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皮肤护理操作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

2015-12-25张新春,赵春樱,贺春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辐射损伤

通信作者:张翠萍,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肿瘤护理,E-mail:zxcsh@sina.cn。

·护理园地·

标准化皮肤护理操作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

张新春1, 赵春樱2, 贺春钰1, 张翠萍3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乳腺放疗科,2头颈放疗科,3护理部, 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目的观察标准化皮肤护理操作流程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5 例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5例 ),观察组由护士按标准化皮肤护理操作流程为患者实施放疗区域皮肤护理及涂抹比亚芬,对照组则由患者按照药品说明书涂抹比亚芬。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程度及时间。结果观察组皮肤放射性损伤发生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 观察组损伤发生的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应用标准化皮肤护理操作流程能更有效减轻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的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标准护理操作; 放射疗法; 辐射损伤

基金项目: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研启动项目(2013-19)

作者简介:张新春(1977-),女,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肿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doi:10.3969/j.issn.1009-5551.2015.03.032

[收稿日期:2014-05-05]

Clinical outcome of the Standardized skin care proces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adioactive skin damage

ZHANG Xinchun1, ZHAO Chunying2, HE Chunyu1, ZHANG Cuiping3

(1DepartmentofBreastRadiationOncology,2DepartmentofHeadandNeckRadiationOncology,

3DepartmentofNurseing,AffiliatedTumorHospital,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

Urumqi83001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the Standardized skin care proces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adioactive skin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radiotherapy and to fin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Methods145 patients with radiotherap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7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75).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70 patients were applied Biafine cream by nurses in accordance to standardized skin care proces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f 75 patients themselves used Biafine cream according to the drug description. The time and degree of radioactivity skin damag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ligh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degree of radioactive skin injury. Skin injur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ppeared significantly la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Conclusion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ed skin care operation process can be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degree of radioactive skin injury and it deserves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standard nursing operation; radiation; radiation injury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肿瘤放射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严重的使患者不能坚持放疗,甚至放弃治疗,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2]。因此防止或减少放射性皮肤损伤在肿瘤放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比亚芬是一种成熟的皮肤放射防护药物,自1976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预防急性皮肤放射损伤,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5]。但在临床应用中都遵照药品说明书的方法涂抹,对如何按护理操作流程实施放疗区皮肤护理及更好地涂抹比亚芬,目前国内尚无确切标准化皮肤护理操作流程的报道。本研究在遵照比亚芬药品说明书的基础上结合护理程序,制定出标准化皮肤护理操作流程并应用于涂抹过程中,观察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肿瘤放疗患者1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年龄、放疗方案、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1)放射剂量≥60 Gy,1.8~2 Gy/次, 5次/w。照射部位以头、颈、胸部为主。(2)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KPS)评分≥75 分。(3)外周血象: 白细胞≥3.5×10+9/L, 血红蛋白≥10 g/L, 血小板≥100×10+9/L。(4)无合并严重内科疾病。(5)患者知情并同意入组参加。排除标准:(1)存在皮肤过敏反应及皮肤病变者。(2)照射区域曾接受过放疗。(3)有皮疹、皮肤溃疡、皮肤出血及未治愈的外科瘢痕。(4)放疗期间同时行化学治疗者。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1.2.1.1观察组护士经过规范化培训后,严格遵照标准化皮肤护理操作流程实施放疗区皮肤护理及涂抹比亚芬。(1)评估:充分暴露患者放射野内皮肤,根据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RTOG)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分级标准评估放疗区皮肤反应程度及皮肤清洁度。(2)护理诊断:患者放疗区皮肤存在受损的风险,主要与放疗剂量递增有关。(3)计划:根据评估程度,计划比亚芬涂抹的量与次数。放疗区皮肤反应增加时,要逐步增加涂抹的次数与量。(4)实施:第一次放疗结束后即根据皮肤反应程度涂抹足量比亚芬,并轻轻按摩5~6 min至药物完全吸收,涂抹范围超出放疗区域1 cm。若患者局部皮肤不清洁,必须先清洁放射野内皮肤,再涂抹比亚芬。评估放疗区皮肤无变化:比亚芬涂抹厚度1~2 mm,每日1~2次;评估放疗区皮肤反应呈Ⅰ级:比亚芬涂抹厚度1~2 mm,每日2~3次;评估放疗区皮肤反应呈Ⅱ级:比亚芬涂抹厚度增加至2~5 mm,每日2~3次;评估放疗区皮肤反应呈Ⅲ级:比亚芬涂抹厚度增加至5~10 mm,每日3次。评价:定时评价标准化皮肤护理操作流程的效果,并给予患者个体化健康宣教。

