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乘“产业发展”东风,让就业起飞

2015-12-24雷露

四川劳动保障 2015年9期
关键词:青白江青白江区天府

文/本刊记者 雷露

产业发展

经济规模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需求、就业结构带来了新变化。一手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手抓就业,将成都市产业升级和带动就业有机结合,开辟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

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就业矛盾成为产业调整升级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就业压力亟待解决。

成都,虽地处中国内陆,却展示出独特的魅力和活力。近年来,在产业调整方面,更是大力投入,不遗余力。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和青白江区,作为成都市产业调整升级的先行者,两地有着鲜明的区域特色,但都在释放就业压力方面下足了功夫,实现了就业问题平稳过渡。

切准命脉 产业结构调整的开拓者

天府新区在2014年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是成都市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和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发展区域。获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赞誉:寄名天府之国美誉,承载起千年农耕文明的历史荣光,担负着书写巴蜀发展新篇的神圣使命。

预计2015年,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既定地区生产总值将增长15%以上,力争实现300 亿元,围绕“四个100 亿”的工作目标,以发展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互联网大数据和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四大产业”为重点产业支撑。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宋磊表示:“随着天府新区的建设及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层次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将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未来将由依赖‘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同时,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相应也出现大量的就业岗位需求。”

而与天府新区产业发展战略不同的青白江区,正面临着近万名失业者的再就业问题和二次创业。

青白江区曾是闻名全国的老牌工业基地,机器轰鸣、烟囱林立,勤劳的青白江人民在这里缔造了灿烂辉煌的工业文明,但是随着钢铁行业的萧条和淘汰落后产能浪潮的逼近,青白江犹如明珠蒙尘,失去了往日的璀璨。

据悉,2014年青白江区作为成都唯一一个城区的老工业区,按照四川省和成都市的统一规划,对产能落后的企业进行取缔、改造和升级。伴随川化和攀成钢这两家大型企业的关停、重组、腾换、引进,不少依附于企业生存的下游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倒闭、歇业、关闭等困境。川化集团和攀成钢分别在2014 年下半年和2015 年上半年启动了转型升级,累计分流富余人员11500 余名,共产生登记失业人员6702名。

“涉及人数多、时间集中是此次产业提档升级的两大特点。”成都市青白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就业局局长张韩英表示,青白江区目前正处在企业升级调整的关键时期。产能过剩,技能与企业发展不匹,产品结构和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产品优势逐渐丧失,企业经营困难是促使青白江区谋求企业转型与升级的原因所在。

“必须将富余劳动力向其他行业转移。”张韩英认为,传统的工业制造与青白江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产业调整是唯一出路。引导失业人员向服务业发展,能切实降低目前的就业压力。

依托产业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一个是产业转型要面临失业人员再就业,一个是产业发展带来高质量人才需求的新的就业变化。青白江和天府新区都在围绕各自的产业发展,使出全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在天府新区鳞次栉比的办公大楼里,成千上万台电脑正在高效的运作着,这里早已成为年轻人创业的沃土,一幅崭新的创业蓝图已经拉开了帷幕。“创业带动就业,发展主导产业扩大就业,依托重大项目拉动就业,培育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宋磊表示,天府新区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一直将扩大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实现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增长,增强经济发展的就业弹性。

特别是为了以创业拉动就业,天府新区依托创新中心、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激励青年大学生创业。“目前,天府新区的创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方面。”成都市天府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晶认为,低成本投入的信息产业颇受创业者青睐,尤其是大学生的青睐。“目前已有超过250家企业在天府创新中心这里顺利注册,其中约50家企业已经正式入驻。”

“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也是目前的工作重点之一。”宋磊透露,近两年以来,以社会事业局牵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人力资源局、科技宣传局、政务服务中心协同配合,运用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充分发挥辖区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作用,多渠道挖掘创业人员信息资源,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一对一”创业孵化指导和创业补贴申报服务工作,在政务中心设立“一站式”接件办理窗口,在街道、社区(村)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创业服务窗口;社会事业局于2015 年7 月举行天府新区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宣讲会,37家创业企业代表,14名创业大学生参加会议,对创业政策申请实现“马上就办”,现场受理创业补贴申请33份,青年见习基地申报3份,2014年至今累计为符合政策的36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补贴。

成都直管区还强化人社部门职能职责,深入实施“创业天府——642专项行动计划”,重点推进“互联网+创业公共服务”“创业培训+”、创业平台建设、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引导等四项工程,办好创业天府·2015成都市创业大赛和第一届2015中国·成都就业创业博览会等两项活动。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天府新区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宋磊始终坚信,就业应该与区域产业发展相协调,与时俱进。

天府新区努力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的同时,青白江区却悄然升起了一股草根创业潮。这些创业者没有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没有动则上千上万的启动资金,有的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移动摊位,但这依然阻挡不了他们的热情。

