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市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淮安农村428份调研问卷的分析

2015-12-26杨浩鹏,寇云,金潮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2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城镇化农村

淮安市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淮安农村428份调研问卷的分析

杨浩鹏, 寇 云, 金 潮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摘要基于淮安市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当前该地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描述,并用logit模型对该地土地流转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家庭耕地面积、户主年龄、户主学历对家庭土地转出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家庭非农工作机会、非农收入越多,流出行为越多;土地确权对土地流转具有反向作用。最后提出要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加强流入户审核监督、规范流转手续等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流转;农村;Logistic

中图分类号S29;F321.1

基金项目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创新实验计划项目(201410307040)。

作者简介杨浩鹏(1994- ),男,江苏淮安人,本科生,专业:农业经济管理。

收稿日期2015-06-01

近年来,随着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户非农收入比重的增加,农村土地流转日趋活跃,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农村土地资源的配置。201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正式颁布农村土地流转意见,意见指出,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形成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格局,大力培育和扶持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是客观趋势,一方面城镇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村土地需求加大,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转移,大量农村土地出现闲置现象。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现有的研究基础,从农户家庭视角出发,对土地流转情况进行分析,并试图对其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以期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和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1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1.1研究区域概况淮安市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苏北腹地。北边与连云港市接壤,东边毗邻盐城市,南边连接扬州市和安徽滁州市,西边邻近宿迁市,全市面积10 072 km2。当地土地资源类型比较丰富,耕地和水域是主要地类,面积较大。全市耕地分为水田、旱地、望天田、水浇地和菜地5类,其中水田比重最大,占2/3,有25.9万hm2。由于灌溉条件优良,风调雨顺之年,全市大部分耕地可高产稳产。

调研区域淮阴区共21个乡镇,251个行政村,17.5万户农户,农业人口65万人,其中劳动力30万人。全区耕地面积6万hm2,其中农民家庭承包地4.5万hm2。截至2014年3月底,全区农民家庭承包地经营权累计流转面积7 120 hm2,其中流入各类专业大户的有3 520 hm2,流入家庭农场的有1 467 hm2,流入专业合作社的有1 400 hm2,流入农业企业的有733 hm2。土地流转后,从事种植业的有5 667 hm2,其中种植粮食作物的有4 533 hm2,从事水产业的有307 hm2,从事休闲观光等其他产业的有1 147 hm2。

1.2数据来源该研究选取淮安市淮阴区作为重点调研区域。调研数据主要来自2014年7月对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下辖的14个乡镇、30余村庄农户的调查。该次调研中共回收调查问卷435份,其中有效问卷428份,有效率为98.39%。

2数据描述

在所收集的调查问卷当中,有46%的村民有过土地流转,其中有过土地流出的比例占38%,有过土地流入的比例占7%,既有转入又有转出的占1%。而有54%的村民表示没有进行过土地流转(图1)。

图1 受访人员土地流转情况

表1是分别按受访农户整体、参与转出的农户和参与转入的农户这3组来对受访农户的家庭特征进行描述。由表1可知,户主年龄比较大的农户更倾向于参与土地转入,而参与土地转出的农户户主年龄比较小。其中,参与转出农户的户主平均年龄为54.69 岁,显著小于参与转入农户的户主57.28 岁的水平。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参与转出农户的户主有接近初中的文化水平,而参与转入农户的户主的受教育水平要偏低。因此可以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户主越愿意参与土地转出。在收入构成方面,受访农户整体上的农业收入比重为14.11%,参与转出的农户为5.17%,明显低于整体水平,而参与转入农户的农业收入比重则明显高于整体水平。由此可见,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与农业收入水平密切相关。而从现有土地经营面积上看,参与转出农户的土地面积平均只有为0.11 hm2,远低于受访农户整体0.28 hm2的水平。由此可以推测,不少农户会把大部分土地流转出去,仅仅留下少量口粮田或基本上不留土地。

表1 农户基本特征的分组描述

反映实际发生的土地流转的指标见表2。在参与转出的农户中,他们转出土地的面积平均为0.31 hm2,而在参与转入的农户中,平均转入面积为0.87 hm2,明显大于平均转出面积,其中,转入的最大值为5.33 hm2,这是一家种植大户从多家农户那里分别转入而实现的。从流转价格来看,平均值为每年12 743.43元/hm2,最低的为1 492.54元/hm2,最高的达17 910.45元/hm2,存在明显的差异。此外,流转双方约定的流转年限平均为11.26年,最长的达20年,最短的也有2年。

