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文教材中的审美价值

2015-12-26岳韶妹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21期
关键词:气质美的教材

岳韶妹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何挖掘出语文教材的审美价值?下面笔者就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语文教材中的艺术美

1.丰富多彩的语言美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更是生动鲜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以家事喻国事,委婉地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语言含蓄,却强劲有力,起到很好的劝谏效果,也让我们看到了委婉劝说艺术的魅力。无论是尖酸刻薄的杨二嫂,能言善辩的烛之武,还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墨子,或温柔,或高亢,或有力,都让我们欣赏到了多姿多彩的语言美。

2.生动曲折的情节美

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情节构思巧妙,想象奇特。有的是前面的情节多次设伏,巧妙暗示,结尾揭示让人恍然大悟,又觉得是在情理当中。有的是结尾寓意深刻,让读者陷入深思。如日本作家星新一的《喂,出来》,人们将垃圾都扔进一个深不可测的洞,结尾听到一声“喂,出来”,文章到此戛然而止,让读者去体会文章揭示的内涵,情节精妙的安排让人拍案叫绝。还有《智取生辰纲》,莫泊桑的《项链》等等,生动曲折的情节,丰富夸张的想象,出人意料的结尾,给我们留下了一篇又一篇成功的文章。

3.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课文中有些作者用各种各样的色彩丰富画面,展示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水墨画。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写道:“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罗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词人用蓝天、绿水、青山、红日等色彩来陪衬、点染,登高望远,断鸿声中,传达出词人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和壮志未酬的悲愤。因为这些色彩的点缀,整首词充满慷慨昂扬的基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4.节奏韵律的音乐美

诗歌以抒情为主要特征,而音乐性是有助于抒情的。所以,音乐美是诗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诗歌中的押韵、对仗、平仄等要求无不展示了其音乐美。李清照《声声慢》中起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由七组叠字勾勒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意境,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音调之美。这些叠字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的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至极的人在低声倾诉,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诗歌与音乐结合,更是表现了其巨大的音乐美。

二、道德情感美

文学作为一门艺术,不仅要有优美的辞藻,更强调要表现美好的道德和情感。只有表现了良好的道德情感,才能给读者以思想上的熏陶和启迪,带给他们美的享受。在教材中对这些方面的探索,必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品格修养,增强其审美意识。

1.高尚的人格美

人格美就是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善良、忠实、正直、果敢等品质上的美。文以载道,德以育人,语文肩负着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重任。所以,语文课文必然塑造了一些品格高尚、意志坚定,能展示真善美的人物形象。如机智勇敢的美猴王,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忠厚老实的沙和尚,语文给我们塑造了一批又一批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无不给了我们思想上和情感上的熏陶。

2.真挚的人情美

人情美就是人在交往过程中流露出来的友爱和情感的美,比如宽容、互助、忠贞等方面的情感节操美。《将相和》中蔺相如以大局为重,宽容忍让的精神,让我们为之钦佩。《纪念刘和珍君》中刘和珍和杨德群几个女子在敌人的枪林弹雨前,互相救助,沉勇友爱,鲁迅说:“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高尚的精神让人钦佩。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大都赞美人间美好的情感,无论是哪一种情感都体现了人世间炽热的真情,都必然会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细细品味,学生也会学会珍惜身边的真情。

三、深刻的哲理美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寓意深刻、充满哲理的佳句,这些都饱含着作者深刻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受,因而千古传诵,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着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深刻道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要多读点好书,才会让自己的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塞翁失马》则说明好事与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剖析这些如珠妙语或者整篇文章,探求并欣赏其中蕴含的哲理美。

四、高雅的气质美

许多文章的作者以稳定的心理特征,优雅的气质风度,给读者以感染。苏轼,一生命运坎坷,几遭贬黜,但在人生的风雨中,他高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年岁将老,早生华发时,他吟咏:“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其乐观的精神,旷达的胸怀和他的词作流传千古。“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毛泽东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所表现出来的豪迈气质。李白身上“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引导学生欣赏、领略这些作者身上的气质有助于培养他们优雅、乐观、自信的气质风度。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材中到处都是美的呈现,只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各种各样的美。在挖掘美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在美的环境中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享受,提高了自身的审美素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第九中学)

猜你喜欢

气质美的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西海岸新气质
WHAT’S INSIDE DOESN’T 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