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镇周庄的扬名和名人印迹

2015-12-26沈家祺

上海采风月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陈逸飞双桥江南水乡

文/沈家祺

古镇周庄的扬名和名人印迹

文/沈家祺

有人说:中国称为“庄”的人文景观胜地,除了清代皇家园林承德的避暑山庄外,大概就数江苏昆山的周庄,这两个“庄”都汇集了灵秀之气。

据周庄著名少儿作家袁大令生前介绍:周庄的出名,除了它有悠久的人文历史、有紧邻淀山湖和四周环水湖河成网、有江南首富沈万三的居住地、有张厅的“人在屋中走,水在脚下流”的奇妙景观、有著名的钥匙桥“双桥”……周庄还和很多当代名人相关。特别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几位资深画家、作家、学者到周庄深入生活和精心创作,对周庄的扬名起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是苏州画院的画家杨明义。当年他执着追求山水画的创作真谛,写生足迹踏遍苏州市郊的每一个角落。1978年,一个偶然机会,他在苏州博物馆看到一张很小的民国时期拍摄的已经发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水乡风光别有古韵,引起了他的好奇和追踪。他认真地把照片画在自己的速写本上,然后四处打听,然当时无人知晓。后来他从一位老人口中知道:原来那是昆山地区的水乡周庄,是一个被包围在南湖和蚬湖中间的小岛。于是,杨明义立即带了画具和相机,搭上苏州去周庄的小火轮,随着“哒哒哒”的柴油机声,来到了四周环水的周庄。进入他眼帘的是:周庄小街两旁,大多是清末民初时的江南民居建筑,白墙黑瓦,瓦花无数,古朴宜人,移步成趣。周庄在小岛中沉睡了九百多年,显得十分古老、质朴、宁静,淳朴憨实的乡村民风被完美保存在水乡的格局中,周庄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风光,激情催促了他的创作欲望。

就这样,杨明义在周庄拍摄了二百多张照片,还挥笔速写,然后开始以周庄为素材,创作他喜欢的水墨画和版画。他创作的《水乡的节日》成为弘扬周庄古镇的第一幅处女作。就像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杨明义发现周庄的信息在书画圈内迅速传开,并先后写信介绍给著名画家吴冠中、华君武等,还有他在上海的好友陈逸飞。所以真正发现周庄的画家是杨明义,他的周庄之行功不可没。

二是陈逸飞,是他绘出被誉为钥匙桥的双桥,把周庄介绍给了世界。那是1982年暑假,旅美画家陈逸飞从美国回到上海,杨明义知道后立即请他来到苏州,包了一条机船,犁开碧波荡漾的河水,船轻拍着浪花,溅起朵朵碎珠似的浪花,踏上了他所发现的周庄。

周庄的古朴幽静、小桥流水的美丽,就像是丘比特的神箭射中了陈逸飞的兴奋之心。原来,周庄就在上海市的青浦商榻的西侧,这样的一处古镇竟然连上海人都不知道,这说明当时旅游业的落后和周庄交通的闭塞,陈逸飞庆幸来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在周庄的几天里,陈逸飞在杨明义的陪同下,拿着相机和画板,走遍了周庄的每一条小巷,还坐在周庄的小渔船上,看渔民在晨光中捕鱼,看周庄的日出,还有周庄的井字形悠悠流淌的河道,每一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在周庄,陈逸飞和摇橹的阿婆、编竹篮的大爷、打铁的匠人亲切交谈,感受当地朴实的民风,他在周庄一连拍了十多卷胶卷。离开的那天清晨,他留恋地望着周庄的水巷,眺望着晨雾中袅袅升起的炊烟,动情地说:“我真想把这条水巷买下来。”他把在周庄拍摄的胶卷带回美国,开始了他的水乡题材创作。

1983年初,陈逸飞再次从昆山坐小火轮到达周庄,他的灵感和着脚步停留在双桥上举目远眺,只见明清屋宇倒映水中,四周一片寂静,桥下碧水如镜,鱼儿游戈,虾蟹逗趣……忽然,一叶扁舟沿着被粉墙黛瓦簇拥的窄小的水道缓缓而来,船上是一位阿婆摇着橹浆穿过石桥转弯。就在这一静一动之间,陈逸飞的灵感被触动了,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双桥在他脑海里变成了一对姐妹,这桥不就是中国乡村万千古桥的缩影吗?他想起小时候在浙江老家走过的相似的石桥,仿佛回到了故乡童年的时光。

回到美国后,陈逸飞在画室里精心创作了双桥的油画,取名《故乡的回忆》。1983年10月3日晚,陈逸飞在纽约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画廊第一次举办了以中国江南水乡为主题的油画展,展出了包括《故乡的回忆——双桥》在内的38幅油画作品。这组中国江南水乡作品充满了超凡脱俗的宁静,一股浓郁的异国情调及东方神秘气氛油然而生,它让西方人领略了中国古朴、神秘、宁静的东方世界,并引起了哈默对陈逸飞水乡作品的极大欣赏,他选购了《故乡的回忆——双桥》等四幅作品。1984年11月,哈默访华,将《故乡的回忆——双桥》(寓意架起中美两国的友谊之桥)作为礼物赠送给邓小平,一时间,在海内外激起了巨大的反响。

