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型大学的人文精神培育探析

2015-12-23朱卫华晏麓晖胡其高谭清华

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研究型人文精神

朱卫华 晏麓晖 胡其高 谭清华

[收稿日期]20150508[基金项目]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U2013026)

[作者简介]朱卫华(1977),女,河南商丘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教育创新。[摘要]从某种意义上,大学是社会的精神引领,但而今大学对人文精神的塑造和关注渐进式微,典型表现为过分关注科学技术进步、人生价值观的偏离以及缺乏创新动力等,人文精神的缺失日渐成为履行教育使命目标的重要羁绊。在“人类生存与价值的关怀”这一普适的人文精神框架下,研究型大学的情境赋予了人文精神更为具体的内涵,即融合科学求真精神、塑造自由人格精神和培育学术创新精神。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新生研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探讨新生研讨课与人文精神重构关联性,阐释实施人文精神重构的新教育模式,并论证了这一教育模式对人文精神重构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研究型;人文精神;新生研讨课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6000104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信息以及教育呈现全球化的趋势,在以增强经济实力为核心价值的发展模式下,科技和知识为主的产品日益成为市场效益的来源和支撑,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型大学日益成为市场追逐的“孵蛋器”,而与此同时,急功近利的市场经济原则也逐渐渗透到大学的教育和管理之中。残忍杀害同学的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虐杀小猫的复旦研究生张亮以及用硫酸泼伤黑熊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一幕幕的社会问题折射出了现代大学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某些弊端,当人们在唏嘘不已时,更多的教育界学者在反思和试图回答一系列问题,比如:大学教育的使命目标是什么?大学体现科学价值的同时,其人文价值缘何陨落?如何重新构建大学“人文精神”?1研究型大学的人文精神内涵及构成

1.1人文精神的内涵

普适意义上的人文精神内涵,学术界普遍取得共识的观点,认为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1]。比如,袁伟时分析了人文精神的构成要素:重视终极追求、高扬人的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和理想的实现、谋求个性解放和坚持理性[2]。朱立元认为人文精神是对人性全面的关怀对人的全面价值给予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3]。徐之顺认为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维护和追求[4]。孟建伟认为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自由、解放和幸福为终极目的[5]。刘向军认为人文精神是与宗教神学相对立的世俗精神,是与科学精神相对应的主体精神[6]。1.2研究型大学的人文精神基本构成

与普适意义上的人文精神相比,现阶段研究型大学的人文精神是立足于教育活动基础上、在知识传递和精神塑造的不断融合中发展起来的,虽然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的烙印,但同时具有自身特有的内涵与构成,是人文知识、人文情感、人文修养和人文追求在不同层次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科学精神、自由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集成。

1)融合科学求真精神。所谓科学精神,是从科学研究中凝练和提升出来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体系,是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变更自然活动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征,是人类认识自然活动及其成果的升华[7]。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金字塔顶端的研究型大学,其教育活动即是科学知识传递和创造的过程,科学研究是在既定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伦理约束下进行的,人文精神在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活动中不断渗透,有助于以反思的眼光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审视社会现象,强调社会责任,充分发挥科学知识理性工具的作用。

朱卫华晏麓晖胡其高谭清华

第6期研究型大学的人文精神培育探析——基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新生研讨课教学实践

教学研究2015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决不仅仅是为了工作,还可以丰富个人的精神生活,教育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成为劳动力,还可以让人获得真正像一个人生活的丰富的精神世界”[8]。而这个融合学术科学精神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则构成了研究型大学人文精神的基本组成之一。

2)塑造自由人格精神。著名哲学家冯契先生认为“自由的实质是人通过实践活动,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并自觉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解放自己的过程。人格是承担理想的主体,也是实现理想的结果。而自由人格就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反复过程中,理想化为信念,成为德行,就是精神成了具有自由的人格。”[9]然而,当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迅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科学求真的路上越走越远,人类对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认知开始异化,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教育这类特殊的社会活动中,工具性的教育开始大行其道。而实质上,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大学》“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责任不仅仅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也同时承载着道德的传承。其塑造的人文精神就在于发扬人性之善,培养健全人格,修己立人,推己及人,化民成俗。

1929年,国学大师陈寅格先生提出“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这不仅仅是陈寅格先生心目中的大学精神,同时也是现阶段研究型大学人文精神的基本组成之一。

