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高压杀菌处理和热处理对香港牡蛎肉品质的影响

2015-12-25王晓谦秦小明郑惠娜章超桦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牡蛎变性热处理

王晓谦,秦小明,郑惠娜,章超桦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普通高等学校水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国家贝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湛江),广东湛江,524088)

超高压加工技术是近年来新兴起的非热加工技术。它是指将食品经包装后放入密封的、施加高强度压力的容器中,常用水或矿物油等流体作为传递压力的介质,在静高压(大于100 MPa)一定温度下处理一段时间,导致食品成分、非共价键(氢键、离子键和疏水键等)的破坏或形成,使食品中的蛋白质、酶、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变性、失活和糊化,同时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而达到食品灭菌、加工和保藏的目的。与传统的热处理相比,对食品的色香味、功能性及营养成分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牡蛎营养价值丰富,味道鲜美。但牡蛎开壳后,由于没有组织的保护,很容易产生破肚、黄变等伤害,自身的有机体也会发生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而直接影响牡蛎的质量。加之牡蛎肉质柔软,不耐藏,不耐冻,给新鲜牡蛎的流通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进而限制了牡蛎产业化发展。

本研究以优化的杀菌工艺作为超高压处理条件,比较分析超高压处理和热处理对牡蛎营养成分、肌肉品质以及呈味成分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选取长度为12~14 cm鲜活牡蛎,购于湛江市霞山东风水产批发市场;海水,取自湛江东海岛海水井;真空包装袋(PE+PET双层复合,双面0.14 mm),河北新兴塑料厂;戊二醛(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三磷酸腺苷(ATP)、鸟苷酸(GMP)、肌苷酸(IMP)、二磷酸腺苷(ADP)、次黄嘌呤核苷酸(Hx)、磷酸腺苷(AMP)、次黄嘌呤(HxR)、乳酸、琥珀酸甜菜碱(GR),Sigma公司。

超高压设备HPP.L2-600/0.6,天津华泰森淼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质构分析仪TMS-PRO,美国FTC公司;色差计CR-10,日本美达能;水浴锅HHS,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差示扫描量热仪DSC204F1,德国NETZSCH公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HIMADZUQP-2010Plus,日本岛津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AD,日本岛津仪器有限公司;数显pH计PHS-25,上海康仪仪器有限公司;精密电子天平BL-6205,上海市岛津制作所;自动凯氏定氮仪KDN-08C,上海新嘉仪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牡蛎肉的前处理

牡蛎经净化[1]后,分成3组,即空白组(control),超高压组(high pressure,HP)和加热组(high temperature,HT)。空白组未经任何处理;超高压处理条件为压力300 MPa,保压时间20 min,处理温度为30℃(升压速度为30 MPa/s,卸压速度200 MPa/s);热处理组条件[2]为75℃水煮加热8 min。

1.2.2 基本营养成分测定

水分含量的测定:105℃恒温烘箱干燥法,参考GB/T 5009.3-2010。

粗蛋白含量的测定:凯氏定氮法,参考 GB/T 5009.5-2010。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索氏抽提法,参考 GB/T 5009.5-2003。

总糖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参考 GB/T 9695.31-2008。

灰分的测定:高温灼烧法,参考 GB/T 5009.4-2010。

1.2.3 pH值测定

牡蛎的pH的测定方法参照《水产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5-2003)。将牡蛎肉绞碎均匀,取10 g肉糜,加入90 mL蒸馏水,搅拌均匀,静置30 min,用pH计测定其pH值。每组测定3次,取平均值。

1.2.4 质构的测定

将经过超高压处理的牡蛎肉的闭壳肌取下,根据要求剪成高4 mm、直径6 mm的圆柱状,牡蛎组织(简称组织组)的测定则选取背部肌肉腮丝方向5 mm处为佳,每个处理条件4个平行样。

测定前将样品放置室温,选择直径50 mm平底柱形探头P/50,测定条件为:距离6 mm,形变百分量为50%,检测速度为60 mm/min,起始力0.5 N。测定及计算参数包括硬度、弹性、内聚性和咀嚼度。各参数的检测和计算参照Bourne[3]质构特性参数的计算方法。

1.2.5 色差的测定[4]

