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办医,从让医生走出去开始

2015-12-25林梅琴

福建人 2015年4期
关键词:看病难办医老百姓

本刊记者 林梅琴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医患纠纷,成为社会新闻的一大主力。不仅患者伤身又伤心,觉得自己的钱花了,病没治好,或者花了冤枉钱、走了弯路,医生也受惊又寒心,觉得好心被人当成驴肝肺,吃力不讨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快,单单靠公立医院已经很难满足老百姓的医疗需求。看病贵、看病难,是摆在眼前的一大难题,除了继续进行医疗改革外,加快推进非公立的社会办医已经刻不容缓。

通过社会办医,改变公立医疗机构在体制和考核机制上死板现象,更容易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民营医疗机构的加入,也会对公立医院照成一定的经营压力。通过良性竞争来相互促进,不失为解决看病难的一个好办法。

全国人大代表李秋认为,海外和民间资本的进入,将增加医疗资源的供给,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一直在鼓励社会办医,有关部门也在努力助推。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2014年1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然而这些努力却面临着事倍功半的尴尬。大型公立医院膨胀迅速,大大抢占了优质医疗资源,对非公立医院的生存照成极大压力。虽然在数量上,目前我国非公立医院占全国医疗机构的40%左右,但普遍规模较小,人才数量不足,人员结构基本以返聘退休老医生和刚毕业的学生为主。这些问题,让老百姓无法放心地走进非公立医院。

2009年,我国开始在部分省市试点医生多点执业,并在2012年将试点地区扩大到全国范围。让医生走出去、赚点“外快”,不仅解决非公立医院的人才问题,方便老百姓就医,也调动了医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多劳多得。

然而这项政策的障碍却是,公立医院医生是事业编制,身份上受到限制,医院方面当然希望人才能留在自己的地界谋效益、创成绩。在这样的环境下,医生想走出去为非公立医院服务,十分困难。

非公立医院要做到让老百姓放心,关键还看治病的效果怎么样,而医务人员是这个环节的核心。要发展社会办医,让资源流动起来、丰富起来,还得让医生们大大方方地走出去。当然了,口头上的鼓励可没多大效果,说到底,还是要来点实在的。

猜你喜欢

看病难办医老百姓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老百姓的微笑
老百姓的话
社会办医大有可为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社会办医依旧热衷“高大上”
看病难?它来帮你找专家
切莫因“规培”加重看病难
多元办医 还要松绑
社会办医 迈向春天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