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蒲寿庚将元代海丝贸易推向顶峰的“番客”

2015-12-25张燕

福建人 2015年8期
关键词:永春香料泉州

本刊记者 张燕

蒲寿庚(1205—1290),宋元时期著名海商,在泉州从事以运贩大宗香料为主的海外贸易,并控制着宋元时期的海上贸易权。

近现代以来,泉州人习惯称呼出国的人为“番客”。其实,“番客”一词始于宋元,最早是用来称呼外国来华经商之人。蒲寿庚即是宋元时期“番客”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外来的“色目人”,也是泉州的“海上管家”。有人说他弃宋降元,枉为人臣,也有人说他保护了泉州港的稳定,开启了“世界第一大港”的传奇之路。生前,他坐拥家财万贯,享受万人景仰,死后却惨遭鞭尸,后裔惨遭屠杀。

方圆三百亩,都是蒲家

宋元时期,泉州作为对外贸易的大港,别的不说,就说这有钱人,还真不少。如果当时有个富豪排名,蒲寿庚便是稳占泉州富豪排行榜榜首的那个人了。

蒲氏家族到底富到何种程度?

在泉州城南一带,东至涂门街,西至溪亭,南至今泉州七中,北至涂山街,方圆约三百亩,均为蒲寿庚府邸。三百亩换算成平方米,大概是20万平方米。20万平方米是什么概念?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也就说,蒲家府邸大约是北京故宫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蒲寿庚的家里,有花园、棋盘园、书轩、讲武场、厨房、祠堂等。听起来似乎没什么是吧?别急,您继续看下去。蒲家接待贵宾之处,叫做“待礼巷”;蒲氏讲武堂所在地,叫做“讲武巷”;因为泉州被誉为“海滨邹鲁”,所以他家子弟读书的地方,叫做“东鲁巷”;甚至连他家兵营的厨房,都占了一条巷子,叫做“灶仔巷”。

在蒲寿庚生活的那个年代,弈棋风盛,为了娱乐宾客,蒲寿庚在自家花园北面开辟一个棋盘园。他也是会玩,以32名美女为棋子,分别手挚黑红棋子名牌,各就各位,听候弈棋者号令进退。到现在,棋盘园的遗址还保留着。

泉州义全宫附近有一小巷,叫做“三十二间巷”。据说,这就是蒲寿庚当初给32名充当棋子的女子夜宿的地方。这些女子的其他待遇现在大家无从得知,但是,当初蒲寿庚安排的宿舍,可是每个人都有一间房。

据史料记载,蒲寿庚甚至拥有自己的巨型船队。单单他的女婿佛莲,就拥有海船80艘,他自己名下的海船数量,更是多得多了。

为了更好地检阅船队,蒲寿庚跟他哥哥蒲寿宬在东海法石建了一座“海云楼”,“以望海舶”,楼下建有“一碧万顷亭”,站在楼亭前,海天尽收眼底。

南宋有个莆田人叫做刘克庄,是当时有名的词人、诗论家,见多识广,他把蒲寿庚比喻为春秋末期的巨商陶朱公。蒲寿庚的富有程度,可见一斑。

蒲氏家族与永春香业

“香都”永春的制香工艺,源于蒲氏。清顺治三年(1646年),闽南沿海大乱,蒲寿庚的后代蒲世茂,由晋江东石迁居永春卓埔后溪寨(又称龙溪寨,现达埔镇汉口村),建古榕堂,成为永春蒲氏开基之祖。

随着蒲氏入永,蒲氏家族的传统产业——香业,也随之在永春发展起来,只是从经营香料转为制作和贩卖神香。

而将蒲氏香业发展到巅峰的是蒲树礼。他把香产业从永春中部的汉口一隅拓展到永春东部的五里街,又发展到泉州、厦门乃至海外,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等,声名远播。蒲家现在保存有一方木质的“庆兰香局”印章,正是当年蒲庆兰香室发展到极盛的一个见证。

《蒲守庚传》。

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

每个富豪的背后,都有一段奋斗史,那么,蒲寿庚是如何走上人生巅峰的呢?这个问题,得从蒲寿庚的祖辈说起。

据史学家考证,其实蒲寿庚并非中国人。翻阅古籍,有的说他是阿拉伯人,有的说他来自波斯,更有人说他是西域回纥人,莫衷一是。不过,大部分学者更倾向于蒲寿庚是从广州迁居泉州的阿拉伯人的说法。

