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研究

2015-12-23王剑娜

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口译教学生态翻译学

[摘要]传统英语专业口译课程以演绎归纳型教学模式居多,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倡导创建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为中心的适应性选择,在翻译过程中做出“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翻译方法。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本科英语专业为研究主题,通过理论和实践分析,探讨本科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生态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生态化教学模式;口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60060041研究背景

全球一体化不断加深,使得我国对口译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口译这种即时、高效的语言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0年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外语专业教学委员会将口译课列为高校英语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高水平的口译人才[1]。该委员会英语组编写的《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规定口译课程的主要目标:了解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口译策略与技巧,掌握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和公共演讲技巧,并能在双语之间作出快速思维和反应,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在两种语言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大量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2]。

传统的口笔译教学中,教师或通过对某种翻译理论或技巧的传授,借助例证阐释、课外练习等方法促进学习者应用翻译知识,表现为理论演绎型;教师或强调翻译实践,比照参考译文评价学习者的译品,形成对翻译过程的判断,促进学习者归纳翻译知识,即实践归纳型。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学生实践为辅,翻译材料提供者、口译反馈者、评估者均为单一性的教师[3]。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的概念是学者胡庚申提出和发展的全新翻译理论。生态学指“研究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生物学分支” [4]。自然界中的“物竞天择”是生态翻译学的“生态取向”,即包括两方面内容: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的适应选择。翻译生态环境指原文、源语以及译语所组成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1]。译员在口译生态过程中,通过接受源语信息、结合对源语信息语言、文化、语境等多元信息的认知,在脱离源语外壳基础上,将其转化成译语。同时译员必须承担口译生态环境平衡的作用,适应口译生态环境,以实现“整体适应/选择度”的口译活动[5]。生态翻译学对翻译的本质、过程进行了全新的描述和解释启示教师从宏观上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建立口译生态教学环境,创建生态化课堂,“译者主导”、“译者中心”为核心理念,“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是倡导的翻译原则,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作出“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

笔者对近五年国内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发现研究多停留在基本的教学现状分析,对口译教学定位和目标、课程设置、口译教材、教学设备、学生自身实践等方面的研究,从跨学科译论(如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口译教学开展的研究甚少。多数教学研究缺少理论依托,对口译行为过程科学发展、关键要素、动态变化的阐述不够充分。有从生态教育的视角下的相关研究,如MTI口译学习模式[3]、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生态化思考[6],其以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或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同时,翻译生态学理论下对非教学内容也有相应指导与应用,如文学作品、特殊用途英语,包括委婉语、公示语的研究。本文将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以技能型本科英语专业为主体,以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对象,多元化评估取代单一总结性评估,探索适用于技能型本科英语专业生态化口译教学新模式。

2理论研究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理解翻译本质与内涵、翻译适应选择论的主体概念及其对口译的实质、行为过程、原则、方法和译评标准的诠释,学生在生态环境中适应与选择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从生态翻译学倡导的三维度(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入手,创建口译生态教学环境。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是课堂生态的两大要素,其中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生态主体。学生、教师以及课堂环境三个生态因素在合作与共生中使课堂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生态整体。

翻译生态学理论倡导口译学习者在口译生态环境中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选择”能力,在生态化口译教学模式中提出三种维度的训练,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以达到优化教学生态环境,建立和谐、自然的课堂生态系统。

第6期王剑娜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研究

教学研究2015

语言维通过夯实学习者语言听辨基本功、注重口译技能训练、加强口译输出/表达能力的训练。通过建立生态化教学环境,仿真口译情境、构建口译训练模拟生态环境,使学习者切身体验“汰弱留强”、“适者生存”的口译生态原则,不断地练习做出“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转换”,从而锻炼和提高其生态适应、选择能力。

文化维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强调口译生态环境下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教师注意将跨文化意识融入技能训练中,加强对学习者的文化熏陶,提高其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交际维通过设置口译实战训练方式,还原生态化口译模式,提高学习者心理素质,以达到精力集中、记忆力良好、遇到突发情况镇定、从容、口译策略的选择和目的语的转换与表达,顺利完成口译任务。