“除了炼钢铁,我还可以卖小吃。”刘师傅几个月前从攀成钢分流出来,目前和老伴儿一起操持着一个不大的烧烤摊位。每天傍晚出门,到三桥夜市卖烧烤,收入比得上以前在工厂上班的工资了。

像刘师傅这样的草根创业者并非个例。成都市青白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明均说:“我们先后划出大弯街道石家碾片区和化工路社区分别建立花鸟市场和‘三桥夜市’,在杨柳街居住区通过无证照‘试创业’的方式实现就业增收。目前这三个市场已经被打造成了‘草根’创业基地。”据杨明均介绍,3个市场共有流动摊位和夜市摊位4800余个,实现灵活就业10000余人,自主创业1000余人,创业带动就业3000余人。另外还开发出了管理、清洁等公益性岗位152 个。他表示,这上万个工作岗位,有效的解决了攀成钢和川化分流出来的富余劳动力,为辖区经济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高科技创业那都是‘高大上’的东西,我们老百姓需要实实在在的创业。”杨明均认为,高新技术创业适合大学生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不适合普通劳动者,强行施加会挫伤普通群众的创业积极性。政府指导分流人员就业创业,必须符合市场和群众的实际,不能眼高手低。

另外,作为中国西部交通枢纽腹地,青白江还蕴含着巨大的物流和商贸财富。伴随着成都经济发展水平的升级、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成都物流产业同样日新月异。站在成都青白江铁路口岸现代物流大厦的楼顶,一眼望去的是层层叠起的集装箱和现代化的物流园区。

杨明均坦言,“将农村劳动力转化为物流从业人员是今后青白江区探索就业工作的方向”。他表示,青白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来发展物流业。攀成钢和川化企业转型,遗留下来的铁路线路能够保障物流行业的顺利运作;同时成都的发展势头也为青白江的物流带来了发展的可能。随着物流规模的扩大,届时青白江区将由劳动力输出地转为输入地。

技能培训 为产业人才需求兜底

经济发展要提质增效,产业结构要转型升级,毫无疑问,成都需要一大批掌握精湛技能和高超技艺的技能人才作支撑。

产业的加速转型升级对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劳动者对于工作岗位的收入、劳动条件、发展前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两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造成了就业难和招工难共存的局面。

为了担负起适应城市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这一社会责任,成都交出了自己的“答卷”:通过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持续增强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从而实现其整个职业生涯就业质量的提升。

“出台就业促进政策能够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要解决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则离不开技能培训。”对于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宋磊认为,应该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互融合,促进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及35岁以下失业青年参加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为此,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制定了《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及35 岁以下失业青年三年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主要有财经商贸、机械制造、汽车工程、物流土木等等。通过对青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实现其有效就业。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还与辖区内的人才市场合作,通过向人才市场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训指导群众就业。易安康是天府新区金桥人才市场总经理,他目前比较关注的是用工结构矛盾,“天府新区发展用地,大量失地农民将走出来就业从事服务行业,但由于他们缺乏技能,所以导致了用工的结构矛盾突出。”据易安康介绍,到人才市场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是4050等就业困难的人群,针对这部分人群要加强他们的技能培训、转变他们的心态。目前金桥人才市场组织成立了一个家政服务中心,从培训到就业实现一条龙服务。

而对于青白江区,区政府相关部门则专门成立工作组,主动与企业联系,了解企业的现状与困境,将群众关注的问题进行梳理整合。梳理发现,失业人员大多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的特点,张韩英表示:“一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促就业;另一方面要加强就业创业培训。”为此,区就业局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强与周边区(市)县和企业的联系,加大就业信息的收集更新,拓宽就业渠道。先后在川化集团厂区和攀成钢厂区组织了3场大型招聘会,吸引1.6 万余名求职者参与,达成意向性用工协议3180人次,另外还通过每周一、四定期举办招聘会,充分帮助群众就业。

“在就业创业培训方面,安排专人开展入户调查,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据张韩英介绍,区就业局对有10人以上选择的相同技能培训专业实行无条件开班,建立培训机构退出机制,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截至8月,青白江区先后为4277 名分流职工开展技能培训,培训后实现再就业2591人,就业率达60.58%,为1079 分流职工开展创业培训,培训后成功创业586人,创业成功率达54.31%。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适应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成都市就业部门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同时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精准发力推进就业工作。

猜你喜欢

青白江青白江区天府
2016—2020年成都市青白江地区出生缺陷监测现状分析
地方志视角下的地方广播电视事业史
青白江区:高效推进人社服务 助力营商环境建设
青白江区医保保局“四举措”推行医保“适老化”服务
青白江区医保局多点发力提升医疗救助群众获得感
白桂斌《青白江》
城市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以成都市青白江区为例
天府路 农村富 农民福
蜀道除艰险天府尽欢颜
春游天府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