蒲寿庚的祖辈从事香料贸易,曾经寓居占城(越南古国)。商人嘛,哪里做生意方便,就去哪里。到了蒲寿庚父亲蒲开宗当家的时候,他家已经定居在广州。日本学者桑原骘藏于1912年发表《蒲寿庚考》说:“《桯史》之蒲姓彼时为广东第一富豪,统理外国贸易;蒲寿庚之祖先富甲两广,总理诸番互市,两相对比,恐《桯史》之蒲姓即寿庚之祖先。”不过,据《桯史》记载,广州蒲姓虽然富极一时,但很快就没落了。

1974年,在泉州后渚港发掘出的南宋远洋货船,载重量200多吨。船上香料遗存丰富,有降真香、檀香、沉香、乳香、龙涎香、胡椒等。一些学者认为,这艘海船很可能就是蒲氏家族的香料船。(张燕萍/摄)

南宋时期,蒲开宗把整个家族从广州迁到了泉州。除了泉州港日益繁盛这一原因,蒲开宗的这一举动,也被学界怀疑跟家族衰败有关。

总之,定居在泉州的蒲开宗,带领族人翻开了新的篇章。他一边继续从事以运贩大宗香料为主的海外贸易,一边跑去泉州安溪当起了安溪县的主簿。现在许多人只知蒲寿庚,不知蒲开宗,其实,这蒲开宗也是个人才。

蒲开宗所在的年代,朝廷是有禁海勒令的。但是,海外贸易的利润远远高于一般的土地经营,怎么可能拦住人们“下海”?当时,许多人早就把以经商为耻的传统观念抛之脑后,投入海外贩运,追逐商利,其中不乏权贵。

蒲开宗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生意做得好也就算了,还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为了鼓励他的贸易活动,南宋政府还赐给他“承节郎”的官衔,虽然不是大官,但这是有官阶的,比他之前当的“主簿”分量重多了。

按这样说来,蒲寿庚也算是“富二代”和“官二代”了。

蒲开宗死后,蒲寿庚继承父业,继续做香料生意,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

1974年,在泉州后渚港发掘出一艘南宋远洋货船,载重量200多吨。船上香料遗存丰富,有降真香、檀香、沉香、乳香、龙涎香、胡椒等。一些学者认为,这艘海船很可能就是蒲氏家族的香料船,“与蒲家香业有密切的联系”。

因为海上生意做得极大,蒲寿庚在东南海域的影响力,连官府都不敢忽视。

南宋时,南海海寇猖獗。据《泉州府志·纪兵》记载,南宋泉州共发生海寇犯泉事件六起,而《福建通志》中记录了八起海寇犯泉事件。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海寇袭击泉州,官兵拿他们没有办法。蒲寿庚与蒲寿宬挺身而出,凭借其强大的海上力量,帮助官府击退了海寇。

于是,蒲寿庚因功授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置制使(合称福建安抚沿海都置制使),安抚一路之兵事民政,统领海防,又兼提举市舶。两年后,端宗景炎元年间,蒲寿庚升任福建广东招抚使,总管海舶事务,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总管”。

不给皇帝开城门

明朝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很稀奇的事情。

作古百年以上的蒲寿庚,被明太祖朱元璋从坟墓里拖出来,“鞭尸三百”。这还没完,朱元璋竟把蒲寿庚的后人认定为“余孽”,全部充军禁锢,并下令蒲家人不得读书,“世世无得登仕籍”。

南宋的蒲寿庚,明朝的朱元璋,这两个在时空上毫无交集的人,到底有什么仇什么怨?

这事的起因,是南宋即将灭亡之际,蒲寿庚不给南逃的皇帝开城门。

阳思谦的《泉州府志》里记载了这段历史:“景炎元年十月,宋幼主过泉州,宋宗室欲应之,守郡者蒲寿庚闭门不纳。”南宋末年,孤臣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带着两个娃娃皇帝端宗、幼主逃亡到泉州。这里的赵宋宗室子弟打算接应他们,但蒲寿庚却关闭城门不接纳,致使这一干人无奈继续南逃,撤往广东。

