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女性犯罪人人格和情绪相关性的研究

2015-12-24杨婕

法制博览 2015年19期
关键词:人格情绪

浅析女性犯罪人人格和情绪相关性的研究*

杨婕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46

摘要:女性犯罪的激增已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现象。本研究围绕女性犯罪人人格和情绪的相关性研究以期如何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的发生及再发生起到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女性犯罪人;人格;情绪

基金项目:*甘肃警察职业学院2014年院级科研项目《女性犯罪人心理状况调查》(项目编号:2014GJYXM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D917

作者简介:杨婕(1978-)女,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2005级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民警心理健康。

一、引言

女性犯罪是指由女性所实施的,与女性特有的生理或心理特征密切相关的,具有特定性和特殊性的严重社会危害行为。据我国司法部的官方网站数据显示,从2000年底至2006年6年间,全国在押女性犯人数平均每年增加15%,净增了3.9万名。作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现象,女性犯罪的激增已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消极影响,值得引起社会各界的警惕和关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影响女性犯罪的因素的研究更多地关注到影响犯罪形成的个体差异。2013年8月,课题组对某市女子监狱的250名在押女犯进行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二、工具

情绪智力的测查采用Schutle等人编制《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ETS)》,用以调查对象的情绪感知、自我情绪调控、调控他人情绪及运用情绪的能力。

人格的测量使用的是中国犯罪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COPA-PI)(正式版)。测验共122个项目,其结构是:效度指标2个和临床指标12个。

三、被试

某市女子监狱的250名在押女犯,在年龄层次上16-18占3.5%,19-25占23.9%,26-50占66.1%,50以上占2.6%;在婚姻上单身占41.7%,结婚占34.3%,离婚占21.3%;在受教育程度上,小学及以下占4.3%,中学占84.3%,大学及以上占10.4%。以下是调查对象在罪名、刑期和入狱时间的比例。

罪名百分比刑期百分比入狱时间百分比故意伤害和杀人9.13年以下14.31年以下16.1盗窃6.54-5年21.71-5年57.4诈骗11.36-10年23.55-10年13.9卖淫12.211-15年22.210年以上7抢劫7.416-20年0.9缺失5.7贩毒38.721年以上2.6合计100绑架0.9无期9.6其他12.6死刑死缓4.3纵火0.9缺失0.9强奸0.4合计100合计100

四、程序

2013年8月,课题组在监狱管理干部的引导和陪同下,向不同犯罪类型的在押女犯说明本次课题研究的科学目的以及在完成问卷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阅读指导语,进行集体施测,问卷由监狱干部全部收回。有250名被试参与调查,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处理。剔除20个缺失值超过11的个案,剩余230个样本,占回收总数的92%。进一步地,根据COPA-PI的效度指标(L分≤3,S分≤2)计算有效问卷有114份,占49.6%,最后对这些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

五、结果

(一)女性犯罪人人格维度和情绪维度间的相关性

注:**表示P<0.01,*表示P<0.05。

在人口学方面,年龄与犯罪人格中的P2聪慧、P5波动呈负相关,R=-0.163,P<0.05,与R=-0.162,P<0.05,受教育程度与P5波动、P9焦虑呈负相关,R=-0.131,P<0.05,与R=-0.146,P<0.05,刑期和入狱时间分别和P9焦虑呈负相关R=-0.168,P<0.05,与R=-0.145,P<0.05.另外受教育程度和情绪智力中的调控情绪呈显著相关R=-0.175,P<0.01.社会支持与P9焦虑(R=0.134,P<0.05)和P11变态心理(R=0.154,P<0.05)呈显著相关。

(二)犯罪人格维度对情绪维度的回归

回归模型R调整R2F标准化t显著性P4从属———EI情绪知觉0.2940.07810.587-0.294-3.2540.002P5波动———EI情绪调控0.2150.0385.445-0.215-2.3330.021