传统口译课堂的反馈者、评估者均为教师,生态翻译学采用“事后追惩”机制的教学评估与测试体系,实现评价多元化。这其中可以包括教师对于学生个体或群体的评价、学生对于口译话题和材料的评价、学生彼此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对于自身的客观评价等。口译学习者在多元化评价体系中可以及时、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并根据教师的建议和自己自查的结果,有效地修正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建立一个口译研究的生态学途径。

3研究方法与步骤

3.1教学思路、设计与实践

本文中生态化口译课堂是基于多媒体语音录播室课堂教学环境,科学合理处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为生态主体与生态课堂环境的有机整体结合。研究主体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12级英语专业02班,共30人,分成A、B两组,每组15人为一个授课班级,以保证学习者在课堂充分练习时间。本专业在大学三年级开设《英语口译》课程,每学期32课时,教材为《中级口译教程》。笔者在讲授过程中仅以《中级口译教程》为框架,根据不同话题、文体、难易度收集具有很高实效性的口译素材,如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APEC峰会欢迎会上的致辞、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互联网大会贺词、英国女王在法国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讲话、电影《星际穿越》影评、2014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对华人新年贺词等作为原汁原味、与时俱进的口译素材,使学习者切身理解口译课程的实时性、重要性。在生态化教学课堂中,由于口译现场的特殊性,学习者不易进行恰当的适应与选择,针对不同主题领域,教师应帮助学生构架术语集、句模集。

作为一门新的综合技能性课程,授课对象对口译概念、性质、过程、策略不甚了解,因此,以教师为主导,用2课时对其进行概述介绍。其余30课时,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技能训练采用演绎归纳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分析、反馈为主,学生实践训练为辅。课时安排为10课时,短期记忆训练(如影子跟读)、口译笔记训练各为4课时,视译训练、数字训练各为1课时,训练内容包括汉英互译,并介绍翻译中同化、异化等翻译技巧。第二三阶段采用生态化教学模式,总计为20课时。第二阶段,课上实战训练,即学生在没有课前(译前)准备的情况下,三人一组,包括教师播放口译材料、组员核对口译笔记,核查漏掉、错误信息相互补充、更正,组内互译、课堂展示、口译笔记展示、他组学生点评、教师反馈等几个环节。此过程中教师虽作为主要评估者,但反馈者为学生和教师两大生态主体,以实现学习者口译策略的选择,译语转换表达多样性;第三阶段,学生课前分组,查找议题相关资料,做好译前准备工作。课堂展示环节中,学生就话题、议题做有准备或即兴等发言,现场交替、接续口译,教师利用多媒体录播设备进行现场录音并回放、由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遵循“过程反思、事后追惩、译后扩展”等原则,帮助学生切身体会生态化课堂,提高其生态适应、选择能力,有效修正学习策略和方法。课堂活动多采用模拟联合国大会、TED Talk、观光导游介绍现场、记者招待会、欢迎宴会、商务谈判等生态化形式。此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作为评估者对口译任务进行综合打分,采用学生自评30%、学生互评30%、教师点评40%分值比例,打分项目相同。

3.2研究步骤

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用阶段测试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对比研究传统演绎归纳和生态化两种口译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1) 考试成绩比较。三次阶段测试安排在1~16教学周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考试题型相同,即包括英译汉单句30分、段落20分、汉译英单句30分、段落20分。采用多媒体语音录播系统,教师通过该语音系统播放考试内容,学生进行接续口译,教师对学生口译内容录音,考试结束后收集拷贝录音,进行打分。第三阶段中由于存在学生评估部分,学生自评、互评部分在录音回放后口译课堂现场进行,教师打分部分延续上述录音方式。考试结果分别对平均分、不及格人数、最高分、最低分以及语音语调、表述流畅程度、语言准确程度、语言优雅程度进行打分。具体数据分析见表1所示。

语言优雅程度:汉语作为译语时,学习者对汉语的运用程度,如成语、谚语、歇后语、古语等,译品中能否多呈现符合中文的押韵、节律、排比、四字格等语言习惯。英语作为译语,译者能否合理考虑和运用英语语言表达习惯、交际方式、传递文化内涵等因素。

