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手段在小儿脑性瘫痪中的价值分析

2015-12-26李文娟张曦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4期
关键词:脑性手段疗法

李文娟,张曦

(山西省儿童医院康复科,山西太原030013)

综合康复手段在小儿脑性瘫痪中的价值分析

李文娟,张曦

(山西省儿童医院康复科,山西太原030013)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手段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78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9例。综合康复组采用综合康复手段,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参考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标准,观察分析康复治疗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评分、大运动评分、适应行为评分、语言评分及社交能力评分等。结果综合康复组患儿精细运动评分[(76.53±4.33)分]、大运动评分[(81.80±5.12)分]、适应行为评分[(76.37±3.79)分]、语言评分[(73.92±4.71)分]及社交能力评分[(79.83±6.10)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7.96±5.63)、(51.25±6.43)、(52.03±6.77)、(49.55±6.30)、(56.92±5.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63、53.763、43.745、39.251、32.947,P<0.05)。结论综合康复手段能显著改善小儿脑性瘫痪的预后,改善小儿多种生活能力。

脑性瘫痪;儿童;综合康复

小儿脑性瘫痪在临床并不少见,主要是指小儿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在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发生的脑损伤或发育障碍,脑损伤及发育障碍均可引起患儿姿势错位及运动障碍等。小儿脑性瘫痪发病率并不低,我国小儿脑性瘫痪发病率为0.19%左右,已成为引起小儿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1]。小儿脑性瘫痪对小儿身心均造成巨大影响,不仅可影响小儿智力、语言和学习能力,还能引起运动功能障碍,对患儿及家庭造成巨大影响及负担。小儿脑性瘫痪目前在国内外均无特异性疗法,主要依赖临床康复治疗[2],但目前对于临床康复治疗仍缺乏统一共识,因此,本文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78例,旨在分析综合康复手段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78例,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0~5岁。入选患儿均符合小儿脑性瘫痪诊断标准[3],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临床资料不全者。根据小儿脑性瘫痪分型标准[4]:痉挛型52例,不自主运动型13例,共济失调型8例,混合型5例。随机将患儿分为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9例。综合康复组患儿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6个月7例,6~<12个月20例,12个月至3岁6例,>3~5岁6例;痉挛型27例,不自主运动型6例,共济失调型4例,混合型2例。对照组患儿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6个月6例,6~<12个月18例,12个月至3岁9例,>3~5岁6例;痉挛型25例,不自主运动型7例,共济失调型4例,混合型3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小儿脑性瘫痪分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综合康复组采用综合康复手段。(1)运动疗法:首先参考健康儿童运动功能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患儿脑性瘫痪严重程度及实际运动能力,应用Vojta法对患儿进行运动治疗。Vojta法主要是对患儿身体特定部位进行压迫刺激,引起患儿全身性协调反射性移动运动,最终达到改善患儿运动功能的目的。主要包括反射性腹爬和反射性翻身2种。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安排运动疗法方案,一般每天运动1~2 h,3个月为1个疗程,持续3~5个疗程。(2)作业疗法:参考患儿精细运动障碍类型,以便选取目的性较强的作业疗法方案。作业疗法指应用有目的、有选择的作业活动,对身体、精神、发育有功能障碍或残疾所导致的不同程度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患儿进行训练,改善其生活、学习、劳动能力,最终适应社会的疗法。作业疗法包括运动训练和游戏两方面,运动训练包括立位平衡、坐位平衡、上肢基本动作、徒手抵抗运动等;游戏包括感觉游戏、前庭感觉游戏、构成游戏及视觉游戏等。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订康复治疗方案,每天进行作业疗法30 min至1 h,3个月为1个疗程,持续3~5个疗程。(3)语言矫治训练:该康复训练手段主要针对语言发育迟缓的1岁及以上患儿,语言矫治训练的原则为“一对一”,在训练之前应调整好坐姿,训练项目包括呼吸训练,脸、下颌、喉部、舌部训练,唇部运动,松弛疗法,发音训练,克服鼻音化训练等。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订训练方案,每天训练30 min至1 h,3个月为1个疗程,持续3~5个疗程。(4)引导式教育:对患儿的家长进行培训,使其能积极指导患儿并参与患儿的日常学习、训练中,从而帮助引导患儿主动完成各种康复训练,改善患儿学习、生活能力。(5)药物治疗:给予神经节苷脂注射液(齐鲁制药公司,批号:4091071EN,规格:2 mL﹕200 mg)每天20 mg,每天1次。10~14 d为1个疗程,应用3~5个疗程。

