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夹江县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12-26罗彤顔小平祝纪华王正东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4期
关键词:丰水期大肠菌群水源

罗彤,顔小平,祝纪华,王正东

(夹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乐山614100)

四川省夹江县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罗彤,顔小平,祝纪华,王正东

(夹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乐山614100)

目的了解四川省夹江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为进一步加强该县农村饮水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四川省夹江县2014年度农村生活饮用水分别于枯水期和丰水期采取不同类型的水源,并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合订本》(GB/5749-2006GB/T5750.1~.13-2006)对水质微生物指标进行监督检测。结果共检测水样256份,枯水期水质合格率为59.4%(76/128),丰水期水质合格率为52.3%(67/128),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水源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总的合格率分别为51.6%(132/256)、57.8%(148/256)、59.0%(151/256),三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期水样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总的合格率[分别为51.6%(132/256)、57.8%(148/256)、59.0%(151/25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期、不同微生物指标的井水合格率均高于水源水和末梢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普遍较低,微生物污染是影响水质卫生的主要问题,应加强饮水卫生管理、宣传和监督,改善净水消毒工艺,以确保该县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

农村卫生;水微生物学;集落计数,微生物;四川;影响因素;分析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且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农药化肥用量不断增加,许多农村生活饮用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因此,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是衡量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已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焦点。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饮用水安全工程投入了一定的物力和财力加以改善,但在城市边远地区很多村组的饮水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农户多为直接取水饮用,村民饮水安全令人担忧。四川省夹江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水资源较丰富,但地域分配不均,为了解本县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保障广大农村居民身体健康,作者于2014年对全县农村水源水、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点的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饮水中的微生物指标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旨在为改善本县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开展饮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城乡供水发展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采集分别于2014年枯水期(2~3月)和丰水期(7~8月)随机抽选本县22个乡镇集中式供水点,每点各采集1份源水和3份末梢水,另随机抽选40个分散式供水点(井水),共采集水样256份,每份水样用无菌瓶采集0.5 L后及时带回实验室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

1.1.2 实验器材无菌采集瓶、高压灭菌锅、发酵管、pH试纸、三角瓶、培养皿、电子天平、接种针、菌落计数器、超净工作台、培养箱、显微镜等。

1.1.3 细菌培养基乳糖蛋白胨、伊红亚甲蓝琼脂、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EC培养基、营养琼脂等。

1.2 方法

1.2.1 检测项目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等。

1.2.2 检测方法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合订本》(GB/5749-2006GB/T5750-1~. 13-2006)中微生物指标部分进行检测[1]:其中细菌总数采用平皿计数法,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采用多管发酵法。

1.2.3 评价标准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合订本》(GB/5749-2006GB/T5750-1~.13-2006)进行评定[1],即细菌总数应小于100 CFU/mL,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均为未检出,水中有一项指标不符标准者,该水样判定为不合格。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水源、不同时期水质合格率比较枯水期和丰水期各检测水样128份,其中水源水22份,末梢水66份,井水40份。枯水期水质合格率为59.4%,丰水期合格率为52.3%,枯水期水质合格率稍高于丰水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源水、末梢水和井水在枯水期合格率分别为54.5%、56.1%、67.5%,在丰水期的合格率分别为45.5%、48.5%、62.5%,水源水、末梢水合格率无论在丰水期还是枯水期分别与井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水源、不同时期水质合格率比较

2.2 不同类型水源3项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比较采集了3种类型水源共计256份,其中水源水44份,末梢水132份,井水80份。细菌总数合格率为51.6%,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为57.8%,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为59.0%,细菌总数合格率稍低于后二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源水、末梢水、井水中细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45.5%、48.5%、60.0%,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52.3%、55.3%、65.0%,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54.5%、56.1%、66.2%。井水中3项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与水源水、末梢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水源3种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比较

2.3 不同时期水样3项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比较分别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各采集水样128份,共计256份。其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51.6%,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为57.8%,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为59.0%,细菌总数合格率稍低于后二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枯水期和丰水期细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54.7%、48.4%,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60.9%、54.7%,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61.7%、56.3%。枯水期水样3项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均稍高于丰水期,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时期水样3项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比较

3 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本县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普遍较低(55.9%,143/256),微生物污染是本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的主要问题,无论是水源水、末梢水,还是井水,丰水期水质普遍低于枯水期,这可能是受雨季雨水冲刷后污染扩散的影响,但全年水质合格率均较低。不同时期水源水、末梢水的水质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异,井水合格率高于前二者,说明水质处理不到位,也许是水厂净化消毒设施太简陋,制水工艺落后或根本就没有处理设备,只是经简单集中沉淀后通过水管就直接输出[2]。不同类型水源、不同时期水质细菌总数总的合格率均很低,各为51.6%(132/256),说明农村饮用水受粪便污染程度较大,取水点离猪舍、厕所、污水沟太近,均会造成水源受到污染[3]。

3.2 饮水安全无保障据了解,本县前几年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已陆续建成小型集中式供水站36个,覆盖60个村,受益4万多人。虽然解决了部分农村人、畜饮水问题,但受益村民的饮水安全并未完全得到有效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后的后续管理不力。由于资金短缺,政府对水质净化消毒设施及维护检修投入不足,因此,本县农村居民大多数还是采用分散式供水,主要是自备钢管抽井水,普遍无净化消毒设备。水源水选点不科学,水源周围环境卫生均较差。另外,农村居民对饮水卫生认知不足,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较为普遍,存在乱扔生活垃圾,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的现象[4]。采用集中式供水的乡村,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管水人员未经过专门的培训,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均达不到要求,使得水质缺乏相应的处理,造成管网末梢水与出厂水或水源水的水质无差别,整体农村饮水安全现状不容乐观[5]。