3)培育学术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如何能够让“民族禀赋”得以传承?大学教育在其中担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它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Science》或《Nature》等知名杂志上SCI文章的数量、科研经费等这些显性指标,更需要培育浓郁的创新氛围,产出创新人才和原创成果。

这些创新活动的积累和沉淀,将内化为人的精神素质,积淀为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人们的活动,激励人们打破陈规、激发潜能,并产生更大的生产效率。创新精神就是对人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倾向的总称,是由多种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整合而成的精神状态[10]。这种生生不息的创新精神,是研究型大学人文精神的基本组成之一。2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与人文精神重构的关联性人文精神重构并不是简单的增开人文素养课程,如果继续沿用传统式的“教与学”模式,课程结束后,学生在意的是成绩,老师在意的是业绩,教育的结果是培养了很多有知识有文化的“野蛮人”。人文精神的培育如春雨润物般,悄无声息但又充满活力,如何能够在科学知识的吸纳过程中又潜移默化的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呢?诞生于19世纪末美国大学的新生研讨课为人文精神的培育提供了契机,两者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新生研讨课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美国学者研究表明:成功的大学生活大多取决于新生的第一年经验[11]。新生经历“学习知识、经历认知”的重要阶段,为实现人生定位、学习目的以及学习方式上的多重转变,需要抛弃掉原有的课程理念,以探索和研究为教学基础,融合“为人”教学和“为学”教育,共享自然科学的乐趣,培养学术品质、感悟人生真谛以及领略名家教授治学风范,这是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的培养目标,这和研究型大学体现的人文精神内涵——融合科学求真精神、塑造自由人格精神和培育学术创新精神是一致的。2.2人文精神的渗透丰富了新生研讨课课程内容新生研讨课课程内容不拘泥于教科书中的条条框框,而是紧紧围绕着前沿的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问题而展开,而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业者认识到,大学不仅仅是培养科学家、工程师的地方,更应该是培养人格、塑造精神、宣扬理想的地方,基于此,将工程哲学、工程伦理、道德责任和自我认同等人文精神的内容渗透进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后,丰富了新生研讨课课程内容的同时,也无形中重构了人文精神。3案例分析——基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新

生研讨课课程实践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是军队典型的研究型大学,“理想信念坚定、军事素质优良、科技底蕴厚实、创新能力突出、身心素质过硬”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此目标反映了完整意义上的人才的概念,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具备精深的科学素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开设了新生研讨课程,恰恰架设起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融合的桥梁,在进行科学真理探索的同时,也实现了大学人文精神重构。面向2013级、2014级科大学员进行了新生研讨课的问卷调查,调查回收问卷1500余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87.5%的学员新生研讨课对促进自身理想信念的坚定、人生的长远规划等大学人文精神的重构具有积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双向交互的教学方法、不拘一格的教学内容——培育科学求真精神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解读大师,品味控制——把握控制科学的思维方式”新生研讨课课程为例,课程设计从Lyapunov、Kalman等控制大师在控制领域的成就出发,让学员体验控制大师的创造历程,创建控制充斥生活的教学情境。比如,结合两个具体形象的例子,让学员感受几何在控制中的作用,说明控制对数学的广泛需求;从倒摆控制解读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的威力等;教学中,以小组讨论、研讨、分享等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插入游戏、辩论、案例、数据分析等环节。教师走下讲台,走向学员,以平等的身份相信和欣赏学员,通过学员和教员之间的质疑、责难,学员之间的开放、互动式学习和自由讨论,师生共享科学发现的成果和乐趣,在领悟人生、科学真谛的同时,培育科学求真精神。3.2自由轻松的教学氛围、网络资料的共享交流——塑造自由人格精神美国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视野的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教师与学生的物理距离增大势必带来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加大、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下降等问题。在调查中发现,科大的新生研讨课班级人数基本控制在20~30人之内,教学实施地点分布于教室、实验室、工厂、教学基地等,借助网络、电子邮件、音频、视频等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网络资料的共享与交流。比如,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解读大师,品味控制——把握控制科学的思维方式”新生研讨课教学过程中,组织参观实验室和机器人创新基地,通过与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现场交流等方式,让学员切身感受自动控制的魅力。

