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2例并文献复习

2015-12-25谭利平尤加锐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指关节指间胶原

谭利平,尤加锐,向 阳

1.湖北民族学院中医药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

2.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湖北 恩施 44500)



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2例并文献复习

谭利平1,尤加锐1,向阳2

1.湖北民族学院中医药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

2.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湖北 恩施 44500)

【摘要】目的探讨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pachydermodactyly,PDD)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例PD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进行总结分析,并对2006年至2014年我国报道的76例PDD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2例患者双手近端指间关节(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PIP)呈对称性肿胀, 无疼痛、伴随轻度晨僵, 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未见骨质破坏及关节间隙改变,仅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诊断为PDD。结论PDD虽为一种少见良性疾病,但仍应引起广大患者及医护人员所重视,可根据排他性诊断,在排除其他类似风湿性关节疾病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实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血清学抗体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其关节的特征性“蟠桃”样膨大诊断,避免临床上误诊、误治、漏诊。

【关键词】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近指关节膨大;文献复习

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pachydermodactyly,PDD)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好发于青年男性的良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慢性无症状性近端指间关节(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PIP)肿胀,呈“蟠桃”样膨大变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该病的文献报道数量明显增多,为进一步探讨PDD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笔者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2例PDD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17岁,因“双手近指关节肿胀1年”就诊, 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指间关节肿痛,持续性隐痛,冬季时明显,未行特殊诊治。查体:双手第2~5近指关节呈梭形扁平肿胀,局部皮肤稍增厚,无明显皮肤发红及压痛;颈椎及腰椎活动度尚可,指地距正常。实验室检查ESR、ASO、CRP、肝肾功能无异常,RF、AKA、APF、抗丝聚蛋白抗体(AFA)、抗CCP、MCV均为阴性。MRI示双手1~5各节指骨骨髓轻度水肿,双手2~5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指骨周围皮下软组织轻度水肿,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内少许液体,诊断为PDD。未予特殊治疗,随访1年,无变化。

例2患者,女,14岁,因“双手近指关节肿胀1年余”就诊, 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第1~4近指关节肿胀,呈对称性,无明显疼痛,伴有晨僵,未特殊处理,关节肿胀进行性加重,活动轻度受限。查体:双手第1~4近指关节呈扁平肿胀,无压痛,四肢肌力、肌张力可。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免疫全套、RF、CRP、ESR、BNP、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抗核抗体谱均阴性;双手X线片示第1~4近指关节软组织肿胀,骨质未见明显破坏,诊断为PDD。未予特殊处理,随访9月,病情无变化。

2 讨论

本文所报道2例与叶霜等[1]报道6例临床特点相符,其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呈对称性肿胀, 无疼痛、伴轻度晨僵, 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未见骨质破坏及关节间隙改变,仅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无远端指间关节和其他关节部位的累及。其关节的膨大主要是在关节两侧面, 未影响关节的伸面及关节的掌侧面,呈现一种关节被砸扁了的“蟠桃”样外观,排除类风湿关节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滑膜炎等,诊断为PDD。此2例均未经过特殊治疗,随访期也无明显变化。

本研究收集2006年至2014年我国国内相关文献报道76例[1-16],将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76例患者均排除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风湿性关节疾病,其中有28例曾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经相关抗风湿治疗无效,遂排除诊断。总结76例PDD患者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平均发病年龄、平均病程、所累积关节情况、相关实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根据国外文献报道,PDD好发于青年男性,其男女构成比约为5∶1[17],本研究76例男女比例为6.6∶1,略高于国外报道。平均年龄16.96岁,最小11岁,最大38岁;平均发病年龄15.17岁,最小发病年龄9岁;平均病程21.71月,最短1月,最长96月(见表1);最常累及第2、3、4近指关节,分别约占25.88%、29.39%、27.63%,第1、5近指关节分别约占7.02%、10.09%(见图1),与文献报道相近[18],76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单关节症状,部分患者左右侧累及关节不对称。

