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43”手采茶园改建名优茶机采茶园技术
2015-12-24黄磊裘珺琳夏小欢付杰
黄磊,裘珺琳,夏小欢,付杰
(浙江省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绍兴 312003)
随着经济的发展,结构的调整,山区劳动力日趋紧张,采茶劳力日益短缺[1]。其中名优茶采摘粗放,大量优质新梢未能及时采摘导致资源浪费,茶叶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2]。劳动力的短缺直接影响到人工采茶成本的上升,据统计鲜叶采摘成本占茶叶生产劳动力成本的近70%,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影响[3]。机械采摘的高效率能有效解决名优茶生产高峰期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亦能在最佳时间及时采收,避免资源浪费,从而实现机械化采摘对名优茶的可持续生产[4,5]。绍兴作为浙江省的茶叶主产区,面积55万亩,其中名优茶的总产值占全市茶叶总产值的86%。本试验从名优茶机采茶园建设入手,研究在绍兴大面积推广的“龙井43”手采茶园改建成机采茶园相关栽培技术,为普及名优茶机采打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地:名优茶对鲜叶的要求很高,各种名优茶对原料的选择有不同的要求,绍兴地区以生产龙井茶为主,采摘鲜叶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标准。茶园是名优茶鲜叶的基础,建立符合名优茶机采标准的茶园是获得适制名优茶鲜叶的关键。试验选择树龄不大于10年的“龙井43”手采茶园2亩,茶园管理良好,具有绍兴地区手采名优茶茶园的代表性。
1.1.2 茶树品种选择:不同的茶树品种对机采的适应性差别很大,因此,选择适合的品种尤为关键。适宜机采的茶树品种选育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短时间内在大量的国家级无性系良种中选出适宜机采的茶树品种,对于名优茶机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试验考虑绍兴地区茶树栽培的实际情况,选取绍兴地区普遍栽种的“龙井43”作为名优茶机采试验对象,以便为茶农解决实际性的采摘用工问题。“龙井43”相比其他茶树品种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并且在浙江省得到了大面积推广[6]。
1.1.3 机采研究试验设计:设三次重复,田间布置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布置,每个重复的栽培面积为10.5m2。试验研究春茶的名优茶机采。
1.2 方法
1.2.1 名优茶机采茶园蓬面养护:试验地茶树为“龙井 43”,树龄 10年,生长旺盛。试验于2014年3月开始,离地80cm深修剪,2014年6月弧形轻修剪,以整齐树冠,维持茶树生长势,调节发芽密度,促进发芽。蓬面45cm以下的细小枝条、枯枝及根颈部徒长枝要清除掉,以减少养分的消耗和病虫的潜伏场所。
1.2.2 茶园肥培管理:机采茶园施肥的原则是重施有机肥。2013年10月以每亩300kg施基肥菜籽饼,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施催芽肥,在春芽萌动前一周施用,第二次追肥于春茶结束后进行,以补充春茶的大量消耗和保证夏秋茶的正常生长;第三次追肥于 6月中下旬进行,以补充夏茶机采试验后茶树的消耗。
1.2.3 采前蓬面标准芽叶组成调查:机采前每个处理设三个观测点观测蓬面新梢生育整齐度。每个观测点的面积为33cm×33cm。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标准芽叶[7]。从茶树一芽一叶期开始,每 2天观测一次观测点高于蓬面桩头的芽叶组成,记录一芽一叶、二叶、三叶、四叶等新梢的数量。连续观测20天,每观测一次机采一次。
1.2.4 机采芽叶组成调查:从每个处理随机抽取1/4的机采产物观测芽叶组成:分别记录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大于一芽三叶、单片叶的质量和个数,并记录不完整芽叶、母叶、桩头和杂质等的质量。比较不同开采时期,标准芽叶所占的比例,确立“龙井43”名优茶机采的适采期。
2 结果与分析
2.1 名优茶机采茶园的建立
名优茶机采茶园一般选择立地条件优越、环境适宜、土壤肥沃的生态茶园。茶园要求平地、缓坡地、双行条植茶园,大行距1.5m,小行距0.33m,以方便采茶机作业[8]。茶园生态环境,茶树品种需国家级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以保证所产名优茶的品质。选择“龙井43”成龄茶园 2亩,位于绍兴市高新区富盛镇绍兴市御茶村茶叶有限公司试验园,作为机采试验核心实验区,该茶园集中连片,茶园管理良好,茶树生长旺盛,树龄10年,周边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污染,常年人工手采名优茶,是该公司历年高产茶园。
