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短期疗效分析

2015-12-26刘旭胡礼哄唐兴中李波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4期
关键词:基底节病死率血肿

刘旭,胡礼哄,唐兴中,李波

(澧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南常德415500)

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短期疗效分析

刘旭,胡礼哄,唐兴中,李波

(澧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南常德415500)

目的观察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4例,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84例,给予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病死率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病死率[对照组为9.52%(8/54)、观察组为3.57%(3/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GCS改善程度[(2.4±0.8)分]优于对照组[(2.0±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9,P<0.05)。结论CT定位下早期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明显,对临床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脑出血;高血压;微创穿刺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脑血管疾病[1]。70.00%以上发生于基底节区,该部位脑出血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2]。对于自身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谨慎选择治疗方案。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3],据调查统计,我国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治疗方式被应用到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为了解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作者进行了有关研究。通过观察术后1个月病死率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指标,旨在探究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本院以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为诊断而收入院患者1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45例,女39例;平均年龄(70.4±5.2)岁;术前GCS:3~9分51例,>9~15分33例;血肿量:30~60 mL 83例,>60 mL 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0例,女44例;平均年龄(69.3±5.8)岁;术前GCS:3~9分45例,>9~15分39例;血肿量:30~60 mL 82例,>60 mL 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明确整个研究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由当地伦理协会全程跟踪。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在头颅CT扫描定位下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北京万福特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根据血肿深度选择适宜穿刺针),根据头颅CT扫描结果,在血肿最大处外1/3与后1/3交叉处进针,避开重要功能区及重要神经、血管行走区域,第1次抽出血肿量小于或等于30%,接下来用(3~4)万U尿激酶(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31127,规格:10万U×1支)溶于0.9%生理盐水(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40610,规格:500 mL﹕4.5 g)5 mL注入血肿腔,2 h后引流,每8~12小时重复进行1次。对于发生脑积水的患者可同一时间进行脑室穿刺术,达到引流目的。依据术后复查脑CT结果,血肿完全消失或小于10 mL及颅内压正常者可拔除穿刺针。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术清除脑内血肿,在显微镜下依据颅内压力情况除去骨瓣以达到减压的目的,进一步清除血肿。所有操作均按临床诊治原则进行。将发病7 h内手术定义为早期手术。

1.2.2 疗效评价以术后1个月病死率和存活患者GCS改善程度为短期疗效评判标准。GCS改善程度以术后1个月时GCS与术前GCS的差值表示。对1个月时存活患者中仍住院者通过临床资料明确GCS,对已出院患者通过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临床定期随访,确定患者GCS及生存情况,评定两组存活患者术后1个月时GCS改善程度。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或构成比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病死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3.57%;对照组为9.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病死率比较

2.2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GCS改善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前GSC为(7.1±2.3)分,术后1个月GSC为(9.5± 2.7)分,GSC改善程度为(2.4±0.8)分;对照组患者术前GSC为(6.3±2.7)分,术后1个月GSC为(8.3±3.1)分,GSC改善程度为(2.0±0.7)分。观察组患者GCS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9,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GCS改善程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GCS改善程度比较(±s,分)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2.4±0.8 2.0±0.7 3.449<0.05 84 84 tP --术前术后1个月改善程度7.1±2.3 6.3±2.7 2.067>0.05 9.5±2.7 8.3±3.1 2.675<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危害极大,且开颅手术具有很大风险,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相对而言是一种价廉、疗效确切的治疗方式[4]。Zhou等[5]研究表明,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癫痫等)发生率。许亦群等[6]研究显示,开颅血肿清除术增加了手术创伤及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表明,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1个月GCS。Delcourt等[7]研究发现,导致患者1个月内死亡的主要因素是GCS、血肿量和脑室内积血。Zhang等[8]研究显示,影响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因素是GCS、血肿量、呼吸功能不全及脑室内积血。本研究表明,手术时机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黄信超等[9]研究表明,脑出血后6~12 h就可发现受压脑组织细胞凋亡现象。脑出血治疗方式多种多样,无论何种方式手术时机均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尽早有效治疗可减少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王雷平[10]系统阐述了近代脑出血治疗进展,对脑出血的治疗进行了多中心前瞻性对照研究,通过大样本调查结果总结对脑出血的治疗方案,结果表明,在脑出血早期进行止血治疗,目的是防止血肿范围的扩大,通过手术或微创手术方法将颅内血肿清除,减少颅内的血肿压迫,同时,应注意维持颅内灌注压力,控制血压,这样才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受损概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病死率。

本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1)未能将纳入患者的出血部位不同而进行分类分析,这样有可能导致本研究对样本的偏倚,不能全面、系统地明确本研究方法的适应人群;(2)样本数量还不够,没有进行大样本多中心试验研究,本研究得出的结论虽然为微创穿刺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清除出血、水肿的疗效明显,但样本数量过少,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式有很多种,对该病有影响的因素也林林总总,而且该病患者个体差异也较大,所以,对该病的治疗,个体化选择特别重要,应根据患者适应情况、病情而选择治疗方案。慎重选择治疗方案能优化整个临床诊疗过程,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总之,CT定位下早期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明显,对临床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1]李玉庆,商建勋,赵清伟,等.微骨孔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附36例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3):186-187.

[2]毕向锋,唐宝苍,高春香,等.额后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研究[J].山东医药,2008,48(32):129-130.

[3]唐纯海,吴明伟,张松,等.单管法与双管法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2):34-35.

[4]张晓峰,零达尚,张建国,等.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77-80.

[5]Zhou H,Zhang Y,Liu L,et al.Minimally invasive stereotactic puncture and thrombolysis therapy improves long-term outcome after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J Neurol,2011,258(4):661-669.

[6]许亦群,仪立志,贾军,等.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31-33.

[7]Delcourt C,Anderson C.Acute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grounds for optimism in management[J].J Clin Nerosci,2012,19(12):1622-1626.

[8]Zhang HT,Xue S,Li PJ,et al.Treatment of huge hypertensive putaminal hemorrhage by surgery and cerebrospinal fluiddrainage[J].Clin Neurol Neurosurg,2013,115(9):1602-1608.

[9]黄信超,苏一家,杨军.YL-1型针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1):144-145.

[10]王雷平.经额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6):840-841.

读者·作者·编者

论文前言的撰写方法

论文前言(亦称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要求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介绍论文的写作目的、范围和相关领域研究概况,说明目前研究的热点及存在的问题,引出本文主题,给读者以引导。可简述本研究内容、结果、意义及前景,但切忌写成讨论、综述和回顾,一般要求在200个汉字以内。

本刊编辑部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4.037

:B

:1009-5519(2015)04-0576-02

2014-09-07)

刘旭(1978-),男,湖南常德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Email:461790425@qq.com。

猜你喜欢

基底节病死率血肿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