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比较:年龄、婚姻状况、经济实力、是否有前科在犯罪人格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在P10暴力倾向上,女性犯罪人的不同受教育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4.251,P<0.05,进一步的多重比较显示,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比中学(MD=1.42,P<0.01)、大学及以上(MD=1.11,P=0.06)暴力倾向更高。另外P10暴力倾向和家庭结构(家庭完整性)间存在显著相关,r=0.205,P<0.05,情绪智力与外倾性、神经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

六、讨论

(一)女性犯罪人犯罪年龄低龄化的情绪变化

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中国女性犯罪人的平均年龄为24岁;到了70年代,平均年龄降到21岁;80年代和90年代则为15—18岁。女性犯罪人的犯罪年龄发展趋势为低龄化。调查数据显示,年龄与犯罪人格中的P2聪慧、P5波动呈负相关,R=-0.163,P<0.05,与R=-0.162,P<0.05,这说明被试中女性犯罪人低龄化与性欲型犯罪有关,卖淫、强迫卖淫和容留组织卖淫的占12.2%,其情绪不稳定,焦虑,悲观。大量关于卖淫女及女性性犯罪的研究显示,卖淫女缺乏自控能力。从事卖淫的女性外向和情绪不稳定突出。性欲型女性犯罪人在人格特征上存在明显偏离,情绪激动、自控力差。而性欲型女性犯罪人对自己自身的认同度是不高的,因此在情绪稳定性上可能更不易控制和易敏感的。她们通常生活在长时间的焦虑情绪中,为自己的犯罪行为所不齿,但又不试着去改变,自己长期陷入矛盾和纠结中,处于焦虑情绪之中。

(二)女性犯罪人犯罪受教育水平差异性的情绪变化

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犯罪人受教育程度与P5波动、P9焦虑呈负相关,R=-0.131,P<0.05,与R=-0.146,P<0.05。可能是犯罪受教育水平与个人的自控力成正比。文化程度低的女性犯罪人,自控驾驭能力低,所以更多地倾向于外控性。

据此,本研究在P10暴力倾向上,女性犯罪人的不同受教育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4.251,P<0.05,进一步的多重比较显示,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比中学(MD=1.42,P<0.01)、大学及以上(MD=1.11,P=0.06)暴力倾向更高。就受教育水平低的女性犯罪人而言,当她们遭到不法侵害或受到某种威胁时,都会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愤怒、怨恨、失望、悲伤等等,而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为摆脱当前的不幸,在激情冲动之下,作出不理智的行为,导致违法犯罪。

(三)女性犯罪人对家庭完整性的情绪变化

婚姻和爱情一直是女性生活的重心。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犯罪人P10暴力倾向和家庭结构(家庭完整性)间存在显著相关,r=0.205,P<0.05。据2006年对甘肃省女子监狱1446名女性犯罪人的调查显示,故意杀人、伤害占全部案件的27.6%,在348名明确存在杀伤对象的情况中,排第一位的是丈夫,占38.2%,在所有被查者中,明确表示遭受家庭暴力的有549人,占全部取样的38%。女性性格柔顺,面对再大的压力都以屈服和忍让来承受,处理问题的方式上隐忍被动。基于上述特征,当她们心中的怨恨积累到一定程度,心理发生畸变,犯罪动机随之萌发,为泄愤而报复犯罪。

在女性犯罪人的心理研究中,现在关注最多的是个体最重要的差异变量——人格和情绪。女性犯罪人人格和情绪的相关性研究是女性犯罪研究的重要板块和延伸,也是对如何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的发生及再发生起到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晓雨.甘肃省女性犯罪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07.

[2]杨宏,刘涵.女性犯罪人的犯罪特征和心理特征的关系[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4(9):55-59.

[3]张保平,李世虎.犯罪心理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56.

猜你喜欢

人格情绪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浅论孟子“浩然之气”与人格养成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