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保险“并轨”真的来了

2015-12-24刘倩

四川劳动保障 2015年1期
关键词:双轨制养老金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是大势所趋,但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涉及民众的切身利益,更需要改革方案正式出台前的细致研究和全面考量。

一份元旦前通过的改革方案,成就了2015新年伊始最热的话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让千呼万唤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真的来了。

年前,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代表国务院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时表示,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改革方案,将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

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并轨是一次重要突破。”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胡继晔解释称,在此之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由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则由财政统一支付养老金。

这种“双轨运行”制度自实施以来一直成为引发社会矛盾和不公平心理的导火索。不过,根据目前确定的改革思路框架和方案,具体实施改革前仍需进行科学细致的调研,还要有详细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出台,以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切实有效的实施。

“并轨”的意义重大

取消养老待遇“双轨制”提升为党和国家的最高决策议程,已非一年两年,从最高决策层到社会各界,对继续维系养老待遇“双轨制”带给社会的多层面伤害,更是早已有目共睹。有评论人士认为,“养老并轨”不仅合理,而且释放了积极信号,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利于人才流动。在养老“双轨制”下,拥有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虽然不用缴费便能享有较高的退休费,但他们一旦失去编制就意味着“从零开始”,甚至“老无所依”。编制所捆绑的巨大潜在利益,也导致优秀人才对于职业流动心存顾虑,而平庸之人则“死也要死在编制里”。“并轨”让不同社会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从根本上实现“制度上的公平”,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也将由原来的“碎片化”状态,迈向更为统一、完善的发展阶段。同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是贯彻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策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具体实践。

——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一个社会存在多种不同的养老制度,而且这种不同是因身份而异,显然不公平。数据显示,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均退休金约为企业退休职工人均养老金的2 至3倍,即便是国有大型企业,退休人员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也是比较低的。长此以往,阶层之间的隔阂就会被不断地拉大。而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让约4000万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告别养老“免缴费”时代,建立与企业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从“双轨”到“并轨”,民众看到了社会公平。所以,养老保险“双轨”变“并轨”是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之一,这一改革体现了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价值取向。

——弥补养老金巨额缺口。尽管人社部及有关部门在各个场合均强调养老保险基金“不差钱”,但如果剔除政府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在客观上已陷入收不抵支的境地。有报道称,在剔除财政补贴后,2014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亏空或超千亿元。而这一数字是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情况计算得来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养老保险费收入17554 亿元,支出19117 亿元,两者相抵,就得到了“亏空千亿”的结果: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亏空高达1563亿元。如果再剔除3038 亿元的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的情况绝对不容乐观。即便政府财政有能力给社保“兜底”,但如果超过适度水平,不但会导致社会保障支出过多而其他领域的支出减少,还会引发公众对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可持续性的“担忧”,而这种“担忧”更会引发人们的信任危机。一如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云所言,“民众的不信任感是会传递的,会影响更多的人。没有信心了制度一定会破产。这就像股市一样,没有信心了大家都纷纷退出,没有人进行长期投资”。

——得民心、顺民意。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绝对称得上是2015年初最热的话题。早在1996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就率先提出要统筹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制度。然而,1996年就提出的“养老金并轨”改革却因各种利益纠葛、社会改革、体制改革不够深入而搁浅。在每年的地方及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止一次地提出,养老“双轨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目前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存在诸多弊端,应尽快使养老“双轨制”走向并轨。正如网友们评价说:“实行养老并轨,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及社会灵活人员置于同一养老体系中,这一制度性改革是得民心、顺民意之举。”“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是党和政府送给人民群众的新年贺礼。”

具体改革措施仍需讨论

2015年伊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硬骨头”终于被“啃掉”了,但具体改革方案如何实施,也引来了众多猜测和议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改革应稳妥推进,因为这会涉及到相当一批人群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受到并轨制直接影响较大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包括公务员、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等群体,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这部分群体担心的因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而影响工资收入的问题,专家表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中提到的“五个同步”其中就包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职工工资改革相挂钩,也是实现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专家认为,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将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因此我国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改革的重点应当放在弥补并轨后工资待遇降低的部分。为确保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个人收入不会出现大幅下降,对工资的调整应考虑能覆盖个人缴费部分,以减轻改革阻力。

此外,由于在改革的“五个同步”中,也提到了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可见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也是并轨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专家介绍,职业年金是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补充养老保险,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这种制度。因此,职业年金的建立发展模式应由事业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国家提供税收优惠,各级财政给予相应的补助,在管理上实行个人账户管理,同时在基金的运作上实行市场化运作。

除了要考虑到并轨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外,专家强调,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最重要的还是解决养老公平问题,“就高不就低”应是改革原则。“与其降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待遇,不如提高普通企业单位养老待遇。全面提高全民养老保障水平的关键,则在于企业年金制度与职业年金制度的同步发展。”专家指出,企业年金作为企业职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因是自愿参保,目前全国企业的参保率还不足10%。“如果只发展职业年金而不发展企业年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水平仍会有不小差距。”专家坦言。

对此专家还建议,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将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一样作为“硬性标配”制度,通过国家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政策形成以养老保险为基础,结合职业年金、企业年金机制共同组成多支柱养老保障系统。

不过专家也强调,“并轨”更多是指制度设计的统一,而不是说所有人的养老金完全一样。新的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是逐步实现一套制度,将所有人员纳入这套体制内,而在制度框架内因不同工种、不同工作年限等分别对应不同等级,“基础养老金应是一样的,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有所差别,这样就能达到公平和工作贡献的对应”。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涉及多方内容,推进改革仍有很多问题需进行细致的讨论研究。”专家举例称,改革适用“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而对于那些在改革前就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还未退休的“中人”来说则比较麻烦。如果沿用企业养老保险改革时的视同缴费政策,对财政资金的压力会小很多,但今后恐将面临养老金个人账户亏空的问题;而由财政一次性将个人账户做实,又将产生巨大的财政压力,因此改革方案仍需细致的讨论。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养老保险并轨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民众的切身利益,更需要细致研究和全面考量。”专家如是说。

猜你喜欢

双轨制养老金养老保险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新时期双轨制高考的改革路径
双轨制:转型期的建筑业生产政体——基于Z、H两个工地的个案研究
解读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
我国社会保障双轨制并轨背景下现收现付制的隐性债务探析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养老金并轨之门缓缓开启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