后,其中有效问卷234份,有效率达到87.96%,见表3。

表3 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在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测评上,得到了调查统计数据表,见表4。观测到平均值在71.20231附近,误差为0.72036属于可以接受的误差范围之内,标准差与方差显示分数排列差值并不明显,各项能力之间不存在相互包含或是矛盾的关系。区域跨度达到整体的52.76%,说明学生创业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表4 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要素调查统计表

3.5 现状分析

样本值通过信度与效度分析,Alpha值为0.748超过0.7,证明数据相关程度较高,KMO值0.668,样本具有一定可信度。本文通过模糊评价法发现大学生创业能力平均分为71.20,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水平并未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二级评价指标离散程度较高,表现为机会识别能力,自我效能在量表中所占权重较高,知识与专业技能,人际关系能力所占权重较低。专家与创业者普遍认为在创业大环境中机会识别能力与自我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创业者的成功与否。

由统计数据显示,创业能力的子能力自我效能平均分为74.43,高于总体标准分,且具有0.22的权重,在很大程度影响创业能力,代表大学生在自我能力及信念判断上普遍持有乐观的态度。也反映了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适应能力、承诺能力以及自我激励与突破能力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因为自我效能可以帮助企业家根据自身的能力基础和资源获取情况,客观评价自身创业机会与挑战,并对自身拥有的社会网络和提供的资金支持与信息反馈认真识别,与权重最高的机会识别能力也有很强的联系。

量表显示,机会识别能力占0.26的权重,也即提升该项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创业的总体水平。但是其平均分仅有67.8,明显低于创业能力总评的平均分。访谈发现,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即便有强烈的创业意愿,也不能准确感知周围信息的变化、无法获得别人难易触及的有价值的信息并且不能迅速判断这些信息是否属于自身机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知识与专业技能仅占0.1的权重,但是平均分仅为65.16,在六项能力指标中分数最低,表示当代大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不足,使得许多有着优秀项目的创业计划因为知识的局限性以及专业技能的缺乏性从而流产。

人际关系能力的平均分为71.65,仅占0.1的权重,但是拥有二级分项指标的最高分也是仅有两个超过4分中的最高分的:4.08分,表明参与创业竞赛的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他人的沟通能力有着一定的自信。

组织管理能力与学习与创新能力平分剩下的0.32权重,分别获得75与72.59的平均分。两项能力中前者的二级指标排序离散程度很低,代表大学生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基本处于相同水平,对创业整体能力差异的产生不具有很大作用。因此影响的主要因素除人际关系能力与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剩余四项,也即知识与专业技能,自我效能,学习与创新能力与机会识别能力。

4 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对策

4.1 加大知识技能培训力度

针对知识与专业技能,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学习能力较强的同时亟需相关的入门知识,因此需要得到高校科学、系统的创业理论知识支持,加强专业的创业基础知识指导。政府应该广泛发动高校和社会团体,为创业者提供各种类型的培训。学校以及各学院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培养新型创业人才的目标,提升自身的创业培训力度,通过讲座,创业人士见面会,实战培训等多种方式的培训活动积极促进大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提升,从而有效地提升重点大学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4.2 积极提升自我效能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极其广泛领域和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首先应该为大学生增加成功体验从而在感官上刺激他们自我效能的提升。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的成败经验是最具影响力的效能信息。过去多次的成功会提高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树立健康的效能信念;反复失败往往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因此各学校应当在课外活动设置以及课堂教学中增加其对成功的体验感,通过增加奖项的设置以及言语或是物质上的鼓励起到刺激的作用[3]。

4.3 课堂体制初步改革

针对学习与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对于教学部门的管理者来说,应当转变培养形式,将教学管理的重点渐渐转移到实际运用当中,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理论学习。另外,学校应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更是应当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发散自我思维,积极参加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习与创新的技能[4]。理、工科学生应该多培养自己情感上的体会,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文、理科学生要多实践,将理论落到实处;而文、工科学生也要培养自己做问题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将学习与创新落到实处。

4.4 参与学科与创业类竞赛

针对机会识别能力欠缺的问题。首先,对于学生本人来说,在大学期间应当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这有助于将来对各种信息进行搜索、整合、应用。个体知识愈广博则愈有助于创业者对市场中的相关信息和知识进行重组、匹配和加工,从而产生新颖性的创业构思;对于学校来讲,引导学生关注某些领域的动态以及相关国家的政策变化,逐渐培养大学生的机会识别能力,使大学生学会对变动的信息进行多方位评估,选择适当的时机抓住创业机会[5];具体来说,多参加创业类比赛是提高机会识别能力的一个重要对策。一方面,学生可以在模拟的环境下尝试着进行机会分析,以极低的成本在项目选择、成员选择、公司营运等方面实现了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比赛的竞技性质又促使他们对做出的机会选择进行相应的后果承担,提高大学生在机会识别时的谨慎性。

5 结语

创业大赛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却难以有一个准确衡量标准去评估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能力,使得比赛无法针对其能力的缺失进行定向弥补。通过设定相应的能力评估体系,在尽可能减少主观与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本文以北京科技大学参赛学生为例,对其创业能力进行了综合的评测,并基于数据分析与相关理论知识,提出了学改进创业能力子能力的若干措施,从而可以在未来进一步提升创业大赛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具有很好的实际价值。

[1]毕作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基于辽宁省大学生的问卷调查[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554-557.

[2]徐才千,陈权.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测量与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3):93-95.

[3]答会明,席丽,豆宏健.10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9):54-58.

[4]段成芳.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管理改革——以“挑战杯”为个案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高教研究所,2005.

[5]王飞,姚冠新.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能力提升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8):57-60.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机会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给进步一个机会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最后的机会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