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质量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2015-12-25谢雷
谢 雷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1 课程性质与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贸易竞争的加剧,顾客对质量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已清醒地认识到,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是取信顾客,立足市场,竞争取胜的根本保证。“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因此,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即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是,目前我国产品质量状况与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缺乏专门从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的高素质的人才,而我国高等教育中质量管理教育比较薄弱,因此非常有必要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设立《质量管理实务》课程,从而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质量管理实务》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最重要的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也是其他一些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支撑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有关质量管理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同时又可以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洞察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品质。
2 《质量管理实务》课程能力标准构建思路
本课程主要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 标准出发,着重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质量问题的能力角度来安排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质量改进的工具、服务质量管理以及质量认证制度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如何通过建立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来进行有效经营管理、掌握运用质量管理统计工具等内容,从而具备一定质量管理的能力,为经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根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并为每一模块确定应知应会目标以及应知应会目标的鉴定标准和方式。本课程的应知、应会目标及综合鉴定和课程能力标准图设计如下:
2.1 应知目标
(1)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与基本思想
(2)掌握2000 版ISO9000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3)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方法
(4)掌握质量管理的常用统计方法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9世纪70年代,最早是以梵·第根为代表的法国学者所倡导的注重欧洲各国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法国学派给比较文学的定义是:
(5)熟悉我国宏观质量管理体制及各项认证制度
2.2 应会目标
(1)具备良好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素养;树立质量意识,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具备质量管理的能力。
(2)能运用ISO9001:20001 标准条款判断发生的质量问题。
(3)能开展内部质量审核工作。
(4)学会应用质量管理的常用统计方法来进行质量改进。
(5)能结合社会现实,分析我国各项宏观质量管理手段。
以上目标体系是参照ISO9000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职业资格能力建立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施,可以帮助学生顺利通过ISO9000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考证。
2.3 应知应会综合能力的鉴定
本课程综合能力的鉴定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评定。其一是参加学期的统一测试,对本学期的课程目标进行全面的考核;其二是命题小论文的完成及答辩,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教学录像或搜集相关的专业信息,完成规定字数的小论文,当堂进行论文答辩,这是对学生综合专业素质的考核。
2.4 本课程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素养结构图
图1
3 课程基本教学策略
3.1 学生主体地位构建策略——目标是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扭转过去“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把“教师主导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导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指导、协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具体可以选择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学生模拟演练、学生专题演讲等多种方式,根据不同模块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本课程为专业实务课程,每一个能力培养模块应根据模块自身知识特点技能特点选择以下与之适应的课型组织教学。
以下课型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下达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强调全员参与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实现学生组织、协调、表达、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课程主要采用知识讲授、案例讨论、专题演讲、实地考查、参观交流等多种课型实施教学,各种课程设计如下:
(1)知识讲授课型设计
教学内容:应该包括本课程中所有要求学生应知的内容,其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专业知识,使学生掌握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
教学方法:应该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传授的效果,尤其是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案例讨论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包括在每一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案例进行随堂讨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另外安排专门的综合案例讨论,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相互竞争考核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案例讨论的实际效果。
(3)实践教学课设计
教学内容:分小组进行模拟审核,掌握审核的步骤;进行以宿舍为现场的5S 质量管理检查;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服务质量的市场调查。
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分小组进行讨论、相互竞争考核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3.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目标是使学生学习功效提高
专业课的教学往往会倾向于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本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教学策略,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从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等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落到实处,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实践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是通过各种方式得以实现,比如课堂教学中的实例讨论和分析、学生专题演讲、带领学生进行实地5S 质量管理活动、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服务质量的调查等。
3.3 分阶段、分块能力系统有机构造策略——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质量管理实务》课要求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把每模块的能力标准完全孤立对待,而是要尽可能地前后衔接,在不同的阶段引入不同程度的综合资料分析、案例分析讨论等项目,其目的是通过综合系统的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4 激励创新策略——目标是使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提高,重点培养示范生
对于部分基础比较好、有能力的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要求、拓展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标准,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在学生中重点培养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优秀学生。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可以在开学初通过摸底考核(或自愿报名)的形式选拔一批基础较好并有能力的学生,组成质量管理兴趣小组,充分调动兴趣小组的积极性拓展社会联系,确定专题进行社会调查,提出相应的调研意见,辅助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要求兴趣小组的学生搜集相关专题的资料,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资料的筛选和整合,一方面对教学资料形成补充,同时锻炼学生创造性学习和思维的能力。调动兴趣小组的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研究,为其他学生进行讲解、共同讨论。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布置实际业务背景(或学生自行调查的实际企业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创新性的评价结论。
对于这一批示范性优秀学生的教学评价应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方式,可以采用调研报告、研究课件、答辩等形式进行。
3.5 职业品质融入教学策略
职业品质教育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把质量管理职业品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活动中,随时随地给学生灌输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标准,随时把一些相关案例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职业品质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念和理性的从业规范。
[1]胡铭.质量管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董文荛.质量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编.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