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在山丹县的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初报

2015-12-25柴宗文张忠福张连瑞宋金凤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山丹县全膜大西洋

柴宗文,张忠福,张连瑞,宋金凤

(1.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山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山丹734100)

山丹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地处东经100◦41′~101◦42′、北纬 37◦50′~39◦03′,属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季节分布不均,具有日照长、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无霜期短等特点,是典型的河西绿洲区[1-2]。山丹县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马铃薯是山丹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2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二阴山区[3-4]。由于受经济、文化的影响,该区马铃薯种植品种单一、品质差、产量低,严重影响着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山丹县马铃薯传统的种植方式为平作栽培,但平作栽培的大西洋马铃薯产量低而不稳,且不抗根部病害,兼之商品率较低。为探索不同栽培方式对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增产作用,我们于2014年在山丹县进行了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指示马铃薯品种为大西洋原种,由甘肃省山丹县天润薯业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山丹县位奇镇十里堡村三社进行。当地海拔1 806 m,年均气温5.8℃,无霜期135 d。试验地为秋泡地,土层深厚,地力均匀,地势平坦,灌溉方便,前茬作物大麦。耕层土壤含有机质18.0 g/kg、全氮1.05 g/kg、碱解氮62.46 mg/kg、速效磷 34.18 mg/kg、速效钾 235.00 mg/kg,pH 8.54。 播 前 底 施 N 240 kg/hm2、 P2O5120 kg/hm2、K2O 120 kg/hm2、马铃薯专用配方肥1 200 kg/hm2。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5个处理,处理①露地平作(CK),将小区整平,按55 cm划线,沿线开沟,中间施入底肥后覆土,在沟两边按15 cm×15 cm的规格播种,播深10 cm。处理②全膜平作。将小区整平,按55 cm划线,沿线开沟,在中间施入底肥后覆土,在沟两边按15 cm×15 cm的规格播种,播深10 cm,然后覆盖地膜,出苗期及时破膜引苗。处理③露地垄作,在小区按垄距110 cm划线,在垄底施入底肥后起垄,垄宽70 cm,沟宽40 cm,垄高25 cm,起垄后在垄面按株距15 cm人工双行三角型点播,播深10 cm。处理④半膜垄作,在小区按垄距110 cm划线,在垄底施入底肥后起垄,垄上覆膜,垄宽70 cm,沟宽40 cm,垄高25 cm,起垄后在垄面按株距15 cm人工双行三角型点播,播深10 cm,播后穴孔覆土。处理⑤全膜垄作,在小区按垄距110 cm划线,在垄底施入底肥后起垄,全地面覆膜,垄宽70 cm,沟宽40 cm,垄高25 cm,起垄后在垄面按株距15 cm人工双行三角型点播,播深10 cm,播后穴孔覆土[5-6]。试验采用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66.7 m2。于4月10日(10 cm地温稳定通过8℃时)播种。生育期中耕除草2次,灌水3次。生长期进行物候期观察记载,终花期进行病害调查。其它管理措施同大田。各处理均于9月2日收获,收获时每小区随机取样10株考种并调查薯块生理缺陷,按小区单收计产[7-8]。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出苗期以处理④、处理⑤最早,较CK提前4 d;处理②次之,较CK提前3 d;处理③居第3,较CK提前2 d。现蕾期以处理②、处理④、处理⑤最早,较CK提前10 d;处理③次之,较CK提前8 d。开花期以处理②、处理④、处理⑤最早,较CK提前10 d;处理③次之,较CK提前8 d。成熟期以处理②最早,较CK提前1 d;处理①(CK)次之,处理③、处理④、处理⑤分别较CK延迟2、4、4 d。各处理的生育期为95~104 d,其中以处理①(CK)生育期最短,为95 d,处理④、处理⑤生育期最长,均为104 d。

