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肩凝症疗效观察
2015-12-26张锡三陈淑彦金富坤李共信730900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
张锡三 陈淑彦 金富坤 李共信730900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
火针治疗肩凝症疗效观察
张锡三 陈淑彦 金富坤 李共信
730900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肩凝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肩凝症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53例和针刺组55例。火针组采用火针局部点刺阿是穴治疗,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火针组的有效率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疼痛、运动功能评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火针治疗肩凝症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缓解肩部疼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
火针;肩凝症;临床疗效
肩凝症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肩部长期的疼痛,伴有活动受限,如果患者长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关节周围会广泛发生粘连,使关节各方向的活动明显受限,甚至引起关节僵硬,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火针治疗肩凝症疗效较理想,并与普通针刺疗法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肩凝症患者108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火针组和针刺组,火针组53例,针刺组55例。其中,火针组男18例,女35例;平均年龄(48±11)岁。针刺组男21例,女34例;平均年龄(48±1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
纳入标准:①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诊断标准;②中医证候辨证为风寒湿型和瘀滞型;③一些患者可能伴随有其他躯体疾病,但无需特殊治疗,不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晕针者;③出现严重的其他并发症或病情突然恶化者;④由其他躯体疾病导致肩部疼痛的患者,如颈椎病等;⑤由周围神经病变所导致的患者肩部疼痛,如肩关节脱位、臂丛神经炎等;⑥患者伴有一些严重的躯体疾病,对本研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⑦受试者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接受治疗或在观察中自然脱落无任何可利用数据者。
治疗方法:①火针组:取穴:阿是穴。针具:盘龙火针(规格0.5mm×50mm)。操作: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肩部,选择好进针点。碘伏常规消毒后,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火针针柄,将针置于火焰的外焰,将针体前2/3烧至发红后,垂直快速刺入穴位,要求稳、准、快,速进疾出。5 d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②针刺组:取穴: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主穴选取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配穴手太阳经证加后溪、昆仑,手阳明经证加合谷、条口,手少阳经证加外关、阳陵泉。操作:患者取侧卧位,选穴皮肤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 0.32~0.38 mm、针身长 25~50 mm(1~2寸)的不锈钢毫针常规针刺,留针40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观察指标:每次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定和运动功能综合评定。①疼痛评定:在本研究中,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分时,我们采用的是美国MichaelReese医疗中心相关标准[1]。患者没有明显的疼痛感觉为75分;患者能够感受到轻微的疼痛,但不对日常的活动产生影响为60~74分;患者能够感受到较轻的疼痛,在轻度活动时不会产生影响,但在进行较高强度的活动时会疼痛加重为45~59分;患者能够感受到较重的疼痛,对日常生活产生较重的影响,需服用镇痛药才能耐受,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为30~44分;患者感受到剧烈的疼痛,对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常无法耐受,活动受到明显的限制为0~29分。②运动功能的综合评定:在本研究中,对患者的肩部活动情况进行评估时我们使用的是《颈肩痛》中的相关标准,即使用卷尺和旋转测量角度盘测量肩关节内旋和外旋的角度,摸背实验和摸口(耳)实验,将以上4项指标测定结果按评分标准换算。
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时,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评定标准:①痊愈:经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消除,肩部的功能恢复正常,可自由活动不受限。②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较前明显缓解,活动也明显改善,但仍存在较轻的疼痛不适感。③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有所缓解,肩部活动较前改善,但症状仍持续存在。④无效:症状无改变。
统计学处理方法: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均采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火针组有效率98.1%,针刺组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火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定比较:火针组和针刺组在治疗前进行疼痛评定比较,t=-1.737,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无明显差异,可进行疗效比较。火针组和针刺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疼痛评分比较,火针组t=-9.277,P<0.01;针刺组t=-8.5504,P<0.01,说明两组所采用的方法临床疗效均明显。火针组和针刺组在治疗后进行疼痛评定比较,t=-2.833,P<0.01,说明火针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定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定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针刺组 55 40.36±10.91 57.69±10.33 -8.550 0.000火针组 53 44.17±11.86 62.91±8.69 -9.277 0.000 t -1.737 -2.833 P 0.085 0.006
讨论
肩凝症又称五十肩、冻结肩,属于西医学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肩周炎虽然不是一种急、危、重症,但也需要积极治疗,否则后患无穷。肩周炎发病时不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质量也会大受影响,长期压迫神经引起神经受损,出现手部麻木症状;长期压迫血管,使手肩部血流不畅,严重者可引起肌肉萎缩。
火针古称其为燔针、焠刺、烧针、白针、煨针。将其针体烧红,然后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针刺方法称之为火针疗法。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或“失养而痛”。引起疼痛的原因有外邪所袭,气滞不行,而更常见的有痰浊、瘀血、寒凝;引起失养的原因有血虚、阴亏,而更为常见的是阳虚内寒。火针善化痰、祛瘀、温阳、散寒,故可用于治疗各种痛证,尤其适宜于寒痰瘀滞的顽固性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往往是由于疼痛造成的肌肉痉挛所致,所以治疗以缓解肌肉痉挛,预防关节功能障碍为目的。肌肉痉挛多由血不养筋或血不能润养肌肤或阳气不能温煦所致。火针借火助阳,不但可以温煦局部,而且可以间接地推血运行,使筋脉肌肤得养,缓解肌肉痉挛。
[1]Waldburger M,Meier JI,Gobelet C.The frozen shoulder:diagnosis and treatment[J].Gin Rheumatol,1992,11(3):364-368.
Observ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of fire need le therapy on frozen shoulder
Zhang Xisan,Chen Shuyan,Jin Fukun,LiGongxin
The Baiyin Branch ofthe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HospitalofGansu Province 7309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of fire needle therapy on frozen shoulder.Methods:108 patientswith frozen shoulderwere random ly divided into the fire needle group of 53 cases and acupuncture group of 55 cases.The fire needle group was treated by fire needle for prick Ashipoints locally.The acupunctur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acupuncture therapy.We compared the treatmenteffectof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rewas statisticalsignificance in the efficiency between the fire needle group and acupuncture group;compared the pain,motor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therapeutic effectof fireneedle therapy on frozen shoulderwas significant.Itcan obviously alleviate shoulder pain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 ofshoulder joint.
Fireneedle;Frozen shoulder;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10.3969/j.issn.1007-614x.2015.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