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5-12-24黄英龙高园张国平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河北文化产业

黄英龙+高园+张国平

摘  要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河北文化产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剖析了河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期为河北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北;文化产业;京津冀一体化

1 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河北的文化产业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基本消除了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基本实现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制基本完成,基本形成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开放新格局” 。文化产业发展的硬件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自然文化遗产地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保证,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2 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文化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外延发展严重,致使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不高,文化产品竞争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产业发展过分依赖外围层和相关层,核心文化产业匮乏

当前,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是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旅游业。主要利用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 ,并用于生产制造,形成优势,从而拉动文化产品的出口;一些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政府专门出台促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文件,使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但这两种都属于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和外围层,产业增加值主要依靠本地丰富文化资源创造,入市门槛较低,风险较小,技术要求低,成为许多地方青睐的对象。这样,科技含量较高,思想内涵和价值承载较丰富,竞争力较强的核心文化产业显得匮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低,文化产业结构畸形发展严重。

第二,混淆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概念,造成现实发展中的文化产业乱象

创意产业相对文化产业来说,范围更广,门类更多,既包括属于文化产业的门类,又包括家居 工业设计  时尚设计 建筑等非文化产业的门类。一些地方政府热衷文化产业的外延发展,把创意产业当作文化产业对待,不顾实际一涌而起建了许多以创意产业为名的文化产业园区,这些园区突破了文化的范围,过分重视硬件建设,忽视配套服务,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造成了现实发展中的混乱;还有一些投资主体利用政府优惠政策转嫁自身行业风险,将园区进行招租和寻租,将其变成什么都有的大杂烩,改变了创意产业的本意,导致现实发展过程中的困惑。总之,“河北文化产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弱,基本还处在‘河北制造和‘河北仿造阶段”。应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创意产业链,避免文化乱想的出现,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文化地产乱象

文化地产模式是文化业与商业有机结合的产物,它将文化融入地产项目中,增强了企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内涵,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也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但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当前一些文化内涵较低的开发商为了自身利益,以文化为幌子,攫取大片的优惠土地,使文化成为地产的陪衬物,或者机械地模仿复制文化,制造大量低俗肤浅的文化垃圾,毒害百姓的心灵,使城市变成一个失去生命力和文化内涵的空壳。对此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引导文化地产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2 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匮乏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通过不断利用文化资源,创造更多的文化附加值来实现的,这就需要大量既有文化艺术知识又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些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人才需求认识不够,缺乏战略眼光,致使鼓励文化产业人才引进的地方立法滞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河北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严重不足,人力资源结构很不合理。许多文化产业单位不能进行市场化运作,也无法实现企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河北科教发达,但各高校对文化产业发展所急需的各种人才的培养不到位,没有开设相关专业,缺乏引进、留住高素质人才的强有力措施,不能实现高校培养与文化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致使许多文化产业单位有用人才引不进,拔尖人才留不住,过剩人才流不出。

2.3 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

2.3.1 发展思路偏差

河北文化产业以外延式发展为主导模式,内涵发展不足。内涵发展要求具有高度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要求高科技技术与文化产业高度融合,涉及内容见效慢,周期长,门槛高,投资风险大。这与许多政府急功近利,追求政绩,外延发展思路不相吻合,致使文化科技没有真正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这就造成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人才严重缺乏,文化产品的竞争力难以形成,高端文化产业的发展长期停留在相对低端领域,仅仅满足于初级文化资源,甚至低俗文化资源开发的直接利益。文化乱想出现,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就成为必然。

2.3.2 体制原因

这是制约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新旧文化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体制与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现代企业制度难以真正建立;市场调节文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闲置、浪费严重。以河北报业为例,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地方报社领导大都是分管意识形态的宣传部门的领导兼任或是与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意识形态色彩较浓,过分强调它的政治功能,制约了报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壮大。另外,这种不适应还表现在文化管理体制与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不匹配。例如,各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有的是宣传部门牵头,有的则是文化部门牵头,还有的是两个部门分别牵头,这样就出现两套方案的现象。造成管理上的职责不清,文化企业无所适从,不知该听那个部门的指令,也极容易相互邀功请赏,或是推卸责任,对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2.3.3 文化消费市场不成熟,消费环境不完善

这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层原因。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人们总是认为,文化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承载着教诲的功能,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文化产业却是一种商业化的,以市场价值为取向的,因而是有害社会的。这种认识对人们的消费心理产生了消极影响,对受市场欢迎的文化产品,尤其是通俗性的娱乐产品抱有不同程的排斥态度,读书,看演出,看电影,度假休闲等高端形态消费没能成为人们的消费习惯,文化消费还没有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

而文化以外的消费则成为人们的主导方面,存在着大量低端的,无聊的消费现象,许多人迷恋于网吧,游戏厅,扑克牌,麻将桌等,这不利于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

2.3.4 文化产业分类体系不科学,认识不到位

我国文化产业的分类十分庞杂,既有物质文化生产、制造和销售,精神文化生产代理及经营活动;又有公益性文化生产,还有学术性人才研究和商业经营性文化生产等,而且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界定不太清晰,特别是一些新兴文化产业没有得到科学的反映,如动漫游戏 创意设计 新媒体产业  时尚产业等。这就使分类标准滞后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各国理解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美国强调文化产业是一种知识生产,偏重于知识形态的生产和贸易活动,韩国的文化产业则是以文化科技为载体的高附加值的动漫 出版 互联网 戏剧 影视剧等内容产品。河北一些地方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提出了“世界眼光 国际标准 本土优势”的口号,试图与国际接轨。笔者认为,如果用于经济建设没什么问题,但如果用于文化产业发展,就有问题。因为文化的发展要遵循差异化的原则,倡导文化多样性,不主张文化的国际标准。否则,就会造成文化产业的发展的畸形。

参考文献

[1]张元智,马鸣萧著.产业集群:获取竞争优势的空间[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2]张婷.民间艺术自发地转型创意产业园 [J].凤凰周刊,2006(11).

[3]朱晓清.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和发展条件探讨[J].新视野,2006(03).

[4]金元浦编著.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叶郎主编.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年度报告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英〕查尔斯·兰德利著,杨幼兰译.创意城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作者简介

黄英龙(1974-),男,河北省沧州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作者单位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省沧州市    061001

猜你喜欢

京津冀一体化河北文化产业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The Shortage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