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经济亮点展望
2015-12-27中国科学院教授财经作家高峰
中国科学院教授、财经作家 高峰
2015,中国经济亮点展望
中国科学院教授、财经作家 高峰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民营经济的扶持,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推进,中国将迎来一轮快速发展机遇。
建设中的城镇
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虽趋于稳定,但总体形势并不乐观。GDP同比增速呈下降态势,从第一季度7.4%到第二季度7.5%再到第三季度的7.3%,宏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面临压力,中国加大了改革力度,比如年内有5家民营银行获批,将为中国金融市场注入新鲜血液。201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更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当经济下行压力遇上全面深化改革,2015年,中国经济会走向何处?
GDP增速:7%-7.5%
2015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总体会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GDP增速可能会在7%-7.5%的区间内波动。
不过,不能将数字绝对化,增速多一点、少一点都是正常的,比如有可能是6.9%,也有可能是7.6%,但总体不会偏离这个范围太多。
总体来说,预计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速可能会在7%-7.5%之间波动,但压力依然较大。
从“三驾马车”的拉动来看,受产能过剩、房地产疲软等因素影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不会很大;消费也一样,近几年基本上趋于稳定,不出意外的话难有较大波动;唯一呈现好转态势的是出口,受美国经济好转等因素影响,2014年第三季度起中国出口增速较快,若2015年美国经济还能保持良好态势,中国的出口仍会有增长空间。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增速太快了不好,要关注的不只是数字的高低,而是更有质量的增长。若通过“打鸡血”的办法刺激增长,相当于透支了未来,对提升增长质量没有好处。另一方面,增速太慢了也不好,目前,无论是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国内民生改善的角度来看,都需要经济有一定的增速。
未来中国的发展要学会跑长跑,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也不要太担心发展动力问题。展望2014-2049年未来的35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关注的重点应该从总量、增速等指标向增长质量和在全球的竞争力转移,不断深化改革会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也是中国能够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2015年看点:关注改革力度
改革是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2014年,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已有了良好开端,相信在2015年中国会继续加大改革力度,破除有碍资源优化配置的阻力,这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助推动力。
2015年,经济改革可能在几个方面出现亮点。一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中央通过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将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实现“两权变三权”。可以说,以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特征的新型农地制度是一项政策突破,也是一项重大创新,这意味着土地流转会更活跃,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会更有利。二是新型城镇化。2015年可能会在户籍制度等方面继续放开,继而推动城镇化发展。三是民营经济有望进一步得到支持,有关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条条框框也会进一步放开。四是西部地区发展有望加快。特别是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推进,西部地区又将迎来一轮快速发展机遇。
对国企改革,应该采取“国企民企双进步”的办法,即国企与民企并不非要是“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关系,它们可以共同进步。这就需要对国企进行改革,特别是沿着混合所有制的路走下去,可以尝试多种混合形式,为国企和民企创造好的条件。
在金融改革方面,最重要的举措应是降低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当前,中国的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还相当不匹配,众多中小企业还不能很好地得到金融支持,导致实体经济发展困难。应该加快对民营银行的审批速度,让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能对接中小企业,为实体经济输血。
楼市:“黄金时代”已去
要关注中国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是绕不开的话题。总体上,中国楼市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对于2015年楼市的涨跌,不同的区域,会出现趋势分化的局面。
在有些一线城市,市民的购买力较强,仍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楼市继续看涨。但在有些三四线城市,因库存量较大,可能需要消化一段时间后,再可能随着总的供需状况而升跌。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楼市保持上升态势的问题不大; 有些地理位置较好、有新兴产业支撑的二线城市,楼市仍然有增长空间; 对部分三四线城市,则要保持警惕。特别是中部地区有些三四线城市,前几年房地产发展太快,但其产业、人口等还未跟上房地产发展的速度,可能会有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