表1 不同栽培方式马铃薯的物候期

表2 不同栽培方式马铃薯的农艺性状

2.2 农艺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株高以处理⑤最高,为55 cm,较CK高20 cm;处理④次之,为54 cm,较CK高19 cm;处理②、处理③分别较CK高3、10 cm。主茎数以处理⑤最多,为2.8个,较CK多1.8个;处理④次之,为2.6个,较CK多1.6个;处理②、处理④均较CK多0.1个。单株结薯数以处理①(CK)最多,为6.1个,处理②次之,为5.8个,较CK减少0.3个,其余处理较CK减少2.3~2.6个。单株块茎鲜重以处理④最重,为485.6 g,较CK重323.3 g;处理⑤次之,为456.0 g,较CK重293.7 g;处理②、处理③分别较CK重28.1、213.9 g。大薯率以处理⑤最高,为28.9%,较CK高20.7百分点;处理④次之,为20.0%,较CK高11.8百分点;处理②、处理③分别较CK高7.3、8.9百分点。中薯率以处理④最高,为71.4%,较CK高37.0百分点;处理⑤次之,为57.9%,较CK高23.5百分点;处理②、处理③分别较CK高3.5、22.7百分点。小薯率以处理④最低,为8.6%,较CK低48.8百分点;处理⑤次之,为13.2%,较CK低44.2百分点;处理②、处理③分别较CK低10.8、31.7百分点。平均单薯重以处理④最高,为138.7 g,较CK重112.1 g;处理⑤次之,为120.0 g,较CK重93.4 g;处理②、处理③分别较CK重6.2、80.9 g。商品薯率以处理④最高,为91.4%,较CK高48.8百分点;处理⑤次之,为86.8%,较CK高44.2百分点;处理②、处理③分别较CK高10.8、31.7百分点。

2.3 发病情况及生理缺陷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栽培方式对大西洋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发病率无明显影响,但平作栽培(CK、处理②)会使大西洋马铃薯环腐病、根腐病发病率明显增高。露地平作(CK)和全膜垄作(处理⑤)下大西洋马铃薯裂薯率增加,全膜平作(处理②)和全膜垄作(处理⑤)都会使二次生长率增加,平作栽培(CK、处理②)和露地垄作(处理③)都会使绿薯发生率增加。

表3 不同栽培方式马铃薯发病情况及生理缺陷比较 %

2.4 产量

从表4可以看出,马铃薯折合产量以处理④最高,为47 331.3 kg/hm2,较CK增产199.24%;处理⑤次之,为 44 437.8 kg/hm2,较CK增产180.95%;处理③居第3位,为36 656.7 kg/hm2,较CK增产131.75%;处理②折合产量为18 560.7 kg/hm2,较CK增产17.34%;处理①(CK)折合产量最低,仅为15 817.1 kg/hm2。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处理④与处理⑤差异不显著,均与CK、处理②、处理③差异极显著;处理③与CK、处理②差异极显著,CK与处理②差异不显著。

表4 不同栽培方式马铃薯的产量结果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平作、全膜平作、露地垄作、半膜垄作、全膜垄作5种栽培方式中,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折合产量以半膜垄作栽培最高,为47 331.3kg/hm2,较对照露地平作增产199.24%;全膜垄作栽培折合产量次之,为44 437.8 kg/hm2,较对照露地平作增产180.95%。同时可以看出,垄作覆膜(半膜垄作、全膜垄作)栽培出苗最快,出苗历时最短,农艺性状表现为植株高大,主茎增多;单株结薯数虽少,但大、中薯率高,商品率高,且根部病害发生较轻。在垄作覆膜栽培中,半膜垄作栽培无二次生长薯和裂薯,绿薯率较全膜垄作栽培稍高。综合考虑认为,推荐半膜垄作栽培为山丹县大西洋马铃薯栽培主要方式。

[1] 高登军.山丹县红地球葡萄日光温室延后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3(3):60-62.

[2] 高登军.金花葵特征特性及在河西走廊覆膜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4(3):66-67.

[3] 鲁天文,张忠福,马金占,等.山丹县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3(6):40-42.

[4] 王玺国.9个马铃薯品种(系)在山丹县二阴山区对比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14(7):19-21.

[5] 任 亮,任稳江.马铃薯地膜覆盖垄上微沟集雨增墒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4(8):64-65.

[6] 刘生学,任 亮,李彩荷.半干旱区起垄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2014(9):36-38.

[7] 王成刚,刘小平,李继明.9个马铃薯新品种(系)在安定区引种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4(9):7-9.

[8] 姜 华,王海燕.7个马铃薯品种(系)在宁县的引种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14(8):35-36.

猜你喜欢

山丹县全膜大西洋
情系幼教爱满园——记山丹县幼儿园园长舒燕芳
推进和谐教育 享受成长快乐——砥砺奋进的山丹县清泉学校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以山丹县为例
大西洋海雀,你真倔
飞越大西洋
畅游于大西洋彼岸
山丹县注重“黑河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管理宣传工作
旱地全膜玉米密度试验报告
武山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玉米全膜覆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