半年之后,这幅作品被制作成当年联合国举办的国际邮票节的首日封,自1985年5月10日起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以及日内瓦、维也纳等地的机构公开发售,穿梭发行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幅画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经新闻媒体的宣传后,周庄古镇声名鹊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来到中国,领略到了中国水乡古镇所特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情。游客为《故乡的回忆》慕名而来,回去又告诉了更多人,于是藏在深闺人不识的江南水乡周庄从此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三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吴冠中先生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杰出代表性画家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吴冠中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馆、堪萨斯大学艺术馆、纽约州圣约翰博物馆及底特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等举办画展。已出版个人画集五十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等十余种。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85年5月中旬,吴冠中由杨明义陪同到周庄写生,吴冠中的书画和文均是高手。他到达周庄后,立即被江南水乡周庄特有的风光所震撼,他在文中曾这样描写他所看到的周庄:“主要景观之一的一条长河,缓缓而又曲曲地穿庄而流,河浜两岸的居民鳞次栉比,山墙重叠,密线交错,黑、白色块的分布忽高忽低,好一番东方情调,兼具西方现代立体派绘画的构成因素。河上跨有三座石拱桥,站立桥头,瞧前顾后,桥与桥相呼应,那绵绵长流仿佛是周庄腰系的一条青罗带……”

吴冠中第一次在周庄前后八天时间,他完全陶醉在如梦如幻的江南水乡自然风光画中,他在周庄作《渔舟》,画上的小舟荡漾于河道,画家只用几笔点染远山,数丛新柳的嫩绿横斜伸出,伴以两三鸭子畅泳河上,一片幽静恬淡的美好意境,令小舟若置身于桃源中的感觉,极见画家创作时的那种悠然娴静的心境。

他对周庄的移步换景赞叹不绝,他说:“我也是江南人,难忘乡情,过去我向画家们推荐甪直、朱家角、柯桥和乌镇的风景,现在来到周庄,比之四镇虽有不少似曾相识的风貌,但这里更完整、更多样,这是我难以忘怀的地方。于是,他创作了大气的《水乡周庄》。这幅周庄塑造了老周庄之本色,表现了其破旧而永恒之古镇风貌。先生面对他创作的画又说:80年代我坐船到周庄,像是登上了孤岛,环村皆水也,那里不通汽车。冷冷清清,寻寻觅觅,桥前桥后,傍岸闲卧舟楫。我住下写生,那是惟一的一家旅店,木头楼梯,登楼一望,黑瓦白山墙,流水绕人家,杨柳垂荫,鹅鸭相逐,处处入画。我曾留言:黄山集中国山水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今日周庄成了旅游热点,偏僻村镇像天天赶庙会,并处处在借用我对周庄的这句赞誉……

吴冠中先生的经典名言“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这句话成了周庄发现之初最响亮的名片和广告。吴冠中先后四次来到周庄,2007年,周庄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画家村就是其中之一。走进小街,可以说是置身于一个大花园中,占地三百亩的江南田园式生态环境让这个画家村在全国独一无二。八十八岁的吴冠中闻讯后专程赶到周庄,写下了“周庄画家村”的村名。在他的心目中,周庄潜藏着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周庄本身就是一幅画”也成了众人的心声。

四是台湾女作家三毛。随着周庄名声远播,一批又一批的海外华侨和港澳台胞纷纷回大陆祖国探访。这期间,一些港台文化名人及其作品随之也被介绍到大陆。当时,大陆的读者沉浸在金庸小说和台湾女作家三毛等的心灵之旅中。1989年4月,三毛首次悄悄来到了当时大陆人还不大知道的周庄。在潇潇春雨中,她亲吻着周庄田野四周盛开着的金色油菜花,一种热爱祖国故乡的情感油然而生。三毛情不自禁地摘下一朵油菜花,喃喃自语:“在台湾,已经几乎看不到油菜花了。”然后,她的双屐敲响寂静的石板路。极具水乡特色的古民居、桥楼、河埠、水墙等映入她的眼帘,让这位著名的流浪作家惊喜连连。她曾说:我的心灵经受了人生的第三次震荡:第一次是十九岁游巴黎见到埃菲尔铁塔;第二次是丈夫荷西的死;这次回到故乡周庄,我常常会流泪,感情怎么也克制不住。三毛离开周庄时,又多次亲了金黄色的油菜花。

后来,我的好友袁大令和周庄作家张寄寒又多次追寻三毛的足迹,写下了追忆的文章。当三毛自杀后,周庄人为她的离世而黯然神伤,为了纪念三毛与周庄的情缘,1994年1月,和三毛多次通讯的周庄张寄寒先生特意开办了“三毛茶楼”,把这位带着神秘传奇色彩的台湾女作家的身影留在了茶楼,她在江南水乡周庄短暂的停留被永远定格在小楼上。