表2 土地流转主要情况的描述

3土地流转意愿实证分析

3.1因变量的确定调查问卷中,将参与土地流转并转出土地的定义为TRS= 1,将没有转出土地(包括转入土地和没有参与土地流转)的定义为TRS= 0。在受访的427个农户中,转出土地的农户有166 户,没有转出土地的农户有261户,分别占有效问卷总数的38.88%和61.12%。

3.2解释变量的选取与方向假设

3.2.1农民自身特征因素。

(1)户主年龄。不同年龄段的农民思想会存在差异,年龄越大的农民可能会越不倾向于流转土地。不管是流入还是流出,这主要取决于农民对土地特殊的情结。但是80后,90后新一代农民却与老一代农民存在差异,他们尽管生长在农村,但是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却已经变得越来越淡薄,很多新一代农民甚至从来不下田地。

(2)户主学历。户主学历是反映农户文化程度的变量,农户文化程度越高,其人力资本较高,掌握农业与非农业技术和有关信息能力强,也较易接受新的改革思想,对土地的依赖也会比较小[1]。

(3)户主主要收入来源。户主主要收入来源反映的是户主的工作状况。一般来讲,长年在外谋生打工的农民,其很少再有时间料理家里的田地(除非家中还有他人帮忙料理,因此这个变量会受到家庭劳动力结构变量的影响),这样其很有可能会流转自己的土地,但是如果一直在家中务农的农民,其流转土地的意愿就不会那么明显,除非土地补偿能达到一定的程度。

(4)户主农忙时是否回家务农。笔者还考虑户主农忙时是否回家务农这个变量。农忙时是务农收益较高且比较缺少劳动力的时候,如果农户农忙时依旧不回家务农,就表示外出打工的收益大于务农的收益,那么农民更倾向于流出土地。

3.2.2农户所在家庭特征因素。

(1)家庭年收入。农户家庭年收入越高,表示农户家庭的经济实力越强,依靠耕种土地取得收入的可能性就越低,对土地的需求越小,越容易参加土地流转,将土地流转出去。

(2)农业经营收入比例。农业经营收入反映的是通过务农所产生的收益。农业经营收入比例越小,表示在家庭收入中务农收入所占比例越小,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就较小,就越有可能参与转出土地。

(3)家庭土地面积。家庭土地面积指的是农户家庭在承包土地分配时所得到的土地面积,包括已经进行流转的土地面积。家庭的土地面积越多,就意味着农户对于土地的依赖性更强,更不希望将土地转出。

(4)家庭平均每块土地面积。家庭平均每块土地面积反映的是土地细碎化,农户土地细碎化程度高会增加土地经营管理难度,导致农户务农收入降低,就越有可能转出土地来获取更大的利益[2]。

(5)家庭农业机械。家庭农业机械的拥有情况反映了家庭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机械化水平越高,说明农户拥有的农业实物资产较多,对土地生产的先期投入越大,土地流出后这些资产利用率降低,所以农户更倾向于保留土地,不参与转出土地。

3.2.3所在地土地流转状况。

(1)当地土地是否经过确权登记。当地土地是否经过确权登记反映的是当地土地政策的实行和规范程度。土地经过了确权登记,就降低了农民土地被非法占用的风险,方便了土地流转的进行,让农民更加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来收取租金[3]。

(2)当地土地流转价格。土地流转价格也是影响土地流转行为的重要因素。当地土地流转价格越高,那么农民发现转出土地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就越倾向于参与转出土地。

3.3自变量分析与描述从上述理论分析可以发现,影响农民土地流转行为的解释变量主要包括3类:第一类为农民自身特征变量,包括年龄AGE、学历EDU、主要收入来源JOB、农忙时是否回家务农PTM 4个变量;第二类为家庭特征变量,包括家庭年收入INC、农业经营收入比例AGR、家庭土地面积SQR、家庭平均每块土地面积PER、家庭农业机械MAC 5个变量;第三类为所在地土地流转状况,包括当地土地是否经过确权登记PRO、当地土地流转价格PRI这两个变量。有关变量的具体说明及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

表3 自变量说明

4模型回归结果

基于上文设定的模型和调研所得数据,运用stata13.0软件进行Logit回归,得出如表4所反映的模型I。从第一次估计所得的模型I来看,户主的年龄、户主的学历、户主的主要收入来源、农忙时是否回家务农、农业经营收入比例、家庭土地面积、是否拥有农业机械、当地土地是否确权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家庭年收入、土地块均面积、当地土地流转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说,基于该次调研所得的425个样本数据,家庭年收入、土地块均面积、当地土地流转价格这3个因素对于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表4 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Logit 模型估计结果

