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中抗血管新生药物应用研究

2015-12-26葛文军马梁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髓系白血病靶向

葛文军 马梁明

慢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中抗血管新生药物应用研究

葛文军 马梁明

目的 探讨抗血管新生药物在慢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48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一般组,予以一般组伊马替尼治疗,在一般组的基础上予以研究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高于一般组的62.5%(P<0.05)。治疗3个疗程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高于一般组的66.8%(P<0.01)。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研究组的病死率为16.7%,低于一般组的50.0%(P<0.05)。结论 抗血管新生药物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

慢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抗血管新生药物;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48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48例患者的诊断结果均与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白血病分型诊断标准》中提出的慢性髓系白血病诊断标准符合,参与临床研究时均处于疾病加速期。采用奇偶数字法将48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一般组,每组各24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9~62岁,平均年龄(49.5±2.2)岁。一般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均为12例,年龄36~66岁,平均年龄(49.8±2.1)岁。使用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事先对本次研究知情,患者家属同意患者参与临床研究,且参与研究前均已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组 予以一般组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治疗。用药方法:顿服,每次600 mg,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疗效。

1.2.2 研究组 本次研究在一般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用药方法:每疗程的第1~14 d时使用,每天用药1次,1次用药为7.5 mg/m2,给药方法为加入500 ml生理盐水匀速滴注3~4 h,连续给药14 d,休息两周,再继续下一周期治疗,并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和治疗3个疗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时的病死率。

1.4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及文献判断,共分为四级评价,分别为:(1)血液学完全缓解(白细胞≤10×109/L;血小板<450×109/L,外周血中嗜碱粒细胞<5%,无原始细胞,无髓外白细胞浸润,首次达到标准后,维持时间不短于1个月);(2)部分缓解(外周血白细胞降至治疗前50%以下,血小板<450×109/L,外周血中嗜碱粒细胞比例为5%~10%,次达到标准后,维持时间不短于1个月);(3)血液学进步(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减少,但未减少至治疗前50%以下,血小板较治疗前无明显增加或减少,嗜碱性粒细胞较治疗前有所减少,首次达到标准后,维持时间超过2周);(4)无效(经治疗外周血细胞计数及分类无明显变化,或较治疗前白细胞计数增高,原始细胞比例增加)。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血液学进步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2个疗程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一般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数据处理见表1所示。治疗3个疗程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一般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组间比较存在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数据处理见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2疗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3疗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

治疗结束后随访两组患者1年,研究组24例患者中,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6.7%,一般组24例患者中,1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50.0%。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明显(χ2=6.000;P=0.014)。

3 讨论

长期的临床研究发现,BCR-ABL蛋白基因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发病和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BCR-ABL融合蛋白改变是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疾病进展的主要分子基础[3-5]。伊马替尼是我国临床首个批准用于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线靶向药物,该药物可靶向作用于BCR-abl融合蛋白,疗效确切[6]。但较长一段的时间的临床应用发现,仍有20%左右的患者采用该种药物治疗不能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发现,抗血管新生药物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的获得率,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使用的传统抗细胞增殖药物虽然可以有效杀死肿瘤细胞,但因周围血管的支持,残留的肿瘤细胞仍然可以获得血供,在机体内继续增殖[8]。而抗血管新生药物作为一种全新的靶向治疗策略,与传统的抗肿瘤细胞增殖药物的作用机制存在明显差异,该类药物可通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对受体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抑制,使机体内现有的肿瘤血管退化,继而切断肿瘤细胞的血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效控制患者病情[9]。

我院本次研究在一般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抗血管新生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2个疗程后和治疗3个疗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较一般组患者高。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一般组患者。综合分析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抗血管新生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应用于慢性髓系白血病,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有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1]周玫,欧阳晨曦.白血病干细胞表面分子、调控机制及微环境的靶向治疗[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2):6048-6051.

[2] 任思楣,张砚君,彭洪薇,等.靶向白血病干细胞CD123的毒性融合蛋白的制备[J].白血病·淋巴瘤,2011,20(8):490-493.

[3]崔鹤,张王刚.抗CD123抗体靶向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10):1460-1463.

[4]石丽芳.Notch信号在白血病中的作用机制与靶向治疗[J].医学综述,2011,17(10):1475-1478.

[5]姜国胜.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定向诱导分化和靶向治疗[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0,17(6):589-596.

[6]席晓平,刘华胜.纳米微泡载药靶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22(3):879-882.

[7]苏萌.白血病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4,41(3):270-273.

[8]王颖超,冯磊,殷楚云,等.抗CD47抗体联合阿糖胞苷靶向治疗NOD/SCID小鼠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7):577-582.

[9] 王钿钿,陈宝安.白血病干/祖细胞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0,18(6):1654-1658.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Anti Angiogenesis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GE Wenjun MA Liangming,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32,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anti angiogenesis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Methods 4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August 2014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general group, which were treated with imatinib in general group.Results After 2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7.5% in the study group,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eneral group of 62.5%(P<0.05).After 3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5.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eneral group(P<0.01).At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years,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16.7%, lower than the general group of 50%(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anti angiogenesis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gnosis.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Target therapy, Anti angiogenesis drugs, Application valu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临床病程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三个阶段。发病初期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出现食欲不振、乏力、低热、盗汗等临床症状,约有30%的患者在接受体检时发现,多数患者在病程发展至加速期时确诊,具有预后不佳的临床特点,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肿瘤性疾病[1-2]。现阶段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IM)靶向治疗是临床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首选方法,经IM治疗患者8年无事件生存率达81%,总生存率可达85%,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83%,且随时间延长疗效提高,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3]。因此目前IM作为临床上治疗CML的首选药物。但也有少数临床研究发现,抗血管新生药物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可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4]。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我院本次对上述课题开展了临床研究,旨在明确抗血管新生药物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改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提供借鉴。

R733

A

1674-9308(2015)22-0093-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22.068

030032太原,山西医科大学

马梁明,E-mail:maliangming@medmail.com.cn

猜你喜欢

髓系白血病靶向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伊达比星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价值探究
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靶向治疗 精准施治 为“危改”开“良方”
地西他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