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归活血合剂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5-12-24周玉林陈宏罗建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夹板肱骨患肢

周玉林 陈宏 罗建军

(湖南省长沙市第八医院 长沙410001)

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nerus,SFH)是一种常见的骨折,主要发生于小儿,尤其好发于5~12岁儿童[1]。若不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患儿容易发生肘内翻和缺血性痉挛等并发症,降低患儿生活质量,严重的影响患儿生长发育[2]。我院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了9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0例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男48例,女 42例;年龄 3~12岁,平均年龄(7.6±2.3)岁。骨折皆为外伤摔倒所致的伸直型骨折,其中桡偏患儿32例,尺偏患儿58例,无合并神经和血管损伤。患儿发生骨折后与手术间隔时间在6 h~3 d。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手法复位加手术治疗。首先采用中医传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若手法复位失败或者患儿为肱骨髁粉碎性骨折行手术治疗。手法过程如下:患儿取仰卧位,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需要麻醉及具体的麻醉方式,以右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尺偏为例,一助手固定抓握住患肢上臂,术者右手抓握住患肢前臂进行牵引,左手大拇指抵住肱骨内上髁,其余四指抵住骨折近端外侧,慢慢进行牵引,通过拇指与四指的一起用力,纠正骨折侧方移位后再屈肘,分别以拇指抵住患肢尺骨鹰嘴,另四指环扣肱骨远端,通过该方法可纠正骨折的前后移位。手法复位后,X光机证实骨折的手法纠正效果,采用屈肘90°进行固定。选用小夹板按照骨折部位塑型。内外侧板各一块,外侧长于内侧;前后采用“L”型夹板各一块,前侧更长,同时后侧板加用一个位置呈远高近低的梯形垫。固定后通过复察X线片,嘱咐患者定时调整夹板,同时注意患肢的血运情况,调整夹板的松紧度。拆除夹板后及时进行肘关节功能的锻炼。若手法复位后骨折恢复情况不满意或在夹板固定过程中出现再次移位,考虑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进行内固定,避免多次粗暴手法复位。常规麻醉后,患儿取仰卧位,肘关节外侧行弧形切口,在直视情况下进入骨折部位,清除血肿后处理骨折端,通过手法复位骨折后,采用2枚1.5 mm克氏针从外上髁与肱骨干呈45°经骨折线交叉到对侧骨皮质,再于尺侧内上髁闭合穿针[3],防止损伤尺神经,通过X线透视确定位置合适,折弯针尾后留于皮外,最后进行切口的缝合和无菌敷料的包扎,屈肘90°位采用石膏托固定,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术后第1天给予患儿当归活血合剂,主要药物为当归、生地、泽兰、川牛膝、威灵仙、伸筋草、续断、鸡血藤、五加皮、骨碎补。同时口服集成愈伤片,药物为黄芪、续断、枸杞、鹿角霜、骨碎补、海桐皮、当归、五加皮。

1.3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价采用以下评价标准[4]。优:治疗后骨折完全愈合,患肢功能完全恢复,肘关节屈伸受限少于20°;良:患儿骨折处对位良好,患肢功能基本恢复,且肘关节屈伸受限在20~30°;差:患肢肘关节的屈伸受限超过3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资料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表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的肘内翻发生情况 两组患儿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出现13例肘内翻,比例为28.89%;对照组出现21例肘内翻,比例为46.67%,两组患儿肘内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发生率最高的儿童肘部骨折,多由强烈的外力打击所致,如交通意外、跌倒等。由于肱骨下端的骨质结构较为薄弱,儿童仅为一薄片,发生者多为不稳定骨折,尤其是斜行骨折,在很小的旋转力的作用下即可发生折端倾斜,导致肘内翻。若治疗不当,骨折初期易出现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晚期易发生肘内翻畸形[5],影响患肢的功能和美观。通过合理有效的复位和临床治疗,及时纠正移位部位,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患儿肘内翻等并发生的发生,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3.1 治疗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首选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由于骨折复位对骨折断端是一种损伤,因此手法复位时应争取一次成功,避免多次粗暴手法复位。复位时纠正侧方移位后再纠正前后移位。手法复位失败,或者合并神经、血管的损伤条件下,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国内医学工作者认为切开复位有损伤肘关节关节囊的危险,对功能的恢复有很大影响,因此较少通过切开复位进行内固定。但在必须手术治疗的情况下,应尽量少剥离骨膜,避免损伤骨骺和软骨。于内上髁行经皮闭合交叉穿针时,防止损伤尺神经,以肱骨内上髁最凸点向远侧、向前侧各移0.2 mm作为穿针点。

3.2 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大多数患儿通过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后取得满意效果,少数患者由于复位后骨折对位较差患儿采用了手术治疗。这与我国医者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一致,首诊均采用中医传统复位疗法,通过及时的X线片的复查,监测骨折的对位情况。本研究90例患儿中82.22%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取得满意效果,但仍有16例患儿采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

中药治疗历史悠久,在不断的应用及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治疗体系,对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尤为明显。中药治疗不仅采用其特有的手法使患儿受伤的骨折复原,而且采用口服中药进行辅助治疗,可以使骨折周围的血管得以完整的保护。由于骨折会导致患儿的经脉受到损伤,发生血溢脉外,阻滞经脉导致患儿气血不通,阻碍了血液循环,肌肤发生肿胀和疼痛。而中药配方具有活血通气、舒筋活络、通络续筋、化瘀止痛以及养血补气的功效,直接作用于患处,增加了组织吸收,加速骨折部位的愈合,疗效显著。中药口服治疗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可以最大程度地治疗患者[6]。中药治疗不仅治疗患儿的局部骨折,更从患儿的整体身体素质出发给予治疗。早期通过内服中药,能够减轻骨折伴随的张力性水泡和血肿扩散,防止组织粘连和关节僵硬,中后期中药发挥止痛通络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患儿的血液循环,有效消散骨折部位的瘀血,加速骨折愈合。本研究中采用的当归等药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能够积极促进骨的生长,利于骨折的恢复。观察组患儿采用中药治疗后,患儿的骨折预后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李文利,李文国.提按手法复合结合中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3,5(1):101-102

[2]刘亮.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7):30-31

[3]熊国相,李侠.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54例[J].中医儿科杂志,2009,5(2):38-39

[4]刘祖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5):74-75

[5]郑重建,陈美雄,藩富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42例[J].海南医学,2011,22(7):69-70

[6]何耘.手法复位结合中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9):56-57

猜你喜欢

夹板肱骨患肢
专利名称:一种钼丝夹持电磁退火炉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