注: *、**、***分别表示在10%、5%、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因此,剔除这3个变量后再次进行回归估计,得到了模型II。在该模型中,所选取的因素都通过了10%及以下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中户主的年龄(0.032 0)、户主的学历(0.088 2)、户主主要收入来源(0.277 0)、家庭土地面积(0.070 4)4个因素的系数为正,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农户土地的流转。农忙时是否回家务农(-0.957 0)、农业经营收入比例(-6.917 0)、家庭是否拥有农业机械(-0.703 0)、当地土地是否经过确权(-2.225 0)在某种程度上会抑制农户流转出土地。

通过对模型II的分析,可以发现各个影响因素对于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方向及强度。

(1)户主年龄对于农户土地流转具有正向的作用。户主的年龄越大,农户越倾向将土地流转出。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农业生产的任务主要由身为户主的中老年人承担。基于调研数据,户主的平均年龄为56.4岁。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缺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相对于抛荒或者低水平产出,他们更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因此随着户主年龄的增加,这种倾向会越来越强。

(2)户主的学历水平对于农户土地流转具有正向的作用。当户主的学历水平越高,其家庭越倾向于将土地流转出。更高的学历常常伴随着更多的职业选择和更高的收入,他们对于土地的依赖性较低。同时,较高学历的人对于政策的理解更加明晰,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3)户主的工作类型对于农户土地流转也具有影响。当户主有其他收入来源时,例如外出打工,他们会比在家种地的人更倾向将土地流转出。一方面,其他收入的获得使其不再依赖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外出打工增加了他们的见识,使其现代性水平增加,容易接受变革。

(4)当外出打工的户主在农忙时能够回家帮忙时,农户将倾向于不将土地流转出。农忙时回家帮忙,能缓解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对于外出打工且无法在农忙时,家中缺少务农的劳动力,他们倾向于将土地流转出。

(5)农业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越小,农户越倾向于将土地流转出。根据调研数据,当地农业经营收入所占平均比重为14%,且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这一比例逐渐减小,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在下降。

(6)家庭土地面积对于农户土地流转具有正向的作用。结果表明,家庭土地面积越大,农户越倾向于将土地流转出。而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流转后多要进行土地平整,一定程度的细碎化对土地承包者影响不大。

(7)而当家庭具有农业机械时,他们更倾向于保留土地,自己进行耕种。农业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减少了家庭务农的负担。在维持较少农业劳动力的情况下,农户依然会继续农业生产。同时,许多购买农业机械的家庭会参与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为其他农民低估插秧、收割等服务,这使其更加不愿意退出农业生产[4]。

(8)土地确权对农户土地流转具有反向的作用。这一点与笔者的预期不同。按照常理,土地确权是对农地承包权的保护,为土地流转提供了保障。而现在对土地进行确权,却导致农户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淮安市土地确权仍处于试点的阶段,农民对于该政策缺乏了解,当土地确权达到一定规模后,农户土地权属得到保障,或许会对土地流转有促进作用。

5政策启示

加强土地流转与确权政策的宣称。在实际流转过程中,农民时常不了解、甚至误解政策,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流转的进程。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离开农村,农业规模经营成为必由之路,土地流转迫在眉睫。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加强政策的解读与宣称,让农民明白政策的实质及其权利,从而自愿将土地流转出。政府强力的行政干预,在加速土地流转的同时,会激化矛盾,产生负面影响[5]。

加强监管,促进规范化。政府监管的目的不在于主导土地流转市场,而在于引导市场更规范化。相关政策是为了促进土地流转,而不是阻碍土地经营权在市场自由的买卖。

提供就业与保障。基于该研究的数据分析,越是能从农业之外获得收入的人,越愿意将土地流转出。相对于从事农业生产,在外打工所能获得的收入更多。基于人的理性,如果城镇能提供足够且相对稳定的工作,农民是愿意外出且将土地流转出去。而土地在发挥保障功能的时候,就会阻碍土地的流转。当有效的社会保障能涵盖农民时,土地的保障功能就会弱化[6]。因此,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和可靠的社会保障,是土地流转发展的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包宗顺,徐志明,高珊,等.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9(4):23-30.

[2] 黎霆.当前农地流转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10):4-11.

[3] 陈美球,肖鹤亮,何维佳,等.耕地流转农户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1396户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现状的调研[J].自然资源学报,2008,23(3):369-374.

[4] 张忠明,钱文荣.不同兼业程度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浙江的调查与实证[J].农业经济问题,2014(3):19-24,110.

[5]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课题组,张曙光.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J].管理世界,2010(7):66-85,97.

[6] 赵丙奇,周露琼,杨金忠,等.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方式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浙江省绍兴市和安徽省淮北市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1(11):60-65.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城镇化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