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草木,人物肖像

2015-12-25黄海

美文 2015年15期
关键词:肖像乡土村庄

黄海

我关心的乡村无关田园、牧歌、肥美、致远,它是即刻和此处:变迁、喧嘈、世态、此情此景。在众多田园风光描写中,伪乡土又多了某种农民哲学,所谓拟化和幻象成为摄取乡村的一种方式,它隔膜了我们这一代人对此真实的情感,乡土已成为休闲时代有些人的猎艳、猎奇、偷窥和享受的娱乐场所。

如果胡学龙所写乡土是有关嬗变和疼痛,多此一个乡土也没什么意义。

如果胡学龙所写乡土是有关变化中人心和世态,他是为自己立身。

乡土在当下中国是一曲悲壮的哀歌,它文化的固守在时代的折返和嬗变中荡漾无存,比如说,我的故乡十多年前荷叶田田,稻香飘荡被公路和铁路支离;比如说,那些镂刻在我记忆的祠堂、大队部、榨油铺、毛时代甚至更早的民居建筑已经彻底消失;比如说,走村串巷的算卦先生、说书人、匠人、民间艺人、赤脚医生等,乡土文明被遗失和消解。故乡已面目全非,孤零矗立,没有依靠,一代人的灵魂如同浮萍,只剩下不可触摸的记忆,这些人,只剩儿时玩伴……

胡学龙写的《乡村肖像》徐徐拉开了村庄的帷幕,它呈现出一个时代承接而来的民间拓片。细万哥、叶高帽子、高剃头等,他们就是乡村生活的标本。那些鲜活,萝卜带泥的物和人,不再空荡,不再忧愁。他们有自己的温度和气息,贴近泥土,不再高蹈,作为个体,他们有喜怒哀乐,不再千篇一律。

乡村消失,我们还有他们,聊以慰藉。这些事,无论卑微,无论贫贱,无论权贵,不以集体而存在,他们以私心告人,以直面示人。我以为撕开乡土这张皮不是农民的劣根,是这个变革时代豪夺强取的规则。向沉默者表达我们致敬,是胡学龙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心世人以愚昧、守旧、固执、自私对农民贴上标签,表达有人的不满和愤怒,万籁俱寂的乡村,最后可能的结果是向人类表示默哀。俱寂的不只是乡村的文明,还有人类的心灵。乡村的个体人物已为肖像,定格,除此,我们能做什么?

——拯救?太大了。我们无能为力。

不被遗忘的记忆。是我们要做的。

胡学龙的《乡村肖像》捕捉得如此真切:死亡、婚嫁、丧葬、生育、童年、村庄史、乡村干部、油盐酱醋和吃喝拉撒……

他叙述的是乡村的当事人,他自己还是当事者。

大国小民的无奈、悲愤、作贱,我们深深的痛。

我以为他必须要做的——要以己悲和物喜,这个“己”是他立身的,但已满目疮痍的乡土;这个“物”是他眼前一天天正在消失的一砖一瓦的村庄。国人喜欢革心洗面和喜新厌旧,胡学龙要做乡村的守旧者,他知道这些故人和旧物对己的意义。他的文风自然且朴质,不为流行时尚写作所动,他的语言简直土得掉渣,俚语俗语交织,白话,我喜欢。

写到此,我想起书房挂的一张多年之前的故乡的黑白旧照片:照片上一位老人,在砖房的操场打谷子,一条水牛拉着石磙碾,一个光屁股的孩子在一旁看,还有几只蜻蜓飞舞。老人是我的祖母,孩子是我的外甥。老人已成肖像,孩子已经长大。

不堪回首,我们都没了村庄。

猜你喜欢

肖像乡土村庄
大自然的肖像
大自然的肖像
大自然的肖像
我的小村庄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肖像》
村庄,你好
乡土中国
村庄在哪里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