3.3 建议与对策

3.3.1 加强农村改水工作的领导为保障全县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将改善农村饮用水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在政策、资金方面均要加大支持力度,并在各乡、镇、村层层落实,可以多渠道融资解决管理经费不足的问题,使农村水厂技改力度得以加强,进一步完善净水处理工艺[6]。

3.3.2 加强饮水卫生宣传力度各级政府和相当职能部门均要认真贯彻落实生活饮用水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饮水卫生知识的宣传,使饮水卫生知识家喻户晓,特别要加强在农村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村民饮水安全意识,了解饮水安全的重要性,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有效控制介水传染病的发生[7]。

3.3.3 加强饮用水的安全管理要加强对水源的管理和防护,并设置明显的范围和严禁事项告示牌,防止水源受到污染[8]。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各集中式、分散式供水点的监督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村饮用水进行抽样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随时掌握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并密切关注是否有介水传染病发病情况,防止介水传染病的流行。

3.3.4 加强对管供人员的知识培训不断加强对管供人员的素质培养,定期举办相关法律和相关技能知识培训,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责任心[9]。建立水厂管理体系和自检能力,进一步在乡、镇水厂的出厂水中推行4项指标(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检测工作,确保农村饮用水卫生和安全[10]。

3.3.5 制订地方供水卫生管理法规有关部门最好能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制订出相应的实施细则,规定村级水厂卫生许可证发放标准,制定适用于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执法程序[11],增强饮用水管理的可操作性,使本县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得到更好保障。

[1]卫生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5749-2006 GB/T5750.1~.13-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合订本[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5.

[2]余文艳,邓功成,卢盼,等.都匀市郊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微生物学指标检测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2):252-253.

[3]裴俊,郭继昌,滕辉.2012年钦州市钦南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3,19(3):174-175.

[4]甄瑜,张虎,王希明,等.张掖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9):849-850.

[5]张爱民,苏彤.临泽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15):3135-3136.

[6]莫桂姮,陈莉,李勇,等.梧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10-2811.

[7]何维凤.南宁市邕宁区农村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3,29(21):2835-2836.

[8]郑金华,王玉莲,胡作林,等.泰安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10):2451-2452.

[9]罗华,付广建,彭明权,等.万州区农村村级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调查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9):950-954.

[10]范习康,范东庆.淮安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4,25(1):72-73.

[11]陈加档,周惠珍.温州市鹿城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4):425-427.

读者·作者·编者

关于论文“讨论”的基本要求

现就有关论文中讨论的基本要求介绍如下:(1)讨论应围绕论文的主题及中心内容,阐明本论文研究的原理和概念;(2)分析结果中各种数据或现象的理论根据;(3)对结果的理论或实践意义进行科学评价,但应与主题和结果紧密联系;(4)客观、恰当地评价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指出结果的可能误差;(5)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或展望,给读者以启迪;(6)用语应精炼,避免对前文内容、方法与结果的过多重复;(7)应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本刊编辑部

Analysis of microbial indicators detec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rinking water in rural areas of Jiajiang County,Sichuan Province

Luo Tong,Yan Xiaoping,Zhu Jihua,Wang Zhengdong
(Jiajiang County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Jiajiang,Sichuan 614100,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hygienic condition of drinking water quality in rural areas of Jiajiang county,Sichuan province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further strengthen sanitation management of drinking water in rural areas of this county.MethodsThe different types drinking water samples in the rural areas of this county were gathered respectively in low water period and high water period in 2014 and conducted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for water quality microorganism indexes according to GB/5749-2006 GB/T5750.1-13-2006 Drinking Water Health Standards and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 Inspection Methods:bound volume.ResultsA total of 256 water samples were detected,in which,59.4%(76/128)of the water quality reaches the standard in the dry seasons,52.3%(67/128)in the abundant water seasons.There was no statisitcal significance in difference(P>0.05);The overall qualified rate of the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coliform bacteria and heat-resistant coliforms in different types of water resource were 51.6%(132/256),57.8%(148/256)and 59.0%(151/256)respectively,which had no statisitcal significance 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P>0.05).The qualified rate of coliform bacteria,heat-resistant coliforms in various periods were 51.6%(132/256),57.8%(148/256)and 59.0%(151/256)respectively,which had no statisitcal significance 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P>0.05).The qualified rate of well water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various bacterial indexes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source water and the table-water.ConclusionThe qualification rate of the microbial indicators of drinking water for life in this rural area of this county is generally low.The major issues affecting the sanitary quality of water is microbial contamination,which instruct,that 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health management,publicity and supervision of drinking water,and improve the disinfection of water processto ensure the rural residents′drinking water quality of this county safe.

Rural health;Water microbiology;Colony count,microbial;Sichuan;Influence factors;Analysis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4.014

:A

:1009-5519(2015)04-0520-03

2014-09-11)

罗彤(1975-),男,重庆渝中区人,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卫生检验工作;E-mail:li236@163.com。

颜小平(E-mail:yxp228@126.com)。

猜你喜欢

丰水期大肠菌群水源
大肠菌群间接计数法在水质大肠菌群监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保护水源
南宁市主要地表水系放射性水平及不同水期放射性水平研究
保山市饮用水水源地水中的大肠杆菌分析
生物滞留池处理污水厂尾水中粪大肠菌群的试验研究
大肠菌群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分析
2016-2019年天桥区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
情规
南水源头清如许
济南地区丰、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