另外,考虑到科大学员是当代军人的这一特殊性,他们走出校园后,大半青春都要奉献于真实的部队生活中,远离繁华与喧嚣,甚至可能还需要长年累月的忍受寂寞和孤单,而大学校园生活是他们重要的人生转折期和过渡期,在大学期间合理的定位人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而教员担当着教授、导师、学者和朋友的多重身份,在科大很多新生研讨课课程的背后,都始终贯穿着“一片丹心身许国”的精神理念,比如,会邀请武器设计师来到学员中,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解读控制设计背后的故事,学生在了解自动控制应用的同时,也被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默默奉献和无私付出所鼓舞和感动。3.3以科学问题为核心的质疑和批判——培育学术创新精神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对中国大学教育的忧虑和批评发人深省,他不无遗憾地说:“我们的大学应该怎么办?为何中国大学培养的人才创新力不足?”[12]而钱老的忧虑正是新生研讨课这一教育新模式所着力解决的问题,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在选修过新生研讨课和未选修新生研讨课的两类学员群体的对比调查中发现,在选修过新生研讨课的学员中,75%的学员对各类学科竞赛比如国际数模竞赛、ACM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等充满兴趣,在学科竞赛中,通过调研、系统分析、方案拟定、结构设计、动手制作、装配调试等一系列的环节,将知识创新性地运用于实践中,从而激发学员潜在的创新潜能。

创新以质疑、批判为前提,慎思为基础[13]。在科大的很多新生研讨课中,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比如,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化学改变世界”新生研讨课中,将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穿插在课堂中,如“液晶为什么会显示图像?”“怎样存储信息——从照相胶卷到U盘?”同时也会将各个学术派别的学术观点分别展现在课堂中,特别是目前在学术界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求,培养学员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领域提取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的能力。4结论与建议

斯坦福大学“人文学科导论”课程所提出的观念,“那些掌握高技术的人们,他们能摧毁我们这个世界,能污染我们的地球,能组合成新的基因来生产新的生命形式,但他们只懂得如何画指数曲线、如何使用试管,而对其他一无所知,那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世界!”[14]在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愿景中,既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同时也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通过对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教学实践调查,新生研讨课这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将知识内隐的方法、态度和精神加以阐释,并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知识产生碰撞后,内化为学生的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但是,新生研讨课在我国仍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其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技术支持以及组织保障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可谓“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戴艳军,王卫,房宏君.科学与人文精神的交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5053.

[2] 袁伟时.人文精神在中国:从根救起[J].现代与传统,1994,(5):3453.

[3] 朱立元.试论当代“人文精神”之内涵——关于人文精神讨论之我见[J].学习与探索,1996,(2):2833.

[4] 徐之顺.论人文精神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南京社会科学,2007,(5):4549.

[5] 孟建伟.科学与人文精神[J].哲学研究,1996,(8):1623.

[6] 刘向军.人文精神的三种含义及现实意义[J].理论界,2001,(1):5659.

[7] 杜也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综述[J].哲学动态,1999,(10):7883.

[8] 杜军,刘振宇.研究型大学德育教育价值探微[J].2011,(1):3539.

[9] 冯契.智慧的探索[J].学术月刊,1999,(6):4347.

[10]颜晓峰.论创新精神[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1722.

[11]Upcraft M L.The freshman experience[J].San Franciso:JesseyBass,1989:4554.

[12]王学一.对新生研讨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26):125126.

[13]赵慧.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意识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4,(2):15.

[14]郭丽萍,韩良.国外工科新生教学实例分析与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170177.

Thought on cultivation of human spirit in researchiented university

—Based on freshman seminar practice i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ZHU Weihua,YAN Luhui,HU Qigao,TAN Qinghu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Commander Office Based Institute of Education,Changsha,Hunan 410003,China)

AbstractIn a sense, the university is the spiritual guidance of the society. Howeve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human spirit is located in the secondary position in the university. Absence of humanistic spirit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too much attention t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deviation life values and lack of innovation and motivation and so on. Indeed, Lack of humanism is becoming the huge obstacle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In the universal human spirit framework, the researchriented university gives more specific meaning: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trutheeking spirit, shaping the free spirit personality, foster academic innovation. In the freshman seminar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we discuss reconstruction between the human spirit and the freshman seminar, study the new education model and demonstrate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new education model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human spirit.

Key wordsresearchiented;human spirit; freshman seminar

猜你喜欢

研究型人文精神
高中思政课的课前演讲探索与实践研究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研究型教学在职业院校的应用困境及原因探析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思品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分析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
发酵工程实验课改革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