利用色差计反射法来测定牡蛎表面的颜色,分别测定香港牡蛎背部、腹部和背部肌肉的颜色,用L、a、b值来描述牡蛎颜色的变化。L值表示样品亮度,+a代表偏红,-a代表偏绿,+b代表偏黄,-b代表偏蓝。由于水产品个体差异性较大,因此每组4只牡蛎,每只牡蛎的不同部位测定10次,取平均值作为样品色值来源。

1.2.6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参照赵伟[5]的方法。取剁碎闭壳肌、匀浆牡蛎肉样品6 mg左右,置于DSC铝盒中,然后用配套铝盖密封,记下样品的精确质量,以空白铝盒作为对照,以10℃/min的加热速度使铝盒温度从30℃上升到130℃。记录并计算吸热曲线上蛋白质变性的起始温度(T0),峰值温度(Tp),终止温度(Tc)。

1.2.7 光学显微镜

参考黄万有[6]的方法,略有改动。将牡蛎闭壳肌和背部肌肉腮丝方向5 mm处附近组织样品切下,用10%甲醛固定,用体积分数30%、50%、70%、90%、100%乙醇脱水,然后浸泡于50~60℃石蜡中,再进行包埋,使用切片机将已包埋好的蜡块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乙醇进行复水(体积分数依次为90%、70%、50%、30%),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进行染色,烘干,然后至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拍照。

1.2.8 扫描电镜

参考Nishimura[7]的方法,略有改动。将经不同处理后的牡蛎的闭壳肌和组织切成较小的薄片至于4℃下,用体积分数2.5%戊二醛固定3 d,用0.1 mol/L磷酸缓冲液漂洗数次,每次15 min,于室温下用30%、50%、70%、90%乙醇梯度脱水,各15 min,再用100%乙醇脱水2次,每次1 h。样品脱水后,进行冷冻干燥,随后用离子溅射仪给干燥好的样品表面镀一层金属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在电压为15.0 kV下放大相应倍数500×,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1.2.9 呈味成分

1.2.9.1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柱前衍生法测定[8]。

1.2.9.2 核苷酸及其关联化合物的测定

参照刘亚[9]的方法,略有改动。

洗脱条件:二元梯度洗脱,梯度洗脱程序为0~14 min为流动相A洗脱,14~18 min时流动相B由0增至25%,18~22 min时流动相B上升至90%,22 min过渡到用100%流动相B进行洗脱,保持B洗脱15 min。

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准确称取ATP、GMP、IMP、ADP、Hx、AMP、HxR 标准品0.012 5 g,用超纯水溶解并混合定容于25 mL容量瓶中,成为混合标准。再进行稀释,分别配制成 2、10、20、50、100、500 μg/mL 的混合标液,上机前再用0.22 μm的微孔滤膜过滤。

1.2.9.3 有机酸的测定

有机酸的测定参考GB/T 5009.157-2003及刘亚[10]等的方法。

样品处理:准确称取5g左右牡蛎匀浆,用30 mL 2%NH4H2PO4(pH 2.5)混匀,超生振荡20 min,12 000 r/min离心20 min,取上清液,沉淀重新用10 mL 2%NH4H2PO4提取2次,定容至50 mL,4℃保存备用。

HPLC条件:色谱柱:Cosmosil 5 C18(4.6 mm×250 mm,5 μm);检测波长:205 nm;柱温:25 ℃;进样量20 μL;流动相:2%NH4H2PO4(pH 2.5),流速1.0 mL/min。

1.2.9.4 无机离子的测定

阳离子(K+、Na+):采用试剂盒测定。

阴离子:Cl-采用硝酸银滴定法(GB/T 12457-2008),P043-用铝蓝比色法(GB/T 5009.87-2003)。

1.2.9.5 甜菜碱的测定

采用雷氏盐结晶比色法,参考陈德慰[11]及NY/T 1746-2009。

1.2.10 数据处理

每个试验重复3次,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方差分析(ANOVA)用JMP 7.0软件进行显著性(P<0.05)分析,作图采用origin8.5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UHP和热处理对基本营养成分的影响

