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鸡油黄千锤百炼的稀世传奇
2015-12-25
博山“鸡油黄”在明初兴起,盛产于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清代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玻璃厂请博山工匠生产过这种琉璃色料,为宫廷专用贡品,称为“御黄”,又称“黄玉”。
博山名贵琉璃料器“鸡油黄”的生产制作过程为:
1.配料:根据博山鸡油黄的配料秘方,静心选择成色好、纯度高、产地地道的琉璃原料备用;
2.融化:将精选原料以1400℃以上高温进行熔制;
3.成型:通过传统八卦炉,用吹、捻、滚、压等方式,制作鸡油黄料器或制作供雕刻的鸡油黄坯料;
4.雕刻:一是在料器的表面用浮雕的刻法,增加表面立体效果;二是用其雕刻手法在“鸡油黄”坯上进行浅浮雕刻,然后用一种秘制的颜料,根据雕刻内容进行润色,润色后的花、鸟、鱼、虫均栩栩如生,再加上“鸡油黄”本身的颜色和润度,更彰显出了它的雍容华贵,天作之合。
鸡油黄玉壶春瓶,康乾琉璃艺术的藏品。摄影/六月
博山名贵琉璃料器“鸡油黄”多用以制作造型古朴端庄的瓶、壶、罐、盒、盘等器皿,刻以浮雕花纹,含蓄蕴藉,华丽高贵。
本页 《雅集》,康乾琉璃艺术的藏品。这是孙云毅先生镌刻的鸡油黄鼻烟壶,金声系列。摄影/孙云毅对页 鸡油黄笔洗,康乾琉璃艺术的藏品。摄影/六月
笔洗是一种汉族工艺品,属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的一种文房用具。作为文案小品,不但实用,更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
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可谓“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地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不像金银制品,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
在博山的琉璃史上有一种名贵琉璃,流传几百年至今不衰,那就是鸡油黄。博山“鸡油黄”在明初兴起,盛产于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清代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玻璃厂请博山工匠生产过这种琉璃色料,为宫廷专用贡品,称为“御黄”,又称“黄玉”。中国古代以黄为至尊之色,故明清两代“鸡油黄”制品只供皇家使用。博山名贵琉璃料器“鸡油黄”,色呈正黄色,光泽晶莹,温润凝重,抛光后,似被酥油浸透,艳艳欲滴。因其色泽和油润度都酷似母鸡腹中鸡油,博山人便给它取了一个形象贴切的名字——鸡油黄。
鸡油黄萝卜瓶,浮雕佛陀造像。康乾琉璃艺术的藏品。 摄影/六月
“鸡油黄”工艺曾一度失传,1971年博山美术琉璃厂恢复生产,经研制小组反复试验偶得数件鸡油黄料瓶坯,因为当时的技术及环境条件限制,制作而成的鸡油黄产品均为配方及窑炉变化偶然所的,至1997年博山美术琉璃厂因为大环境问题倒闭,所有关于鸡油黄琉璃的技术资料流失殆尽,企业倒闭后原博山美术琉璃厂离休工人孙即敏及其弟弟原博山美术琉璃研究所所长孙即杰历时十几年的反复实验,耗费巨大的精力资金,终于在2009年研发成功。鸡油黄传人孙云毅为了更好地继承传统所独有的琉璃色彩艺术,不仅采用了电坩埚炉进行生产,并且进行了科学的原料配比的精确计量,而且在器型方面大胆地继承和创新。
套料开光刻花碗。摄影/六月
“鸡油黄”色料多用于制成造型古朴、端庄的瓶、壶、罐、盒、盘等器皿,刻以浮雕花纹,含蓄蕴藉,格调高雅。由于配料昂贵,制作工艺复杂,成品极为难得,加之工艺师精心设计、雕刻,所以鸡油黄制品是收藏家首选藏品之一。最近在博山举办的一场鉴宝活动中,博山民国鸡油黄琉璃成了琉璃收藏的新宠,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博山琉璃专家张维用认为,民国时期的琉璃中黄金、白金等贵重金属的含量较高,雕工精细颇受藏家的喜爱,价格是历代鸡油黄琉璃中比较高的。
鸡油黄双龙瓶,康乾琉璃艺术的藏品。 摄影/六月
“鸡油黄”的制作配方非常复杂,须精心调配,特别在烧制过程中更为讲究,品质上乘的鸡油黄作品极少,匠人中有“十缸九不成”之说。因此,此种料器更显得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