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拼孩子”背后的病根值得深挖

2015-12-25巴桂茹

中华儿女 2015年21期
关键词:利器焦虑症房车

巴桂茹

“房车专门接送,保姆当街做饭,这名家长送孩子培优蛮拼呢。”昨晚,一名网友通过微博发布自己的街头见闻,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10月25日《武汉晚报》)

说实话,同样身为学生的家长,对这则消息笔者丝毫不感觉新鲜和惊讶,因为在我身边就有很多为了孩子“蛮拼”的人或事,而且拼的程度决不亚于这位家长。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培优班,威逼利诱、软硬兼施,简直“无所不用其极”;有的家长让孩子一天上好几个辅导班,把孩子忙得晕头转向;有的家长甚至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只为能给孩子更好的照顾。相比来说,如果家里有条件,买得起房车、雇得起司机、保姆,为了让孩子吃得安全可口、午间能休息好,房车接送、保姆做饭也不是啥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可是,不惊讶不等于不思考,家长们究竟怎么了,为什么都这么“拼”?

可以说,一直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每位父母心中的夙愿。之所以有这样的愿望,倒不是父母想沾孩子多大的光,而是希望孩子有个好的未来。竞争时代,如果说“拼爹”是只有少数“富二代”、“官二代”才玩得起的游戏,那么“拼孩子”则是大多数普通家长的唯一选择。其实,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无忧无虑?但为了孩子未来能有竞争力,能谋个好职业,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他们自己甘于奉献、不计付出,孩子也必须全力投入、发奋图强。说到底,我们家长是患上了“焦虑症”,怕自己的孩子因为输掉“竞争”而输掉“整个人生”。

“焦虑症”源于“教育病”。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通过教育,每个人可以发现自己的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和人生舞台。可当它演变成以分数论成败、排位次,用以瓜分少部分优质教育资源进而瓜分少部分优质社会资源的时候,分数就成了能在这场残酷“争夺战”中取胜的唯一利器。为了赢得这把利器,家长和孩子必须牺牲掉一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东西,专注目标,长期奋战。

“教育病”则是社会浮躁的并发症。教育若要回归本质,除了体制、机制等自身因素外,社会因素绝对不容忽视。社会急速转型时期,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金钱、权势、地位这些稀缺资源成了大多数人竞相追逐的终极目标。在这种氛围的浸染之下,理想被视为笑话,实用才是最佳选择。孩子想有个好出路,就得考个好大学;想考好大学,就得得高分;想得高分,就得玩命学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由此可见,“拼孩子”的背后,是教育体制和社会问题在作怪。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考试机器”,除了利己,能深怀多少爱国的热望,能培养什么奉献的情怀?“拼孩子”现象,害的不只是孩子和家长,还有祖国和民族的未来。

猜你喜欢

利器焦虑症房车
积极心理联合康复锻炼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完形填空精练一则
怎样识别焦虑症?
长期慢性疼痛,小心焦虑症
用有“温度”的产品 实现房车智慧出行愿景
FASHION ICON
第13届中国(北京)国际房车露营展开幕
光绘利器
第12届中国(北京)国际房车露营展览会召开
围巾“出动”高Bigger抢镜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