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2015-12-25
胡金木:正义的道德教育应该承认利己的合理性
胡金木在《教育学报》2015年第10期撰文指出,道德教育应该建基于正义之上,在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在利己与利他之间实现一种平衡。
当前道德教育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这一基础,过于关注利他性的道德义务,而较少关注利己性的道德权利。由此,道德教育陷入道德理想主义之中,以高标准的道德理想代替底线的道德要求。而良序的社会生活只能建立在“获得与付出对等”的正义基础上,追求利他与利己之间的平衡,“付出”与“获得”的对等,人们得其应得,各得其所。正义表现出一种“消极的”道德诉求,在一种“底线”意义上的要求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它告诉人们不应该做什么,它不会强制把个体的合法利益无条件地转让给他人,但要求个体绝对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利益。
合乎正义的道德教育:首先,应该承认利己的合理性;其次,要守住道德边界,不能侵犯个体的正当权利;再次,善有善报,德福一致,而不能让“好人”吃亏;最后,多元道德主体间需要有一种宽容精神,为“他者”留出道德生活空间。
王国芳、孟祥凤: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公正世界观念
王国芳、孟祥凤在《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第7期撰文指出,公正世界信念就是相信所处的世界是公正的,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得其所应得,所得即应得。公正世界信念能提供有意义的解释框架和策略帮助人们应对不公平事件的威胁,同时能够缓冲压力,保护心理健康,促进个体对长远目标的追求,提高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因此,学校和社会应注重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公正世界观念。
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公正世界观念的策略:第一,青少年期是公正世界信念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所以尽量在早期的学校教育中去培养。第二,倡导感恩教育——他人对自己的付出应该得到回报,个体应该感恩他人,坚定青少年的公正信念,增强社会成员的友爱和信任。第三,提高青少年感知到的外在公正性。例如提高教师的公正性、同伴的公正性、父母的公正性和分数的公正性。第四,通过道德奖赏提高青少年感知到的公正性。道德赏惩,可以使青少年了解到做什么会得到积极的回报,做什么会得到消极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