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政策覆盖机制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作用
2015-12-24孙荣利
(梅河口市红梅镇农机推广站,吉林梅河口135000)
摘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是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中,农机购置补贴是一项实施范围广、富农效果明显的政策,这项政策增加了农民收入,并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本文针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7.015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国家为了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推广现代农机具、促进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目的是鼓励农民并且扶植农民利用先进的生产工具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补贴主体需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需更加全面,补贴机具种类需进一步丰富,补贴机具的质量需进一步提高等。
1补贴政策实施成效
农业生产要获得高产、稳产,就必须实现机械化作业,从而拓宽农民增收方式,提高农民收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和热情,另一方面可以让农民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我国的农业生产建设中去。比如联合收割机,一台中等型号的联合收割机在参加跨区作业的情况之下平均一年可以工作30~40天,而随着农耕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山东省为例,很多地区的收获时间已经缩短到5天,这一显著变化得益于收获机械的广泛应用,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如果再将跨区间作业的时间与收入计算在内,每个农机户可增加8万元左右的纯收入。与传统的手工收获相比较,机械收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和作业时间,并能够降低收获过程中的粮食损失。在农业生产的其他环节,如播种、施肥、喷药等,机械作业也能够节约大量成本,推动农民增收。
此外,机械作业减少了农民的工作量,为农民从事其他行业、获取更多的收入提供了有效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农民收入的渠道。同时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综合产能也得到了相应提高,减轻了农民负担。
2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主要存在五个问题。一是没有将补贴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没有明确哪些机械的品种具有补贴政策,有多大的补贴力度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明确。从补贴力度上来看,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现在大中型机械被列入了补贴范围,补贴的机械一般是单机价格在5万元以上的,所以就算是有补贴,农民还是要付大量现金;二是机械产品的质量不过关。我国幅员辽阔,地形也不尽相同。根据地区差异,有些地方无法使用被列入补贴范围的农机,并且有的农机质量较差;三是没有明确机械产品的定价机制;四是售后服务跟不上;五是没有对政策实行有效的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供货单位为了达到自身的效益,不择手段,从而减轻了政策监管力度。
要改善这一状况,必须要做到四点。一是将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在财政预算里将这一政策的投入资金也纳入进去,这样会进一步保证购机补贴政策能够长久地实施。要加大补贴力度还要分门别类对各种机械的投入资金量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同时也要将农具的补贴品种进一步增多。在政策上支持农机产品的更新换代,不要让农民盲目购机,引导他们按照自身需求购买农机,这样才能促进农业全面、综合的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大农机的科研开发力度,提升农业机械的质量;三是加强售后服务,培训相应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有效的售后跟踪调查,这样才能保证农机作业的安全,将农机的作业期限进一步延长;四是加强政策实施的监管力度,明确主管部门的职责,调整市场动作方式,补贴农具由原来的经过经销商卖进农机主管部门,然后由农机主管部门对农户卖出的流程转变成农户直接向经销商买入的形式,从而简化操作模式,加强对操作流程的监督与管理。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将增强农户的购买力、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经销商的规范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这项政策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浩,李红.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3,(06).
[2]陈林兴,方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1,(08).
[3]刘合光,谢思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经济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4,(04).
作者简介:孙荣利,梅河口市红梅镇农机推广站,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