五是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周庄要感谢他的参与保护和精心设计。1985年3月,阮仪三教授从建筑系一位美术老师那里得知周庄保存着江南水乡风貌,众多的明清建筑,但还不通车,留存着美术家们写生的好景致。他决意去看看,费了一天的周折才从上海来到周庄,阮仪三惊喜地看到清涟的河水,纯朴的田野,幽谧的街巷,古旧的民居……当时,周庄正在维修元末明初江南首富沈万三的府第沈厅,负责修理的庄春地见到同济大学教授来了就无比兴奋,就像是黑暗中看到了启明星一样,庄春地跑前跑后陪着阮仪三,听他对修古宅的建议,还请他一起搞“规划”。

正值此时,北京大地建筑事务所设立了“大地农村发展基金”,阮仪三帮助提出了申请,并且邀请 “大地”负责人之一、资深建筑家金瓯卜先生亲自考察周庄,阮仪三的项目得到了“大地农村发展基金”的支持。很快,“大地”基金会拨给周庄古镇规划项目5000元人民币予以资助,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为使周庄和昆山县了解自己真正为当地服务的诚意,阮仪三第二次到达周庄时,将这笔款项全部汇入了周庄的账号。

1986年,阮仪三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带领同济大学建筑系四五十位学生,仔细勘察了周庄全镇,根据实际测绘的数据,把周庄的每条河流,每座古桥,每栋房子都画了下来,这是人们能够看到的历史上最完整的记录周庄全貌的图纸。几个月后,阮仪三带来了另外一张图纸——周庄发展规划图,上面有3个圆圈,划定了周庄老区新区和工业区的位置,其中0.47平方千米的老城区是规划中的古镇保护区。正是这一规划,周庄的古镇保护从最初的沈厅扩展到整个古镇区,从而使古镇区整体得到了完整保护。周庄古镇得以保全。

自1986年起,周庄对传统建筑进行了详细的普查和维修,继沈厅后,周庄又先后修复了张厅、迷楼、叶楚伧故居、澄虚道院、贞固堂(沈体兰故居)等一大批古建筑,恢复了历史人文景观10余处,修复古桥10座、石驳岸5100米、河埠201座,完整地保持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貌。建筑群体及其独特格局,在整个江南水乡古镇中位列第一。

周庄的名声远播,还得益于周庄举办的国际旅游节和征文活动。周庄也是名人聚居和充满民俗风情的地方,历史上的东晋文学家张翰辞官后就隐居在周庄;周庄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陆龟蒙寓居游钓之所;是元末明初江南首富沈万三的故里,藏着天下首富发家致富的传奇秘密;周庄也是辛亥革命文学社团南社的重要活动场所,陈去病、柳亚子曾经在周庄的“迷楼”诗酒唱和,抒写革命的激情。周庄处处充满了传统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可以尽兴地吃“阿婆茶”、划灯船、摇快船、看大戏、走双桥……周庄的物产丰饶,舌尖上的美味佳肴有万三蹄、三味圆、焐熟藕、鲈鱼莼菜、白蚬汤、周庄咸菜等,构成周庄风味独特的饮食文化。

1996年4月,古镇周庄破天荒地办起了以摄影大赛为主题的“首届国际旅游节”,周庄之美成为各方宾客四处传播的主题;“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举办的影视作品大赛也同样走向世界,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国内十家电视台,还有俄罗斯等五家境外电视台分别拍摄制作了《周庄》电视风光片;上海《文学报》多次和周庄联合举办“散文、诗歌、三字经”等全国乃至世界华人的征文竞赛,周庄的名声被浸润在艺术家和游者的心中,越来越变得青春美丽!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称:“周庄是国宝”。周庄又被美国内华达州授予“世界最具魅力水乡”;被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世界最美的十个小镇”。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今,这句古语的后面又被续上了一句——“中间有个最美古镇就是周庄”。

周庄的发现,是历史的幸运;周庄的发现,是中国江南水乡文化价值的发现。记得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周庄的巨变如同她倒写的名字庄周化蝶一般,是艺术家、文学家、设计家们发现了她的美,然而又创造了神奇之美。”

是的,人们会始终记得吴冠中、陈逸飞、杨明义、三毛、阮仪三等名人所留下的印迹,是他们用独特的审美眼光发现了周庄之美,并将其推向世界,进而让世界人民知道了周庄。周庄不仅把自己推向了世界,还把中国推向了世界。

猜你喜欢

陈逸飞双桥江南水乡
饶桂芳
陶醉郑州四百年
江南水乡
陈逸飞:如果再有十年时间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发展的量化研究
梦里的水乡
双桥酒:一个城市的记忆与味道
逢源双桥
用视觉艺术向世界表达中国韵味
陈逸飞:视觉,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