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2015-12-24李文静邓霭静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年2期
关键词:异位症盆腔内膜

李文静 邓霭静

(1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妇科 韶关512026;2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 广州51010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多会引起性交痛、盆腔痛、不孕以及月经异常等情况,且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新生儿出生率。西医疗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联合治疗,中医则多以中药内服、外治或者针灸为主。本次研究中,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同期采用单药内美通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自愿受试,且由腹腔镜检查确诊。按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研究组62例,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35.2±2.5)岁,病程 0.9~5年;对照组61例,年龄 21~46岁,平均年龄(36.5±1.7)岁,病程0.4~4.8年。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均保持同质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症状 经行腹痛、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经色暗红夹瘀、盆腔痛、性交痛、腰骶酸痛、乳房胀痛等。

1.3 西医诊断标准 病理标准:切片中有以下证据:(1)子宫内膜腺体;(2)子宫内膜间质;(3)有组织内出血证据,见红细胞、含铁血黄素,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可确诊。腹腔镜检查诊断:(1)子宫直肠窝、后腹膜见多个紫蓝色小点,伴腹腔液增多(常为血性);(2)子宫骶骨韧带增粗,灰白色结节,伴有疏松粘连,输卵管多数通畅;(3)卵巢包膜增厚,表面不平、粘连,并常见表面有褐色陈旧性出血斑块;(4)卵巢粘连略大,而输卵管多通畅。

1.4 中医诊断标准 (1)舌质瘀紫或舌体瘀斑、瘀点;(2)脉涩或结;(3)固定性刺痛并拒按;(4)病理性肿块,包括内脏肿大、新生物、炎性或非炎性包块,组织增生变性;(5)血管异常,包括舌下及其他部位静脉曲张、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痉挛、舌及肢端发绀、血管阻塞;(6)出血及各种出血引起的瘀血、黑粪、皮下瘀斑等。

1.5 纳入与排除标准 凡是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者皆纳入本次研究,不符合标准者排除。

1.6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药内美通口服治疗,2.5 mg/次,每周2次,分别于月经周期的第1天及第4天服药,不可中停,连续用药半年。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予散结镇痛胶囊(三七、龙血竭、薏苡仁、浙贝母)口服治疗,4粒/次,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2个疗程,用药期间忌辛辣刺激以及寒凉食物,忌咖啡、浓茶;同时给予内美通(孕三烯酮胶囊)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于疗程结束后进行效果比较。

1.7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闭经及复潮情况(半年内)、痛经缓解率(半年内)、内异症复发率(2年内)、随诊妊娠情况(2年内)等进行观察对比。

1.8 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规定。痊愈:痛经和腹坠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症消除,盆腔内结节或者包块完全消失,压痛消除,月经正常;显效:痛经和腹坠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症消除,盆腔内结节或者包块明显缩小,压痛感变小,月经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子宫内膜异位症状明显改善,盆腔触痛降低,盆腔包块或结节改善不明显;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9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闭经及复潮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闭经率及复潮情况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经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闭经及复潮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闭经及复潮情况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6.02,#P<0.05;与对照组比较,t=7.64,*P<0.05。

组别 n 未完全闭经[例(%)] 闭经时间(d) 月经复潮时间(d)研究组对照组62 61 0(0.00)#7(11.48)38.1±14.2 43.3±17.2 36.5±17.3*41.8±18.7

2.2 2年内复发及妊娠情况 两组患者痛经率无显著差异,2年内复发率及妊娠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2年内复发及妊娠情况[例(%)]

2.3 临床不良反应对比 对照组7例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轻微头晕4例,瞌睡2例,乏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8%;研究组9例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轻微头晕5例,瞌睡2例,乏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中医“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癥瘕”等范畴,主要致病因素为瘀血,即瘀血积聚于胞宫[1]。由于瘀血内阻,气血在运行过程中受阻,不通则痛,因此患者多表现为下腹部疼痛、拒按;血液瘀积不散而形成血块,色暗紫,血气运行障碍,气血不能滋养肌肤,血气瘀滞,患者面色多呈黧黑之态,且较多患者出现月经异常情况[2]。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多为有孕、产、乳的妇人,其肝、脾、肾功能减退。肝主藏血、疏泄,功能减退则血行不畅;而脾主运化,具有生血统血的双重功能;肾主藏精,脾肾功能虚弱则导致精血不足,痰湿易生,脉道受阻[3~4]。因此,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与局部血气阻滞、积聚有关,亦与脏腑以及气血功能失调密不可分。而患者多有饮食失节、情志不畅情况,且病情缠绵,长期损耗,故其证正虚为本,瘀结为标。因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原则以益气固本、活血化瘀为主。本次研究中,笔者采用散结镇痛胶囊与内美通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美通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效果显著[5]。散结镇痛胶囊中的三七可以起到抗炎、止血、镇痛的效果,同时促进造血,调节免疫,抗血小板聚集,消除病灶组织,促进身体功能恢复;龙血竭可降低血黏度、抗凝血,同时还可以消肿止血,有助于内膜出血的吸收;薏苡仁益气,增强患者免疫力,抗凝血,抗血栓,降低血黏度,还可以止血、消肿;浙贝母具有抗菌、降低血黏度、抗凝血、散结之功效,可促进子宫复旧[6],这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原则相一致[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闭经及复潮情况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内复发率及妊娠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显著,可减少复发率及提高妊娠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1]董亚娜,潘文.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11,24(6):42-44

[2]马秀兰.自拟消癥止痛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J].甘肃中医,2011,24(6):53-54

[3]李萍,孙建萍.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痛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国医论坛,2011,26(2):52-54

[4]陆建英,董莉,谭蕾,等.朱南孙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举隅[J].西部中医药,2013,26(10):42-44

[5]邱锜敏,谈勇.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术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3,32(2):154-156

[6]黄惠玲.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不孕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31-39

[7]郑翠红,黄光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0,2(2):90-92

猜你喜欢

异位症盆腔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