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文化经典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015-12-26尹淑珍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21期
关键词:论语人文文本

尹淑珍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传授知识与经验只是教育的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自我完善的人。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所说:“课堂教学既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更要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那么,如何在文化经典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有如下策略。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选择文本、深入文本、对话文本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华文明是华夏民族的根,教师通过对文化经典文本的选择传授,让学生沐浴古典光辉,涵养心灵,提升人格。“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警醒我们人生在世有所为,有所不为。“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天下儿女心,学会感恩,以孝行天下……一本薄薄的《论语》,里面有厚重的人生感悟,向人们讲述和回答了做人的原则,告诉我们关爱、坚守、处世的道理,蕴意深邃又妙趣横生,就像一汪灵动的清泉,涤荡我们的心灵。正像著名哲学家李泽厚评价的,“《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以及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教师如果能够长期把文化经典的精华传授给学生,在学生的心灵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何愁他们的人文素养。

优秀的文化经典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源头活水,但前提是教师要对文本认真研读,有侧重点地教学,才能深入文本、浅出教学,成为学生得力的引导者。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课前,教师要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取得和学生对话的资格,进了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才能和学生交流。”那么如何与文本对话呢?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读。从他们认知水平和知识构建现状出发,熟悉的少讲或精讲。可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摸底。其次,站在鉴赏者的角度读,“虚心涵咏,切己体察”地读出文章的深刻内涵,读出写作艺术。

二、天堑变通途——对接文本、课内外结合、课外活动

学习语文的途径有很多,如能选择适宜的桥梁,就能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首先,这桥笔者认为是课内文本与文本间的对接。可以是思想的对接,可以是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对接。之所以注重课内文本间的研读对接,是因为新课程提倡开发和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是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文本为依据,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充分依靠课内文本,从解读文本中重新构建文本并超越文本。《论语》处处彰显孔子始终高扬“仁”的旗帜,“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生命意识对如今很多缺乏精神信仰、缺乏对生命深层思考、对人生价值难以准确定位而迷茫的人们,对部分行动偏激、消极颓废、空虚无聊、游戏人生的学生来说,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此两个文本间的对接,既能深化文本,又能自然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明白热爱生命的意义和应保持的积极态度,一举多得。

其次,这座桥是课内外阅读相结合,适当开展课外活动。语文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语文素养的形成单靠课内有限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因为不管课上使用多少种丰富多变的教学方式,如果仅凭借课堂上一节课、两节课的有限教学时间就想要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无异于缘木求鱼。所以,语文教学除了立足课内的文化经典文本外,更要从课外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为了更好延伸课内教学,除了课前三分钟专题演讲,学生交流心得感悟外,还可开展课外小活动。通过自读自学、推荐自选、合作探究相结合,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让我学成为我想学,由此让学生深入文本,潜移默化地被文化经典优秀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所感染。

三、借得梅花一缕魂——重组文本、专题探究、有效教学

文本重组即以教学目标为指引,把课内外的相关文本内容以某些形式重新组合,以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它是对文本的创造性使用,是一种有效完成教学的方式。巧用这种方法,好比借来梅花一缕魂,令语文的课堂氛围诗意芬芳。当然,组合的前提是立足学情,认真钻研文本,紧跟课程步伐,结合新教材的三维目标。笔者把文化经典的重组依据划分为三方面:(1)主题相似组合。如20篇《论语》重组为一个个的专题,如“君子是怎样炼成的”“与人交往的艺术”“活在当下”等,还可以把《论语》与其他经典文本相似句式相结合。如,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和《庄子·知北游》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及《荀子》“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三者进行相似阅读。(2)语言风格重组。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各抒己见,著书立说。其著作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文风或如《孟子》气势磅礴、词锋逼人,或如《庄子》汪洋恣肆、奇思妙语,《荀子》的浑厚,《韩非子》的峻峭,都可与《论语》的简括平易、含蓄蕴藉进行异同点的比较。以此加深学生对文化经典的认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要坚持独立思考,从而对经典有个性地解读,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总之,针对有较强思辨能力、思想敏锐、富有青春活力,又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自我为中心的中学生,语文教学既要重视工具性,也要重视人文性。所以,语文教师应用人文精神的光辉照耀学生,以文化经典为织梭,编织生命的彩衣,涵养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论语人文文本
人文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论语·为政第二》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