牡蛎不同处理方式的基本营养成分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香港牡蛎经超高压处理后,水分含量显著增多(P<0.05),这可能是因为高压促进了水分的溶出[12],另外高压促进了蛋白质发生水合作用,进而导致蛋白质吸收了水分[13];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说明超高压处理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导致含量降低,也可能是因为超高压处理后使牡蛎黏液的粘性增强,使得盐溶性蛋白质和灰分吸出[14];粗脂肪含量和总糖含量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灰分含量显著减少(P<0.05)。综合比较,可以认为超高压处理能够较好的保留香港牡蛎的原有营养成分。

表1 不同处理方式对香港牡蛎基本营养成分的影响 %Table 1 Proximate compositions of oysters by different treatment

2.2 UHP和热处理对pH的影响

图1所示的是牡蛎经不同处理方式处理后对pH值的影响。

图1 不同处理方式对pH的影响Fig.1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pH

从图1中可知,超高压处理比未经处理的牡蛎有较大的pH值,压力增大pH值显著增大(P<0.05)。Cruz-Romero[2]的研究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压力造成某些蛋白质变性引起的,使得影响pH值的低分子化合物的氨基增多,导致pH值增大[15]。另一方面,超高压处理后,由于牡蛎表面残留的生理盐水被吸收,而生理盐水的pH值比牡蛎的pH值高。加热处理的牡蛎pH值最大,可能是由于加热造成蛋白质中酸性基团减少2/3左右,而碱性基团的数量几乎没有变化[16]。与热处理相比,超高压组pH值更接近空白组。

2.3 UHP和热处理对质构的影响

图2是不同处理方式对牡蛎闭壳肌和组织硬度、弹性、咀嚼性和内聚性的影响。

图2 不同处理方式与硬度、弹性、咀嚼性、内聚性的关系Fig.2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hardness,springiness,chewiness,cohesiveness

超高压处理后闭壳肌硬度显著增大,这与Ashie[17]的研究结果相似。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压力升高,牡蛎体积被压缩,进而促进了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硬度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含水量、蛋白质含量等。咀嚼性随压力的变化与硬度呈正相关,这种变化是因为高压引起蛋白质变性形成凝胶导致的。超高压对弹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影响弹性的主要因素有含水量、pH值等。

超高压处理后牡蛎组织的硬度、弹性、咀嚼性随压力变化显著降低(P<0.05),内聚性变化不显著(P>0.05)。这是由于牡蛎组织的含水量比闭壳肌要大得多,超高压作用后使水分吸出,导致硬度、弹性、咀嚼性都降低。但热处理组质构各指标的变化比超高压组更为突出,因为热处理导致蛋白质发生严重不可逆变性。

2.4 超高压处理对色差的影响

图3为不同方式处理对牡蛎L值、a值、b值的影响。

图3 不同处理方式对L值、a值、b值的影响Fig.3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L,a,b

比较了牡蛎背部、腹部和背部肌肉的变化,其中背部肌肉的变化最为明显。超高压处理后,L值显著增大,a值、b值显著降低。超高压处理后肌肉颜色的变化最为明显,这是因为肌纤维蛋白质和肌浆蛋白质的变性导致的。这个结果与Cruz-Romero[2]的结果相似。用肉眼观察(图4),HP组与空白组的牡蛎相比,外观有点微黄,而热处理后的牡蛎整体发白。脂肪氧化是颜色改变的一个原因,超高压处理后脂肪氧化加快的主要原因是游离金属离子含量增多。牡蛎闭壳肌和组织颜色的改变可能与蛋白质变性和脂质氧化有关[18]。整体来看,由于蛋白质受热凝固,热处理组牡蛎腮丝等部位发生明显扭曲变形,因此,与热处理相比,超高压在牡蛎外观更接近空白组。

图4 不同处理方式对牡蛎色泽的影响Fig.4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colour

2.5 UHP和热处理对DSC的影响

图5为不同处理方式对牡蛎闭壳肌和组织DSC的结果。空白组牡蛎闭壳肌的DSC图谱中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2个峰未能完全分开,但超高压组2个吸收峰趋于平缓,表明超高压处理后牡蛎中蛋白质发生了明显的变性。主要原因是蛋白质在超高压作用下,其静电力和疏水相互作用都会受到影响,就会形成少量的氢键继续维持原有蛋白结构,但是热处理组则会引起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产生不可逆的变性,导致图中2种蛋白的峰趋于平缓[19]。牡蛎组织 DSC的结果与闭壳肌的变化相似。

