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调查分析报告
——基于广州地区受访者的调查

2015-12-26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受访者院校培训

赵 锋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调查分析报告
——基于广州地区受访者的调查

赵 锋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进行区域内公众调查,分析受访者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评价和认识,报告提出了高职院校应从营造良好社会服务环境、提高学校社会服务工作管理水平等五个方面开展社会服务。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调查分析

一、引言

伴随着国内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已经从2000年442所(含专科院校),到2013年的1321所,增长了近3倍;学生在校数量从100.8万人,到2013在校生973.6万人,增长了近10倍。[1][2]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社会服务内容在不断丰富,社会服务能力在不断提高,社会服务影响在逐渐增大。

2014年6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委颁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明确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3]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面向社会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有着怎样的了解和认识呢?对提供的社会服务内容有哪些要求?影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内容、方法与对象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是指高职院校依托校内教学、师资、设施、学生等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开展的促进经济增长、公民素养提高、社会文化提升以及社会全面发展的各类组织活动。为了更好的掌握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开展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相联动,提高市民素养和改善区域社会发展环境,2014年7-10月,在参照相关调查问卷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并发放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调查问卷》。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容、形式、社会影响力、社会评价等17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主要面向在广州市区域内工作或者正在求职的各类人员,共发放封闭性调查问卷700份,收回问卷601份,其中有效问卷560份,回收率81.5%,有效率93.1%。

大多数受访者来自广东省各个地方,占比63.7%,其中38.6%的受访者来自珠三角地区,所占比例最高;受访者大多数年龄在25-35岁之间,占比53.2%,25岁以下160人,占28.6%;35-50岁有98人,占17.5%;大多数受访者的教育程度较高,大专以上的受访者有413人,占总数的73.7%,受访者的大多数来自私营企业292人,占受访者总数的52.1%;大多数受访者是一般工作人员,占46.5%,部门管理者占30.7%;41.4%受访者的年收入在2万元-5万元之间, 23.7%在5万元-10万元之间。调查对象涵盖范围广,涉及不同年龄层次、教育水平、工作类型以及经济收入,因此,本次调查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较高的可信度。

三、调查分析

(一)大多数受访者比较认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和教育培训质量。在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质量的评价上(图1),大多数受访者选择“较好”,占41.9%,选择“不了解”的受访者有120人,占21.4%,说明大多数受访者能够认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质量,但调查也同样显示,仍有相当比例的受访者不了解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

图1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与教育培训质量评价图

教育培训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核心内容,大多数受访者也同样评价教育培训质量为“较好”,达到285人,占51.2%;32%受访者选择了“不了解”。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教育培训的质量持乐观认可的态度。受访者对教育培训和社会服务培训质量的评价属于关联性调查,大多数受访者对二者的评价意见呈正相关状态,也表明了该项问题调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也说明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水平和教育培养质量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不过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因为调查显示仍然有相当大比例的受访者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和教育培训的不了解。

(二)大多数受访者愿意接受高职院校组织的教育培训,首选因素是培训项目丰富多样。大多数受访者表达了愿意接受高职院校组织的教育培训,达到82%,仅有6%受访者不愿意接受高职院校的教育培训。在关联的选项“愿意选择接受高职院校教育培训首要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65%的受访者选择了培训项目丰富多样,22%的受访者选择了位置便利,13%的受访者选择了培训费用低。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是前面的调查中已经显示,受访者对教育培训的总体质量评价持乐观认可的态度,其二是高职院校的培训费用低、位置便利以及培训内容丰富等优势,其三是社会上各类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培训质量堪忧,大众也难以区分。所以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高职院校的教育培训,反映了社会对高职院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有着强大的社会需求。(图2)。

图2 参与高职院校组织的社会培训意愿

(三)劳动技能培训最为受访者所推崇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在社会服务内容的选择上,53.8%的受访者选择了“劳动技能”,只有较少的受访者选择了“兴趣爱好培养”或者“学习理论知识”;关联调查广州地区最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开展哪些社会服务内容的选项中,53.4%的受访者认为广州地区最迫切需要开展“技术、技能等工作能力培训“,与上一个问题的受访者选择相匹配。也有34.5%的受访者认为广州最迫切需要“法律、卫生等现代文明知识培训”,只有较少的受访者选择了“参与企业科技开发技术服务”和地方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图3 广州地区最为迫切的社会服务内容

(四)开展社会服务有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70%的受访者认为开展社会服务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办学实力的提升,其中18.3%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有利于学校发展,并且较多的受访者认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主要优势在于师资力量和服务内容,分别占到了31.6%和31.4%;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政府部门对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支持力度一般,占到50.7%,并且多达18.7%的受访者认为政府支持“没有力度”;49.8%的受访者认为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在校企合作内容上,52.3%的受访者认为“专业建设”是开展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48.8%的受访者选择了“发展规划”和“实习教学”。

(五)多样性和灵活性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主要特点,全方面的服务内容是高职院校最适合采用的社会服务方式。39.5%和35.9%的受访者分别认为多样性和灵活性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主要特点;高职院校最适合采用的社会服务方式问题中,高达44.3%的受访者选择了“全”方面——密切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开展对应的服务,26.6%的选择了“派”出去——委派教师、学生进企业、社区、政府机构开展社会服务。

(六)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各类务工人员。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主要对象问题中(图4),有39.3%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是务工人员,30.4%受访者认为是普通市民,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主要对象问题中,有多达72.3%的受访者选择了“中小企业”,20.2%选择了大企业。可以看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高职院校服务的重心应该是面向基层,关注基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图4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主要对象

四、结论建议

以上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认可和接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迫切需要高职院校提供更多内容、更高质量的社会服务。为了更好的、有效地推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提高社会服务的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一)积极改善和消除社会环境方面制约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的消极因素,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政府主管部门加大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修订现有财政经费使用、人事用人制度等文件中制约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内容,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文件,激发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活力。并鼓励高职院校通过电视、网络、现场宣传等多种方式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关注,并且吸引更多公众接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

(二)设置专职的工作人员或者成立专职的工作机构,提高学校社会服务工作管理水平。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要加强对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视,制定相应的社会服务规章制度,设置专职的工作人员或者成立专职的工作机构,赋予相应的管理和服务的权限,从内部做好社会服务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社会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多样性,丰富社会服务内容,提升社会服务质量。高职院校应发挥社区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的作用,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开发劳动技能培训课程、岗位技能课程、职业素养养成课程、市民素养养成课程等培训课程,建设富有创造性的课程体系,应对社会和学习者的需求,满足广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市化建设需要。

(四)积极引导教职工和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增强教职工和学生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高职院校应当成立校院二级志愿者服务体系,制定考核机制,要求每一名教职工和学生在年度内完成相应的志愿服务,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参与社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五)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灵活性,建立区域与职业院校联动发展机制。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推行弹性学制、社会服务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形式,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利用区位优势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设施,利用区域优势提供特色化的教育资源,结合区域社会特色,不断创新开展社会服务项目;积极吸纳学校所在区域的社会各级人士参与制订本校社会服务规划。

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努力为所在区域的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其他社会成员以及各类社会组织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培训和社会服务,不断满足行业、企业和社区的多样化需求。高职院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不仅仅是有助于自身的发展,更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参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1]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4-7-14)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moe_633/201407/171144.html.

[2]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教育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2014-6-16).http://www.moe.edu.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0/201406/170737. htm.

G718.5

A

1672-0385(2015)01-0021-04

2014-11-24

赵锋,男,助理研究员,研究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受访者院校培训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