各部分平均分显示:第二、三阶段采用生态翻译学教学模式的口译效果优于第一阶段传统演绎归纳教学模式。英汉互译过程中,语音语调为长期形成习惯,分数提高不显著。通过生态课堂环境创造的口译实训,使学生有较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因此公众演讲技能和表达流畅度有明显提高,语言表达准确率也较之传统教法有所改善。尤其第三阶段,增加的译前准备环节可以提高临场口译流畅程度。学生语言优雅文采程度也有明显提高,说明在“适应性选择”中,学习者学会较合理运用策略,多维度适应源语,并转换成译语,但这一部分得分率最低,也是今后口译教学中有待提高的环节。三个阶段的考试平均分及得分率基本呈逐渐上升趋势,这里不排除存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适应口译过程,以及学生作为最后一个阶段的评估主体之一,其打分存在不确定性,自评不准,防止面子威胁,学生间彼此打分普遍偏高等问题。

2) 调查问卷研究情况。为了考察新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笔者进行了问卷定量分析。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在学期末进行,调查对象为2012级英语专业02班,共30人,所有问卷全部有效。问卷就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材料、课堂氛围、学生语言及翻译能力、学生参与度、自主学习性、学习效率、学生性格等方面收集反馈信息。

调查数据表明,93%的学生认为生态化教学课堂氛围更好,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口译课堂实践中。86%的学生认为授课信息量增加,通过课前准备、课上讨论、学生之间反馈、教师反馈使信息量增大,比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的方式更受欢迎。66%的学生认为影子跟读法有利于提高其对听力信息的大脑短期记忆,多数集中在专业成绩中下游水平的学生,部分听力能力较强的学生效果不明显。56%的学生认为不会措辞、译语结构不清是口译难点,36%的学生认为口译中笔记是最大难点,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同学合作、同声录播反馈这种生态化教学方法有利于检查自身口译问题,提高口译能力,能够达到学习者最大化“适应性选择”。同时60%的学生也反映较之教师为主教学模式,生态化课堂环境设置过于注重形式而浪费课堂时间。

4讨论与总结

传统演绎归纳法主要以教师讲解、分析、反馈、评估为主,通过理论应用或实践归纳理解口译过程,学生对于翻译理论掌握较好、教学进度紧凑、课堂学习效率较高、较系统。问题反映在该教学环境下学生缺少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而且在教师反馈更正中,学生对口译学习压力较大,导致不能顺利完成口译任务。

生态翻译学科学地提供教学理论和教学思路,宏观上有效培养学习者双语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百科知识、工作语言能力,其优势具体体现在:首先,生态化教学模式有效地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过程中,激发了对口译材料的深入理解和译语对比性、多样性产生,增加的译前准备,使学生对实战口译内容有充分了解和认知。其次,生态化教学增加学生课堂及课外的参与度,在学生和教师都准备较充分的前提下,该模式不仅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更能有效地参与课堂互动,而且大大提高起学习自主性、创造性。第三,生态化课堂创立,多媒体录播系统的应用,使得任务中的口译学习者切身体会口译现场的紧张气氛,有效提高学习者心理素质,使之能够精力集中、保持良好记忆力、从容镇定选择口译策略和译语的转换与表达,顺利完成口译任务。多元化评估方式使源语和译语之间由于语言结构特点、文化差异、个人喜好而造成译文多样化,让学生在检查他人口译中常出现的问题时,反思自己的优劣,客观评价口译任务完成的质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达到有效、良好的口译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生态化课堂的创立需要口译学习者良好充分的配合,如不能充分准备译前任务,由于学生语言能力限制、心理因素、缺乏跨文化意识,容易造成课上不能保证质量完成任务,这就需要口译教师在建立生态化课堂时,需要系统化、细致化、全面化。由于主动参与性所致,会造成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度高于能力弱的学生,造成两极分化的不良效果。生态化口译课堂临摹实战口译情景,促进非智力因素培养。但口译学习者仍存在译语结构不清、措辞混乱、口译笔记记成听写笔记等诸多问题,有待于口译教学研究者继续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爱娜,曹佩升.口译训练模式之生态翻译学诠释路径[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3946.

[2] 张丽云.口译研究新视角—生态口译模式[J].外语电化教,2011,(2):7678.

[1] 邓媛.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依托项目的MTI口译学习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9):7780.

[4]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1315.

[5] 黄威.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口译模式生态化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2014,(6):140144.

[6] 任丽.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的生态化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2012,(3):6972.

猜你喜欢

口译教学生态翻译学
刍议高校口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口译教学实证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景区公示语现状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高职英语口译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探索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地方本科院校口译教学现状与应对方法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品长存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