2.6 UHP和热处理对牡蛎肉的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结果比较

超高压处理牡蛎后,对牡蛎闭壳肌和组织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如图6所示。

从图6和图7中可以看出,空白组的牡蛎肌肉结构比较疏松,经超高压处理后,结构较为紧密,热处理组结构最为紧密。原因有以下几点:超高压导致水分吸出,使肌肉内水分减少,导致结构紧密,随着压力进一步提高,肌纤维受压力的作用逐渐增大,使得肌纤维之间的空隙明显因为受到压力作用而变小,同时DSC分析结果表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发生变性,蛋白质分子间的非共价键断裂,而蛋白质分子间新形成的化学键导致肌肉纤维发生聚集[20],另外,蛋白质变性使得其内部的自由水溶出,使得肌肉组织更为紧密。

2.7 UHP和热处理对呈味成分的影响

游离氨基酸不仅是水产品鲜味的主要来源,同时还体现出甜味、苦味等多种复杂的滋味特征,更重要的是他还可以与核苷酸等物质一起,起到显著提升海产品总体滋味品质的效果,同时对调节贝类体内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甜菜碱可以提升体系的甜味、鲜味、海产风味和总体风味。牡蛎的主要能源贮存形式是糖原,糖酵解会产生琥珀酸,影响食品的风味。此外,水产品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呈味成分还有无机离子。不同处理方式牡蛎的呈味成分含量见表2。

图5 牡蛎闭壳肌、组织不同处理方式的DSC图谱注:A组为闭壳肌组,B组为组织组,1、2、3分别为空白组、HP组、HT组Fig.5 DSC thermograms of oyster muscle and tissue subjected to different treatments

图6 牡蛎闭壳肌、组织不同处理方式的显微结构注:放大倍数为10倍目镜;A组为闭壳肌组,B组为组织组,1、2、3、分别为空白组、HP组、HT组Fig.6 Microscopic structure of oyster muscle and tissue by different treatments

图7 牡蛎闭壳肌、组织不同处理方式的扫描电镜图注:放大倍数为500倍;A组为闭壳肌组,B组为组织组,1、2、3分别为空白组、HP组、HT组Fig.7 SEM views of oyster muscle and tissue by different treatments

表2 牡蛎呈味组分、含量及呈味强度值Table 2 The concentrations,taste thresholds and TAVs of taste-active components in oyster

香港牡蛎的游离氨基酸主要有丙氨酸、甘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和天冬氨酸。鲜味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其刺激阈值较低,使牡蛎有鲜美醇厚的味道。超高压处理后,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这表明,牡蛎在经超高压处理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生理生化反应,使得蛋白质的水解程度增强,导致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有所增加。这与赵伟[5]的研究结果一致。热处理会造成游离氨基酸大量的流失,可能是处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汁液流失。

ATP及其关联化合物是影响牡蛎风味的另一类重要的物质,尤为突出的是IMP,IMP可以在单独呈味的同时又与谷氨酸钠起到相辅的作用,使鲜味增强[21]。在甲壳类动物中,由于AMP脱氨酶有较低的活性,容易积累[21],因此AMP的含量较高。空白组可以看出,AMP和IMP对牡蛎的滋味有重要贡献。高压处理和热处理后,ATP及其关联化合物含量除IMP外都显著增多。

乳酸和琥珀酸是与贝类呈味相关的主要有机酸[22]。其含量较为丰富的原因是因为牡蛎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糖元。与空白组相比,高压处理和热处理后,乳酸和琥珀酸的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但热处理下降更为严重,分别由2.64、8.50下降到了2.39、5.79 mg/100 g,分别损失了9.47%和31.88%。

甜菜碱是一类季铵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甜味物质,超高压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无机离子对水产品的滋味也起到增强作用,超高压处理和热处理都能使其含量显著降低,且热处理降低更为明显。

3种处理方式整体比较来看,超高压组比热处理组更为接近空白组。

3 结论

以新鲜牡蛎为对照,分析比较了超高压处理和热处理对香港牡蛎的营养成分、pH值、色差、肌肉组织品质、呈味成分、挥发性成分等的影响。与新鲜牡蛎相比,超高压对牡蛎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高压使牡蛎水分含量增加2.47%,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分别降低1.48%和0.76%,粗脂肪、总糖含量、水解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未发生显著变化。与热处理相比,超高压处理更有利于保留牡蛎原有的营养成分。

