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以及细到何处?

2015-12-25王冰

美文 2015年15期
关键词:林冲葫芦散文

王冰

王 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编委,著有《散文:主体的攀援与表达》《集体的光亮与个体的无名——“现代性”景深中近十年来散文创作图谱》。现为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培训部副主任。

如今,很多散文家的大多数作品写得是越来越粗陋了,原因之一在于他们对于细节描写的忽视,因此有必要重新说一说文学包括散文创作中的细节描写了。

细节是对客观表现对象的某些局部或微小变化所进行的细腻描写,其中有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有对物件的细节描写,有对事件的细节描写等。在散文写作中,细节描写确实是必须的。细节的选择和使用,对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感情,都是至关重要的。细节是散文创作中具有强大表现力的手法之一,它可以使文章的表现力得到更大的发挥和延展,因此它也就成了作品具有文学性的几个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知道,古今众多优秀篇章往往都用了细节描写,如元稹的《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所写到的,“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其中的“惊”就是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它将作者对朋友际遇的深切关切,在病重中突闻朋友音讯,陡然一惊的神态,都写了出来,耐人寻味。再比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中也有这样的细节描写: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家门口了,看见“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短短一句就写出了“我”回乡时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心理,因此写好细节是很关键,也是很重要的。

关于细节的定义,有不同的表述,但综合起来看,关键词有这样几个,“细枝末节”,“最小的描写单位”,“细微”,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稍微多拿出些篇幅,并不限于小说来讲。比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元明传来之讲史(下)”,讲到一百十五回本《忠义水浒传》,说“前署‘东原罗贯中编辑,明崇祯末与《三国演义》合刻为《英雄谱》”,“惟文词蹇拙,体制纷纭,中间诗歌,亦多鄙俗,甚似草创初就,未加润色者”,其中说到第九回《豹子头刺陆谦富安》,是这样写的:

……却说林冲安下行李,看那四下里都崩坏了,自思曰,“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叫泥水匠来修理。”

在土炕边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说(五里路外有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出来,信步投东,不上半里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拜曰,“愿神明保佑,改日来烧纸。”却又行一里,见一簇店家,林冲径到店里。店家曰,“客人那里来?”

林冲曰,“你不认得这个葫芦?”店家曰,“这是草场老军的。既是大哥来此,请坐,先待一席以作接风之礼。”林冲吃了一回,却买一腿牛肉,一葫芦酒,把花枪挑了便回,已晚,奔到草场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庇护忠臣义士,这场大雪,救了林冲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而对于前署“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百川书志》六)的一百回本《忠义水浒传》,鲁迅认为其“描写亦愈入细微”,如述林冲雪中行沽一节,即从247个字扩展成了611个字: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遈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估,改日来烧钱纸。”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

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如何?便认的。”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的紧了。古时有个书生,做了一个词,单题那贫苦的恨雪:

