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县域农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15-12-25中国农业银行讧苏秦兴支行课题组
中国农业银行讧苏秦兴支行课题组
一、新常态下金融业面临的挑战
(一)资产质量的挑战。随着经济下行,银行业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大额授信风险、担保圈风险数量增多,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与制造业的普遍不景气正导致信贷风险由少数企业扩大至上下游企业或关联产业,由产能过剩、敏感行业扩散至整个制造业,银行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抵押、重担保、重信用背书”、忽视第一还款来源的风险偏好、信贷文化及风险管理体制亟须调整。此外,银行体系内外、表内外各类风险多点多发、相互传染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信息科技风险等领域日益增多、日趋复杂的不确定因素对银行加强全面风险管控形成新的考验。值得关注的是,社会信用机制不健全、法律保障机制不完善、改革创新机制不配套等问题正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业风险,外部侵害、金融欺诈、逃废债等失信行为增多,银行发展环境趋于劣化,维权难度明显加大。
(二)利率市场化的冲击。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银行业必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挑战。一方面,商业银行为招揽存款势必会竞相抬高存款利率水平,对商业银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资金成本的上升。活期存款比例在下降,取而代之是各种理财产品等金融创新产品,这些产品都变相地提升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优质企业在银行信贷中的议价能力较强,导致贷款利率难以明显提升,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存贷利差收窄是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将会使商业银行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难度骤然增加。在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利率如何定价,必须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资金流动性充裕情况、利率市场竞争状况、重要对手利率定价、自身经营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将是一种常态,并且波动幅度也将加剧,这使商业银行经营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三)商业银行营利能力的挑战。受经济增速区间下移、金融脱媒、资金分流、利率市场化、同业竞争加剧、不良消化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冲击,银行业过去十多年“跑马圈地、高歌猛进,躺着也能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盈利增长面临日趋乏力的困境。2015年,经营压力较往年有明显上升,虽然继续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但与经济增速放缓相适应,银行业盈利增速也回归适度增长。增速下滑的原因,既与当前经济增长趋缓背景下,企业经营质态劣化、投融资意愿下降,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息息相关,也反映出金融服务于社会创新、产业升级以及生产消费的能力还不强。
(四)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挑战。近十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在体制改革、稳健经营和审慎监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经济正步入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随着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制度改革不断深入、金融脱媒不断加剧以及互联网金融不断冲击,主要依靠贷款拉动经营规模的盈利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这些变革将迫使商业银行迅速转型,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这几年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不是依靠单纯存款和贷款的投放,主要是依靠同业业务的创新和发展。现在监管部门对同业业务提出明确的监管要求,对商业银行的营利能力提出挑战。
二、对县域农行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受到更多关注,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农地向集约经营集中、村民向新型社区集中,这就要求农业银行必须大力推进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广度、深度和密度,创新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模式。一是以“村村通金融便民服务工程”为契机,大力增加信合卡的发放量,合理布设ATM自助终端服务设备和助农POS机具,缓解忠实客户群体难以享受到方便、快捷、灵活的现代金融服务现状;延展忠实客户群体的期望,吸引新生代农民客户群体;二是调整信贷投放结构,继续加大涉农企业及个人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用足用好人行支农再贷款匹配资金,营造稳定的信贷金融环境,从而引领社会资本投向“三农”;三是农业银行必须协调自身涉农信贷礅策与城镇一体化的综合配套改革措施的契合度,紧随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转变传统信贷资金投放观念,逐步探索开展县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农村新型信贷机制试点,切实转变涉农企业及农户融资困难的实际问题。
(二)积极深耕县域市场。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旨在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步伐,明确要求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并明确了银行涉农贷款比例,行政上也在探索省管县改革。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格局中,县域必将成为金融机构各项业务尤其是零售业务竞争的重点。对农业银行而言,发展县域金融业务可谓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依托覆盖城乡的庞大网络优势和客户群体,农业银行应积极深耕县域市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完善金融市场,提升服务效率。农业银行应强化资本约束,推动理念、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从资产扩张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跟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土地经营权融资等有效服务模式。把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新型城镇化、人民币国际化等作为创新重点领域,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和水平。要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决策、管理和业务操作各个环节,扎紧制度藩篱,确保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履职,全行依法经营。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过剩产能、房地产、影子银行等风险中主动作为,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维护党纪行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