2.2 茶园栽培与管理
手采茶园改建成名优茶机采茶园首先是要培育适宜机采的采摘面。由于采茶机分为平形机和弧形机两种,平形树冠中央部位新梢稀而壮,长势较两侧的强,而弧形树冠各部分新梢长势均匀。因此利用两种机型不同平面交替修剪,加速适宜机采采摘面的形成。一般来讲,平形树冠树幅增宽快,对于未封行之前的幼年茶树与更新茶树采用平形修剪,以便提早成园。试验重在把手采老茶园改造成适宜名优茶机采的茶园,对于生长势弱、多鸡爪枝、新梢参差不齐的老茶园来说,离地40cm重修剪,在封园前采用弧形修剪,同时提高茶园的肥培管理水平,增强树势,施足基肥并合理追肥,促进茶芽整齐萌发、持嫩伸展,使茶树蓬面平整,整齐划一,确保机采鲜叶的匀净与嫩度。
2.3 “龙井43”名优茶机采适采期确定
除了培育标准的机采蓬面,名优茶机采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机采时机的选择。试验规定以新梢一芽一、二叶为制作名优茶的标准芽叶,机采前平方尺框内的标准芽叶比例和机采后标准芽叶比例见表1。表中可以看出机采前树冠面标准芽叶组成与机采后实际获得的标准芽叶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从3月29日一芽一叶期开始,每隔一天观测一次,树冠面新梢标准芽叶比例逐渐降低,而机采后实际的标准芽叶组成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这是由于在春茶早期一芽一叶初展时,新梢芽头较嫩小,长度短,最下节间长度几乎为零,虽然一芽一叶比例高,但是机采后芽叶完整度较差,破碎严重。随着芽头最下节间长度的增大,机采后芽叶完整度逐渐提高,树冠面标准芽叶比例在85%左右时,机采后标准芽叶组成比例最高,达到50%以上。随着树冠面标准芽叶比例下降,一芽三、四叶增加,机采后标准芽叶比例下降。因此,“龙井43”名优茶机采的适采期为当机采前树冠面标准芽叶组成在85%左右时(大致为清明节前后),这为实际生产上提供了一个关键技术指标。
表1 不同采摘时期茶树标准芽叶组成比例
3 讨论
随着茶园劳动力紧缺,用工成本增加,茶园荒废日趋严重,茶园实现机械化采摘迫在眉睫。尤其是名优茶的采摘,在目前无法改变国人饮茶习惯的情况下,将名优茶手采改为机采不失为一重要研究方向。
名优茶的机械化采摘,最重要的是将手采茶园改建成适宜名优茶机采的茶园。绍兴地区“龙井43”茶园的普遍现状是直立生长、蓬面松弛、发芽密度稀疏、芽头肥壮、持嫩性好,而机采茶园对蓬面要求很高,要求蓬面平整、紧实,高于桩头的完整叶比例较高。因此,手采茶园改建成机采茶园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对茶树蓬面的修整,应根据实际茶园的情况来制定机采蓬面修剪的规程。试验地为成龄茶园,生长旺盛,因此一次深修剪之后需多次轻修剪,以达到名优茶机采的蓬面标准。
修剪后茶树损伤较大,机采相比手采又带去了大量青叶,在茶园的改造的过程中,及时补充肥料以满足茶树的生理需求,所投入的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9]。同时,增加茶园复合肥的使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勤除杂草,每次机采后需增加一次修剪,剪去机采后遗留的突出枝叶。
名优茶的机采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用工难带来的一系列矛盾,但是对于机采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目前从茶树蓬面改造、茶园管理、适采期等入手较为现实,今后还应在采茶机改造、人员培训、适宜品种培育、机采鲜叶分级筛选等方面加强理论研究。本文针对绍兴地区普遍栽种的“龙井43”品种进行机采试验,研究表明该品种名优茶机采适采期在清明节前后,因此对于明前的新梢可以适当进行手采,以达到最大茶园经济效益。
[1]毛祖法.机械化采茶的经济效益研究[J].中国茶叶,1992,(4):31-33.
[2]方实明.机采名优茶鲜叶的实践与思考[J].茶叶通讯,2014,36(3):114-116.
[3]唐小林.机械化采茶的利弊分析及发展前景[J].中国茶叶加工,2008,(4):10-12.
[4]钟兴刚,罗意.名优茶机采与机制的研究初报[J].福建茶叶,2007,(2):25-26.
[5]毛祖法.台湾茶园由手采改机采的配套技术与管理经验[J].茶叶,1990,16(4):32-35.
[6]李腊梅,马军辉,罗列万,等.龙井 43在浙江省的推广及效益分析[J].茶叶,2007,33(1):38-40.
[7]骆耀平,唐萌,蔡维秩,等.名优茶机采适期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8,28(1):9-13.
[8]夏锐,刘德和,殷丽琼,等.试述影响机械化采茶的关键因素[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12):63-64.
[9]陈雪松,汪益清,袁西.敬亭山茶场机采茶园大面积丰产综合[J].茶业通报,2009,31(4):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