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建设项目中的地下金融规模探究*

2015-12-26赵慧尹庆民孙兴波

项目管理技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测算比率现金

赵慧 尹庆民 孙兴波

(河海大学投资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1100)

0 引言

随着城镇化建设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金融市场源源不断地为其注入资金,从而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从资金来源看,除了公开金融市场外,地下金融市场也发挥着巨大的能量。

地下金融,又称为未观测信贷,通常指中央银行及其统计机构未观测到的金融活动。一直以来,它被认为是不利于国民经济活动的形态之一,属于随机性、不稳定性较强的非正规融资渠道范畴。在国外地下金融一般被统称为非正规金融,Germidis 提出非正规金融的特征就是在借贷双方和储蓄者之间存在着从简单信用安排到复杂的金融中介机制的联系[1]。Heiko Schrader 将非正规金融表述为国家信用体系和金融法规控制之外的金融市场[2]。探究城镇化建设项目中的地下金融规模,一方面,能够定性分析地下金融对我国城镇化建设项目发挥了多少作用;另一方面,也能测算出地下金融规模现状,为有关部门制定举措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1 城镇化建设项目中的地下金融测度模型——现金比率模型

1.1 模型选取

在对地下金融的测度方面,田光宁等从货币均衡的角度对未观测金融和正规金融活动进行了差额分析,测算出了我国未观测金融的规模。然而货币并不是只在金融领域流动,所以其通过货币均衡测算出的未观测金融规模并不能完全体现我国的地下金融规模现状[3]。李建军则基于经济金融发展理论调研,得出了我国不同贷款主体对地下资金的需求比率,采用国民经济核算和金融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了我国1978 ~2008 年的地下金融规模[4]。但这种方法的缺点同样明显,通过直接调研得出的问卷结果难免会不准确,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个体户、民众对地下资金的需求率明显是不相同的,所以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此,本文在研究城镇化建设项目过程中的地下金融规模时,主要有两点创新:

(1)采用现金比率法对城镇化建设项目中的地下金融规模进行测度,现金比率法最早是有卡甘提出的对地下经济进行测度的模型,由古特曼、法伊格改进后并成功估测出美国1976 年地下经济规模约占其GDP 的10%[5]。所以现金比率模型作为测算地下经济的方法在国际和国内都已经相当成熟。本文将采用现金比率模型率先测算出我国的地下经济规模,之后将地下金融作为地下经济的一个部门来测算出地下金融的规模。

(2)通过分析地下金融作为地下经济的部门与公开金融作为公开经济的部门之间的协同关系,得出地下金融与公开金融的发展轨迹趋同的结论。

1.2 现金比率模型的构建

城镇化建设项目中的地下金融测度主要是采用间接的方法测算。对于城镇化建设项目中地下金融的估算,假设地下经济活动中都需要地下金融的融资,同公开经济的运行规律是相似的,这是符合实际的,因为地下经济和公开经济所处的环境是相同的。因此有假设①:城镇化建设中的地下经济与公开经济有相同比例的融资需求,则

那么,从历年的统计数据中可以得到公开经济和公开金融的数据,公开经济即为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公开金融这里选取我国的信贷规模。城镇化建设项目中的地下金融指的就是地下的信贷规模,这里最为关键的则是城镇化建设项目中地下经济的测算。由于广义的城镇化建设项目包含诸多方面,涉及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难以将其从我国整个经济发展中剥离出来单独计算,因此假设②:城镇化建设项目中的地下经济规模≈我国整体经济中的地下经济规模。

在上文中,已经介绍了多种地下经济的核算模型,这里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选取现金比率法来测算我国的地下经济规模,它的原理:预设地下经济的运行中,主要以现金结算为主,同时在一个研究阶段内,人们对现金和活期存款的相对需求保持不变。其推导原理如下

式中,Yu为地下经济的规模;Yo表示公开经济的规模;Ku表示地下经济中现金对活期的存款比率;Ko表示公开经济中现金对活期存款的比率;C表示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存量;D 表示活期存款量;u 表示地下经济的指标;o 表示公开经济的指标类别;β 表示地下货币流通速度和公开货币流通速度之比。

2 城镇化建设项目中地下金融规模测度的实证研究

2.1 城镇化建设项目中地下经济情况

首先,对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项目中的地下经济规模进行测定;其次,对地下金融的规模进行研究,在这里选取2001 年到2013 年共13 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2001 年作为基年,是因为在“十五”计划中“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战略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此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项目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相关项目也越来越多,与金融市场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其测算结果见表1。