此外,蒲寿庚还干了一件饱受诟病的事。

宋高宗建炎三年,300多位赵宋宗室子弟随南外宗正司迁至泉州,并在这里繁衍生息。到了宋末,宗室成员已达3000多人。这点宋朝皇室的血脉,在宋元鼎革之际,却被蒲寿庚杀害殆尽。

蒲寿庚何至于要对他们赶尽杀绝?元人编修的《宋史》,稍稍透露了一点内幕。原来,宋末元初,将领张世杰为了对抗元军,曾强征蒲寿庚的商船,“掠其舟并没其赀”。当时,蒲家停泊在法石一带的货船,被张世杰抢走了400多艘。仅以1974年、1983年分别在后渚港、法石挖掘出的宋船为依据粗略估算,400艘船的总吨位,可达5万至8万多吨。

家产被这么暴力地抄没,蒲寿庚忍无可忍,就把怒气撒在了泉州城里的南宋宗室子弟身上,“怒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这可不得了,蒲寿庚当时可是宋臣,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而且,干完这事后,蒲寿庚就以泉州降元,并把自己的海船交给了元军,让元军来进攻宋军余部。

宋末抗元名将张世杰。

蒲寿庚投降得这么干脆,元朝的统治者自然不会亏待他,授予他闽广大都督兵马招讨使的头衔,并让他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

为使海上对外贸易更顺利地开展,蒲寿庚还促成了元世祖忽必烈对海神妈祖的加封,使得当时在海上讨生活的人们有了精神信仰,能够更无畏地出海闯荡。

1998年,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泉州市舶司遗址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让泉州跃居世界大港的重要推手

到了元十五年,蒲寿庚又升官了,被元朝皇帝任命为福建行省左丞,掌泉州市舶司,负责招海外诸国贸易。就连他的长子蒲师文,也官授宣慰使左副元帅,后来还接任掌管泉州市舶司。

蒲寿庚清楚地知道市舶司及海外贸易对于泉州港的重要性,因此,当元世祖忽必烈因用兵多年急需财力时,他便及时地给出恢复外贸的建议,借此保住了泉州市舶司的地位。

1277年,元朝于泉州设立市舶司。两年后,诏唆都、蒲寿庚对外宣谕:“各国海商来泉贸易,宠礼优待,往来互市,各从所欲。”同年8月,朝廷派遣蒲师文出使诸国,借蒲寿庚“南海蛮夷诸国莫不畏服”的影响力,打开了中国与南海诸国关系的新局面,达到了“招来南海诸国前来贸易”的目的。

此后,元朝政府几次重大的招谕活动都从泉州港启航,且主要由泉州当局负责,并有蒲寿庚的亲信参加。至1279年6月,占城、马八儿国(今南印度一带)等国皆遣使来献;其他国家的使者和商人也相继而至。

尽管蒲寿庚没有亲自出使外国,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在其中充当的筹划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使唐宋以来中国蓬勃发展的海外贸易在元代达到了顶峰,泉州港也跃居为世界大港,以“刺桐港”之称名扬四海。

不过,他的这些行为在很多人看来,是为了自身利益,根本无法抵消他的罪行,尤其是在有民族情绪的人看来,蒲寿庚的行为罪无可恕。所以,朱元璋一登基,为了笼络人心、巩固政权,就忙不迭地拿蒲寿庚这位“外族”开刀了。

经朱元璋这一番闹腾,蒲姓受到压制,迁往各地的蒲姓纷纷改姓卜、杨、吴等。而泉州有些蒲姓族人,为免遭灭顶之灾,烧掉写有蒲氏灯号的大灯,重新立姓为黄姓。曾经显赫一时的蒲氏大家族,就这样湮灭在历史的车轮之下。

元朝末年,泉州陷入长达十年的“亦思巴奚兵乱”,蒲氏家族也不可避免地被波及。当时,蒲寿庚的曾孙蒲本初出生仅数月,由仆人抱着逃匿于晋江东石古榕杨氏母家,换姓为杨。多年之后,他以杨本初之名,在明初洪武年间考取进士,晚年辞官回到古榕,数代后复姓为蒲。后来,东石古榕蒲氏一族为纪念杨氏的功德,在祠堂门楣上写了“榕杨传芳”四字。

猜你喜欢

永春香料泉州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从太空俯瞰地球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香料之王
——香草传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重庆火锅香飘世界
永春“逐火把”激情上演
探访“中国香都”永春达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