广莫严风刮地,这雪儿下的正好,拈絮挦绵,裁几片大如栲栳,见林间竹屋茅茨,争些儿被他压倒。富室豪家,却道是“压瘴犹嫌少”,向的是兽炭红炉,穿的是棉衣絮袄,手拈梅花,唱道“国家祥瑞”,不念贫民些小。高卧有幽人,吟咏多诗草。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我之所以如此不厌其烦地加以引述,是要告诉一些散文写作者,对于同样一个人、一件事的记述,有细节和没有细节,文学的感染程度是有极大不同的。而关于细节,单从量上来看,对于同一个人物或者事件的描述,字数多的一般是会比字数少的要写得细腻。但是,当下的诸多散文家,包括一些也已成名的散文家,只是会粗疏地记述,缺少更多的细节刻画,这会大大影响一篇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古代的诗词、小说是这样,在中国古代占有很大比重的史传文学也是如此。记得孙犁在《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讲到:“古代史家,写一个人物,并不只记述他的成败两方面的大节,也记述他日常生活的细节。”这话其实有意无意中,将史传文学中的文学因素与史学因素做出了区分,也就是说,在史传文学中,其中有细节描写的部分是文学的,其余的部分则是史学的。比如我们熟知的《史记·苏秦传》,其中写道,“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慐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比如《史记》中对于刘邦的描述,“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唐代张守节“正义”解释说:“正义包恺云:“上音馆,下音官。恣意,故纵观也。”而对于项羽,《史记》中是这样描述的,“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这些描写肯定不是从史学的角度来真实记述的,而是从文学角度对于人物的描摹与刻画,“纵观”和“掩其口”,“毋妄言”肯定是文学的构成因素,因此在文史不分家的抒写时代,细节是区分其中文学与史学部分的关键之一。由此我们可以推演得知,细节是一段文字成为文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还有一个关于细节的巨大问题,似乎并没有引起写作者和批评者的注意,就是细节要细到什么程度才是细节,即作为细节:细到何处?对此,文学理论上的探讨是很模糊的,甚至是被忽略了,对于细节一般定义中的因素,我们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到位的,比如如何理解“最微小的”,如何理解“基本构成单位”这个判断,我们说文字细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细节,但是细节需要细到什么程度呢,是不是要无限地细下去呢?也就是说,如果单纯追求细,可以无限制地细下去,但为何要停止这样无限度的细化呢?比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所写的阿Q,“也脱下破夹袄来,翻检了一回,不知道因为新洗呢还是因为粗心,许多工夫,只捉到三四个。他看那王胡,却是一个又一个,两个又三个,只放在嘴里毕毕剥剥的响”,还有作品最后所写到的,“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如果我们将文字再细下去,“只放在嘴里”一句就可以继续无限细下去,它可以写如何将虱子放到嘴里,是用什么样的手,左手还是右手,写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嘴,然后写左手或者右手又是怎样的手,等等;“向外一耸”一句,也可以继续写,是向的哪边,耸到了什么程度,等等。由此,细节文字的表达是有一定的规约的,是一种规约性的表达,如果再细就违反这种表达方式。也就是说,更细的东西是可以无限地延展和推导出来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不再去继续细下去了,是因为更细的细节不是没有办法表达,而是没有必要表达。《红楼梦》第十八回中,写林黛玉“说着,赌气上床,面向里倒下拭泪。禁不住宝玉上来‘妹妹长‘妹妹短赔不是”,也就是这样的例子。可见细节的“细”是细腻的细,而不是细枝末节的“细”,作为细节,要细得有价值和方向。那么,上面的细节是如何产生的呢?一般说来,这与叙述的速度和叙述的时间是有关系的。如果文字的叙述时间少于动作发生的时间,就是粗疏的,反之,如果文字的叙述时间超过它实际表现的时间,作品就很容易出现细节描写,限于篇幅,在此就不展开说了。

同小说创作一样,散文创作也非常需要细节对于作品的雕刻,散文同其他文体一样,也需要成为一种微雕艺术。我们要想在散文作品中,尽可能地将人物、事物细腻地加以展示或者揭示,就需要各种细节的描摹与刻画;我们要想用文字去尽可能地接近一个事物的内核,发现并书写出其中独特或者独特的地方,细节描写是不可缺失的。明代刘基的《卖柑者言》中的“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清代方苞的《书左忠毅公逸事》中的“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现代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当代贾平凹《冬景》中的“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成了固定歇身的石凳儿,空落着,连烫烟锅磕烟留下的残热也不存,手一摸,冷得像烙铁一样地生疼”,当代周涛《猛禽》中的,一只年轻的鹰,在“像是哈尔巴企克这怪物脸上的一颗长得歪歪斜斜的大门牙,龇着,突出去好远”的“悬空巨石的顶端”,正一动不动地站着,“凝着神,敛着翅”,等等,这都是一些细节用好写好的例子,需要后来的散文写作者去好好体悟和学习。

在散文创作中,只有将细节写好了,才有可能将文章写得好,就让我们写好细节吧!

猜你喜欢

林冲葫芦散文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智海急流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宝葫芦
试论林冲的忍与狠
林冲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