1.2.1.2对照组第一次放疗结束后即按药品说明书涂抹比亚芬,将比亚芬均匀涂抹在放射野皮肤上,厚度1~2 mm并按摩,每天2次,直到放射治疗结束。并行常规健康宣教。

1.2.2观察指标

1.2.2.1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按照RTOG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分级标准[6]分为5级: 0级为放射野皮肤无变化;Ⅰ级为皮肤滤泡样暗红色斑/脱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Ⅱ级为皮肤触痛或鲜红色斑,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Ⅲ级为皮肤皱褶以外部位的融合的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Ⅳ级皮肤出现溃疡、出血、坏死。

1.2.2.2放射性皮肤反应评估从放疗开始到治疗结束, 由责任护士对皮肤反应进行评估,记录皮肤反应发生的时间、症状以及发生时照射剂量。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放疗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急性放射反应,以Ⅰ、Ⅱ级反应为主,无严重的Ⅳ级反应。其中皮肤反应0级:观察组为21.43%(15/70),对照组为0(0);轻度放射反应(Ⅰ+Ⅱ级):观察组为78.57% (55/70),对照组为88% (66/75);Ⅲ级放射反应:治疗组0(0),对照组12% (9/75)。观察组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程度比较

2.2两组患者急性皮肤反应发生时间比较观察组皮肤反应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皮肤反应发生时间比较

3讨论

比亚芬是水包油型乳膏,可通过和渗透毛细血管而起到清洁和引流的双重作用;其具有深部水合作用,可增加皮肤血流速度,帮助排除渗出物;可改变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 之间的比例,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增加胶原的合成[7]。按照说明书涂抹比亚芬的量和次数对于每个患者都一样,但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不仅与放射线的性质、剂量、放射面积有关,而且还与病人的一般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8]。故接受同样放疗方案的患者,皮肤反应发生的程度与时间却可能不同。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由于护士实施动态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并针对不同的皮肤反应程度逐步改变比亚芬涂抹的量,以此来保证比亚芬涂抹的个体化及足量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比亚芬的疗效。观察组患者皮肤放射性损伤发生程度和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梁建博等[9]研究指出,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有效减轻患者放疗皮肤反应, 减轻患者痛苦, 顺利完成放疗。本研究显示,对于观察组护士根据患者的生活方式、健康习惯、文化程度、民族和社会背景, 为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同时根据放疗区皮肤反应的发展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放疗区皮肤护理的健康宣教。这些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举措提高了患者保护放射野内皮肤的依从性,有助于减轻放疗皮肤反应程度。而对于对照组,护士为患者仅实施了统一的常规健康宣教。

规范及实施标准化护理技术操作,不仅是提高护士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10]。标准化皮肤护理操作的益处在于,对其操作内容均进行流程化的标准管理,有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使操作更具有针对性及计划性,保障了比亚芬涂抹的数量和质量。并且涂抹过程中,为患者实施了个体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从而达到了最大程度发挥比亚芬的特性、提高疗效及更有效减轻放疗区皮肤损伤的目的。

总之,本研究结果证实应用标准化皮肤护理操作流程能更有效减轻肿瘤患者放疗皮肤损伤发生的程度,其操作简便实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陶重燕.肿瘤临床护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80.

[2]王瑞芝,樊锐太. 肿瘤放射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9.

[3]Potera ME, Lookingbill DP, Stryker JA. Prophylaxis of radiation dermatitis with a topical cortisone cream[J].Radiology,1982,143(3):775-777.

[4]孙永敏,陈刚,江瑞霞,等.比亚芬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4,13(4):316-318.

[5]徐 敏,王仁本,张建东,等.比亚芬预防乳腺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观察[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26(1):9.

[6]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 肿瘤放射治疗学[M].4 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350.

[7]黄惠明.应用三乙醇胺预防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8,15(6):54.

[8]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 肿瘤放射治疗学[M].4 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0.

[9]梁建博,黄建英.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皮肤反应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09,7(21):129-130.

[10]庄梅宝,马如娅,吴丽荣.实施标准化护理操作流程必要性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13):1265-1266.

(本文编辑张巧莲)

猜你喜欢

辐射损伤
氨基硫醇类辐射防护剂的研究进展
GaAs太阳电池空间辐射损伤衰减评估方法浅析
茜草醇提物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
鸡血藤醇提物及其活性成分儿茶素抗辐射作用及机制研究
Vam3对小鼠体外胸腺细胞的辐射防护效应
植物凝集素PHA-L对小鼠急性辐射防护作用
辐射损伤防治药物用药现状调查分析
抗衰片对电离辐射损伤后小鼠骨髓造血作用的影响
枸杞对小鼠辐射损伤后造血系统修复的促进作用
当归补血汤对骨髓辐射损伤过程中NF-κB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