从表1 中可以发现,Ko= Co/Do的变化轨迹为稳步降低。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逐步开展城镇化建设项目,在需要资金的同时开始认识到地下经济存在的危害,并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使地下经济存在的空间逐步减小,同时,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原本属于地下经济范畴的许多交易合法化,大量减少了地下经济的现金交易,使得Ko减小,并进而使得地下经济的规模减小;另一方面,这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付款方式相关,现金的直接交易减少,也会造成Ko的减小,地下经济规模的变化。当然,由于地下经济的特殊性,为了防止国家的严惩,大部分交易仍是以现金交易为主。

2.2 城镇化建设项目中的地下金融规模

结合2.1 对地下经济规模测定的结果,进一步测算城镇化建设项目中的地下金融规模。测算结果见表2。

从表2 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项目的推进,公开金融,即信贷规模是不断增长的,这说明信贷资金仍是反映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但是相反,城镇化建设项目中的地下金融规模,由于作为地下经济的一个部门,亦随着地下经济的衰退而减小,并且为了更好地上马城镇化建设项目,我国加大了金融改革的试点,城镇化建设项目中的地下金融规模越来越小的这种变化可能会更加明显。

2.3 研究结论与建议

从上文分析中可以很好地察觉到,自从我国2001 年进入城镇化建设项目的高速发展时期,配备推进、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使资金的融通便捷,因此地下金融的规模一直处于下降的阶段,其反作用于地下经济的效果使其规模也在不断下降。

表1 我国2001 ~2013 年公开经济与城镇化建设项目中地下经济的情况 (单位:亿元)

表2 我国2001 ~2013 年城镇化建设项目中的地下金融规模测算数据 (单位:亿元)

然而,随着温州、鄂尔多斯等地大批地下信贷机构问题频出,且愈演愈烈,我国为了保证城镇化建设项目能够良好开展与运行,必须尽快提出相关改革方案。基于上文对我国地下金融和地下经济的联动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改革体制,融入市场机制。由现金比率模型的分析可知,地下金融的扩张要以大的现金投放量为前提,而地下金融的发展实质上是非国有企业或者一些部门,违法融资[6]。我国大规模推行城镇化建设项目后,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动,带动了货币资金运动格局的变动,而变革相对滞后的金融体制,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资金的需求,所以必然会出现地下金融的发展。在进行金融改革的时候,要建立起我国城镇和农村的信贷体系,确保非国有部门能够融资有道,以减小地下钱庄的生存空间,弱化其对我国经济的破坏[7]。同时,逐步将民间资本纳入我国的信贷系统,放宽对其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构建多层次的信贷市场。近年来,虽然我国地下金融占比在下降,但是其货币需求量仍然处于增长的态势,民间资本对货币的需求仍然较大,政府对金融领域的管制需要进一步减少,以释放货币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

(2)严格监管,完善税收体制,坚决打击违法地下金融。违法地下金融的破坏性非常大,极易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从长远来看会破坏城镇化建设项目的进程,对于这种现象国家要进行坚决的打击。地下金融的存在也是对我国税收体系的挑战,地下金融的存在原因也是因为不用交税,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源,要重视税收的征管工作,只有压缩其非法获利空间,才能通过发展正规金融机构将其挤出金融信贷市场。

3 结语

地下金融是把双刃剑,虽然短期能够满足城镇化建设项目的一部分融资需求,但从长期来看会扰乱市场稳定,不利于城镇化进程的有序推进。我国政府当局已经意识到地下金融对城镇化建设项目的危害,通过央行及其下属机构逐步采取措施抑制地下金融的发展。今后,如何将地下金融有效地转为公开金融,从正面支撑我国城镇化建设项目的发展,将成为各界更加关注的焦点。

[1]Dimitrios A Germidis.Interlinking the formal and informal financial secto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 Savings and Development,1990,14 (1):5-12.

[2] Heiko Schrader.Informal finance and intermediation [M]. Bielefeld:University of Bielefeld,1996.

[3] 田光宁,李建军. 中国未观测经济总量与指数的测算:1982 ~2006 [J]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 (7):138-146.

[4] 李建军. 中国地下金融规模与宏观经济影响研究[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5] 法伊格. 地下经济学[M]. 郑介甫,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5.

[6] 何田. “地下经济”与管制效率:民间信用合法性问题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2002 (11):100-106.

[7] 王爱俭,张全旺,于学伟. 中国地下金融:发展现状与理论思考[J]. 财贸经济,2004 (7):35-38,95-96.

猜你喜欢

测算比率现金
一类具有时滞及反馈控制的非自治非线性比率依赖食物链模型
强化现金预算 提高资金效益
“刷新闻赚现金”App的收割之路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比率分析公司财务状况——以步步高及永辉超市为例
只“普”不“惠”的现金贷
基于概率分布的PPP项目风险承担支出测算
输电线路附着物测算系统测算功能模块的研究
一种适用于微弱信号的新颖双峰值比率捕获策略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超支额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