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和成年患者全麻中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的临床探析
2015-12-26王阿琳王正坤
王阿琳 王正坤 刘 涌
(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广东 佛山 528000)
小儿和成年患者全麻中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的临床探析
王阿琳 王正坤 刘 涌
(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和成年患者全麻中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采用全麻措施进行麻醉患者中,选取23例小儿患者为治疗组,同时选取23例成年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消除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分布半衰期及转运速率常速。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消除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分布半衰期及转运速率常速,治疗组患者消除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及清除率同对照组患者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间的分布半衰期及转运速率常速相比,P>0.05。结论全麻中,小儿和成年患者的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具有明显差异性,应适当增加小儿的药剂使用量。
小儿患者;成年患者;全麻;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临床效果
麻醉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瑞芬太尼为一种较为常见的麻醉药剂,其具有半衰期短、不产生积蓄、对患者重要器官影响较小、可控性较好、镇痛效果较好及起效快等特点[1-2]。针对瑞芬太尼药剂的特点,笔者为进一步了解小儿和成年患者全麻中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的临床效果,特从我院实施全麻措施进行麻醉患者中选取46例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6例需实施全麻措施进行手术的患者,均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依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患者年龄为11个月~8岁,平均年龄(4.46±0.94)岁;患者体质量为7~21 kg,平均体质量(14.17±1.24)kg;对照组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患者年龄为21~60岁,平均年龄(40.68±1.42)岁;患者体质量为47~80 kg,平均体质量(63.52±1.28)kg。
1.2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46例患者进入手术室(医护人员将室温控制在22~24 ℃)实施麻醉前,均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注射阿托品0.1 mg/kg,并对患者SpO2、HR、BP及心电图进行密切监测,避免患者出现异常现象。成功建立静脉通路,通过面罩吸氧的方法进行3 min的吸氧,静脉注射异丙酚1 mg/kg、维库溴铵0.1 mg/kg、咪达唑仑0.01 mg/kg和瑞芬太尼5 μg/kg作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将其同麻醉机相连接,进行机械通气,每分钟通气12次,PETCO2控制在30~40 mm Hg。患者持续吸入异氟醚1.5%~2.5%进行维持麻醉。在为患者注射瑞芬太尼后,通过上肢动脉采取1.0 mL血样,将其放置在包含枸橼酸10 mg/mL的20 μL试管中,之后冷冻在-20 ℃中待测。用芬太尼作为内标,将1.0 mL柠檬酸化全血融化后加二氯甲烷4.0 mL、乙腈2.0 mL和芬太尼50.0 μL放在15 mL聚丙烯离心管中,进行旋涡混合60 s,并进行1000 g离心15 min,之后将下层有机物转移到硅硼酸玻璃试管中,在室温下用每分钟2 L的氮气流将其蒸干。对于残留物,加入50 μL乙酸乙酯进行旋涡混合60 s。自动进样器程序注射标本1.0 μL,进样依据色谱—质谱条件进行研究分析。其中,色谱条件为:气相色谱柱初始温度为130 ℃并持续2.5 min,以每分钟50 ℃的速度进行升温,直至温度达到210 ℃,以每分钟6 ℃的速度进行升温,直至温度达到280 ℃,在此过程中禁止出现停留现象;之后,柱温以每分钟50 ℃的速度升温,直至温度达到320 ℃,且持续2 min。接口温度为300 ℃,进样口温度为250 ℃,进样方法为不分流,体积为1.0 μL。色谱柱为3.00 m×0.25 mm ×0.25 μm。质谱条件为:采用EI源,四级杆温度为150 ℃、离子源温度为230 ℃。通过离子模式进行测定,瑞芬太尼离子碎片质荷比为168、212、227,芬太尼离子碎片质荷比为146、245。溶剂延迟10.6 min,分组采集,在10.6~11.20 min时对瑞芬太尼的特征离子进行采集,在11.20~13.50 min时对芬太尼的特征离子进行采集,依据中国药理学程序软件对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3]:观察两组患者消除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分布半衰期及转运速率常速。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单位为(),不同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差异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χ2检验法,如果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P<0.05,说明二者间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者消除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分布半衰期及转运速率常速,治疗组患者消除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及清除率同对照组患者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间的分布半衰期及转运速率常速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
3 讨 论
基于小儿各个器官没有完全发育,进而对药物的分布具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小儿机体内具有较强的活性酶,瑞芬太尼在患者机体内靠血中非特异性酯酶进行代谢,因此,该药剂在小儿机体中其代谢较快,消除半衰期较短;同时,瑞芬太尼在患者机体中对肾脏排泄没有依赖性,其主要是通过血中非特异性酯酶进行代谢,基于小儿机体特点,其分布容积增加,进而使瑞芬太尼在患者机体中的清除率升高;小儿机体中的体液较成年患者的多,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就被稀释,因此,较少部分进入患者靶细胞。同时小儿机体中脂肪较少,游离型药物极易穿透毛细血管壁向各个组织扩散,进而增加药物分布溶剂等。因此,在采用瑞芬太尼对小儿患者进行麻醉时,应适量增加药剂使用量[4]。综上所述,小儿和成年患者全麻中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具有一定差异性,同样的药剂,小儿患者会出现血浓度偏低现象,应依据患者具体年龄为其增加瑞芬太尼药剂使用量。本次研究选取的46例需实施全麻措施进行治疗患者中,治疗组患者消除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及清除率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该研究结果同张满和、高金贵及徐凯智学者在《小儿和成年患者全麻时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的比较》中研究结果较为相似[5]。因此,在全麻中,麻醉师应依据患者年龄状况为其增加适量的瑞芬太尼药剂量,提高患者麻醉效果,促使手术顺利完成。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消除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分布半衰期及转运速率常速
[1]张弨,张利萍,翟所迪,等.瑞芬太尼在老年和成年外科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7,23(5):362-363.
[2]谷志杰,张满和,周秀敏,等.老年与青壮年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差异比较[J].河北医药,2011,33(2):172-173.
[3]张兴安,赵高峰,吴群林,等.异丙酚全麻下瑞芬太尼在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6,22(6):414-415.
[4]谭建强,王迎虎,玄光日.瑞芬太尼药效学药理学及临床应用[J].河北医药,2009,12(31):2973-2975.
[5]张满和,高金贵,徐凯智.小儿和成年患者全麻时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2):154-155.
R969
B
1671-8194(2015)08-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