1.2.2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仅应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用法及用量与综合康复组相同。

1.2.3 观察指标参考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标准[5],观察分析康复治疗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评分、大运动评分、适应行为评分、语言评分及社交能力评分等。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综合康复组患儿Gesell发育量表评分中精细运动评分、大运动评分、适应行为评分、语言评分及社交能力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儿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比较(±s,分)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综合康复组对照组n 精细运动大运动适应行为语言社交能力39 39 tP --76.53±4.33 47.96±5.63 31.763<0.05 81.80±5.12 51.25±6.43 53.763<0.05 76.37±3.79 52.03±6.77 43.745<0.05 73.92±4.71 49.55±6.30 39.251<0.05 79.83±6.10 56.92±5.62 32.947<0.05

3 讨论

小儿脑性瘫痪发病率逐渐上升,作为一种临床复杂综合征,临床表现较多种多样,特异性治疗手段仍未发现,单一的治疗手段并不能同时解决患儿存在的多种功能障碍,临床疗效不佳。因此,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治疗主要依赖于康复疗法,康复疗法不仅能显著改善患儿运动功能,还能改善患儿理解、智力、性格、行为、情绪等。但目前应用于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手段较多,质量参差不齐,效果不一[6]。因此,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治疗亟须采取一种新型的康复手段。

因为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表现及功能障碍多种多样,单一康复治疗手段效果不佳[7],因此,本研究综合过去应用于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手段,取得较好效果,包括运动疗法、语言矫治训练及作业疗法等,长时间应用上述康复手段可有效帮助患儿康复。运动疗法能诱导患儿产生正确的姿势反射,并且引导患儿进行积极、主动运动,在此基础上纠正并且防治可能发生的躯体残疾;语言矫治训练能帮助患儿发声,并且长期训练能帮助患儿在诊疗过程中逐渐获得与他人语言交流的能力。本研究康复疗法中包括了药物应用,使用正确的药物能帮助患儿脑部代谢,并且改善患儿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脑部营养供应,能促进患儿脑部发育。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在接受包括运动疗法、语言矫治训练、作业疗法、药物治疗、引导式教育等一系列综合康复疗法后,患儿在精细运动、大运动、适应行为、语言及社交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改善及加强。由此可见,综合康复手段可显著改善小儿脑性瘫痪疗效。但在康复中应注意:(1)康复治疗应在早期进行,有研究表明,在出生6个月内小儿神经系统仍处于快速发育状态,因此,可塑性较强,早期干预能显著增强效果[8];(2)不可盲目追求康复效果,加大训练量,可导致病情恶化。

总之,综合康复手段能显著改善小儿脑性瘫痪的预后,改善小儿多种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徐玲,杨亚丽,王纪文,等.小儿脑性瘫痪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3):227-228.

[2]卢晓妹,杨李.小儿脑性瘫痪的防治进展[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7):668-671.

[3]田甜,倪宏.脑性瘫痪临床诊断研究的Meta分析[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3,1(1):27-30.

[4]李湘云,宋宗先,栗艳芳.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4):13-15.

[5]胡继红,张惠佳,王跑球,等.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与Gesell发育量表在中枢性协调障碍评价中的一致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2):149-151.

[6]袁记霞,常小维.温水中康复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1):896-897.

[7]宋雄,邹林霞,柳淑芬,等.平衡发育疗法在脑性瘫痪康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257-3258.

[8]陈小聪,高春荣.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性瘫痪高危儿转归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8):694-697.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4.028

:B

:1009-5519(2015)04-0558-03

2014-08-27)

李文娟(1982-),女,山西吕梁人,主要从事儿童康复方面的工作;E-mail:yhzczl01@163.com。

猜你喜欢

脑性手段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