与新鲜牡蛎相比,超高压处理能使蛋白质发生轻微变性,致使pH值增大0.14,蛋白酶水解活力和Ca2+-ATP酶活力分别下降了34.26%和7.81%;闭壳肌硬度和咀嚼性显著增大,组织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显著降低;高压使L值显著增大,a、b值显著降低,且肌肉颜色的变化最为严重;同时DSC、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结果也显示,超高压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并使其结构变得更为紧密。热处理后的牡蛎蛋白质发生严重变性。

与新鲜牡蛎相比,超高压使游离氨基酸含量、ATP及其关联化合物(IMP除外)及有机酸显著增加,无机离子的含量显著降低,甜菜碱变化不显著。热处理的变化比超高压处理的变化更为明显。

超高压处理后的牡蛎品质虽发生不同程度改变,但与热处理相比,超高压处理的牡蛎更接近新鲜牡蛎,更能保持牡蛎原有的营养和色泽。

[1] 费星,秦小明,林华娟,等.近江牡蛎在净化和生态冰温保活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J].食品科技,2010,25(3):68-71.

[2] Cruz-Romero M,Kelly A L,Kerry J P.Effect of high-pressure and heat treatment on phys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ysters(Crassostrea gigas)[J].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2007,8(1):30-38.

[3] Bourne M C.Food Texture and Viscosity[M].New York:Academic Press,2002.

[4] Cruz-Romer M,Smiddy M,Hill C.Effects of high pressure treatment on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resh oysters(Crassostrea gigas)[J].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04,5(2):161-169.

[5] 赵伟,样瑞金,张文斌,等.超高压对牡蛎超微结构、组分及蛋白质变性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37(5):7-11.

[6] 黄万有.超高压加工凡纳滨对虾的技术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4.

[7] Nishimura T,Hattori A,Takahashi K.Structural changes in intramuscular connective tissue during the fattening of Japanese black cattle:effect of marbling on beef tenderization[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99,77(1):93-104.

[8] 实用食物营养成分分析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9] 刘亚,章超桦,陆子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产品中的ATP关联化合物[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36(6):137-141.

[10] 刘亚,邱创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贝类中的乳酸和玻拍酸[J].食品科技,2012,37(1):268-274.

[11] 陈德慰,苏键,颜栋美,等.广西北部湾常见水产品甜菜碱含量测定及呈味效果评价[J].现代食品科技,2011,27(4):468-472.

[12] 白艳红,杨公明.高压处理对牛、羊肌肉感官特性及显微结构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4(5):67-69.

[13] Silva J L,Foguel D,Royer C A.Review:Pressure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protein folding,dynamics and structure[J].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2001,26(10):612-618.

[14] Cruz-Romero M.Effects of high pressure treatment on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resh oysters(Crassostrea gigas)[J].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2004,5(2):161-169.

[15] Angsupanich K,Ledward D A.High pressure treatment effects on cod(Gadus morhua)muscle[J].Food Chemistry,1998,63(1):39-50.

[16] Poulter R G,Ledward D A,Godber S,et al.Heat stability of fish muscle protei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1985,20(2):203-217.

[17] Ashie L N A,Simpson B K.Application of 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to control enzyme related fresh seafood texture deterioration[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1996(5/6):569-575.

[18] He H,Morrisey M T.Guide to oyster freshness grades[R].Oregon State University Seafood Laboratory Report,Astoria Orge(U S A),1999:10.

[19] 陶晶.牡蛎即食食品的研制[D].无锡:江南大学,2008.

[20] SUN Xiang-dong,Holley Richard A.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effects on the texture of meat and meat products[J].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10,75(1):17-23.

[21] 薛长湖,陈修白.养殖和海捕两类中国对虾尝味成分的分析比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3):91-100.

[22] 沈新月.水产食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牡蛎变性热处理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民用飞机零件的热处理制造符合性检查
告别自汗用牡蛎,四季都轻松
Cr12MoV导杆热处理开裂分析
征兵“惊艳”
J75钢焊后热处理工艺
高精度免热处理45钢的开发
变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
昙石山文化的牡蛎器
《如何煮狼》:煮狼的女人爱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