图1 76例PDD关节累及分布

病例编号性别年龄/岁发病年龄/岁病程/月累及关节左PIP右PIP1男1716152、3、42、3、42男1817122、3、42、3、43男1613361、2、3、4、51、2、3、4、54男111132、32、35女181772、3、42、3、46男191862、3、4、52、3、4、57男15155038男121163、43、49男1413122、3、42、3、410男1615152、3、4、52、3、4、511男1816182、3、42、3、412男1817122、3、42、3、413男1917203、43、414男1514122、3、42、3、415女1514152、3、42、3、416男131272、3、4、52、3、4、517男1312102、3、42、3、418男1918182、3、42、3、419男1413102、3、42、3、420女1816182、3、42、3、421男1815361、2、3、4、51、2、3、4、522女1715242、32、3、423男1615121、2、3、41、2、3、424男1413121、21、2、525男1615122、3、4、52、3、426男1612483、41、3、5

续表1:

PDD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关节疾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临床表现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非炎症性肿胀为特征, 呈对称性分布, 主要累及第2~5近端指间关节,偶见单关节受累情况,肿胀区域为关节的侧面, 外观似“蟠桃样”。其组织病理学特征为真皮层大量胶原纤维沉积伴角化过度, 无明显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也因此而得名。患处超声、X线及MRI检查仅提示关节局部周围软组织水肿,通常无骨质破坏、关节间隙改变及炎性积液渗出等表现。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报道称反复微创伤是可能的因素之一,部分病人可能存在强迫症因素[19],即部分青少年存在扳动手指产生弹响声的习惯有关。诊断可根据排他性诊断,在排除其他类似风湿关节疾病的基础上,根据各项相应检查指标(放射学、血清学抗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其关节膨大的特征性症状来确诊;在治疗上,因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明,且无特殊器质性改变,仅影响美观,故无需特殊治疗;也正因为如此,本病不被大多数人所认识,造成临床误诊误治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叶霜,鲍春德,董宇启,等.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6例临床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1):37-38.

[2]叶杨,杨南萍.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J].医学综述,2013,19(5):810-812.

[3]崔向军,余成新,陆蓬,等.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核磁共振成像特征分析[J].临床荟萃,2006,21(21):1587.

[4]侯平,张洪峰,肖卫国.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13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2):972-973.

[5]张胜桃,雷小妹,胡绍先,等.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23例临床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6(4):534-535.

[6]孙世波,侯开渝,张迎春.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1例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6,4(5):373.

[7]刘燊仡,唐先平.易被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J].中国骨伤,2008,20(12):868.

[8]李敬扬,罗筱文,陈慧伟.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178.

[9]杨君霞.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5):839-841.

[10]郑巧文,叶剑,王毓歆,等.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二例[J].临床内科杂志,2006,23(6):419.

[11]钱捷,达展云,顾志峰,等.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5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1(30):3819-3823.

[12]刘晓萍,房丽华.近端指问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1例[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0(1):3.

[13]宋海澄,于萍,舒荣,等.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11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4):437-438.

[14]宁武.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1例报告[J].北京医学,2012,34(11):1021-1022.

[15]陆翔,张莉芸,王妤,等.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1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3(1):67-71.

[16]潘云峰,肖楚吟,郭兴华,等.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4例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2):29-30.

[17]Bardazzi F,Neri I,Fanti PA,et al.Pachydermodactyly in two young girls[J]. Pediatric dermatology,1996,13(4):288-291.

[18]Kopera D,Soyer HP,Kerl H.An update on pachydermodactyly and a report of three additional cases[J].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1995,133(3):433-437.

[19]Itin PH,Lautenschlager S.Pachydermodactyly:a psychocutaneous disorder[J].Dermatology,1995,190(1):1-3.

[收稿日期2014-06-10]

【中图分类号】R5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64(2014)03-0057-03

猜你喜欢

指关节指间胶原
分析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效果
指间的艺术
风从我指间穿过
风从我指间穿过
胶原特性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平乐郭氏正骨手法治疗嵌顿性掌指关节脱位21例*
胶原无纺布在止血方面的应用
掰指关节会导致关节炎吗?——NO
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葛根素对大鼠受损颈总动脉MMP-2和Ⅳ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