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探析

2015-12-23王丽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5年11期
关键词:呼啦圈动作技能

王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发展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手段和重要途径,而教师有效的指导行为无疑是幼儿在动作发展和技能掌握过程中的强有力的推手。“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句话几乎每个幼儿教师都会随口而出,但真正地实施起来却发现难度较大。为此,笔者和大家一起来探析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行为,发掘有效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保安式”指导

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有学者指出,幼儿园有必要把孩子的兴趣引向户外,让孩子接触户外自然,充分体验户外活动的快乐。体育活动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强的特点,幼儿参与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但是,由于空间大,幼儿完全释放自己,任意奔跑,恣意玩耍,有时不会顾及周围情况,户外也就成了意外多发的场所。于是,很多教师出于一种保护欲,首先想到幼儿的安全,在指导时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话:“那里不准过去!”“这个不许玩!”等,画框画圈地限制幼儿活动。

(二)“法官式”指导

户外体育活动不仅仅是发展动作技能、增强体质的活动,它也是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发展的载体。在玩耍中,幼儿们三五一群自由组队,难免会发生摩擦,产生小矛盾。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教师都习惯于当“法官”。一旦有幼儿告状行为,她们喜欢评定“这个对的”、“那个不对”,习惯把幼儿的行为认定为对或不对两个极端,而错过了一次次可以提升幼儿经验和动作发展的机会。

(三)“牧羊式”指导

在现实中,户外体育活动仅仅成为教师提供器械,幼儿随性而玩的一种活动,对于活动过程中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放任自流。胆大能力强的幼儿善于挑战,多种能力会得到提高,而胆小能力差的幼儿则止步不前。此时的教师正在眼观六路,只关注是否有不安全因素产生,没有想到及时介入引导。待时间一到,大呼一声:“我们收拾好器械回教室里去了!”在这种情况下,能力弱的幼儿充其量也只是和器具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又何谈动作技能的发展、多种能力的提高呢?

二、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一)凸显支持行为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那就有必要给幼儿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一些条件(显性和隐性),为幼儿的学习做强有力的支撑。

1.关注幼儿特点,优选活动内容。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儿童动作发展提出三条目标: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因此,选择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内容是对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动作技能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实现体育目标的有力保证。幼儿的走、跑、跳、投、爬等基本动作虽已基本成形,但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都比较差,动作的整体形态还显得较为笨拙。通过设有灵巧训练内容和制约机制的体育活动,可以使各项基本动作的发展逐步朝着准确、协调、熟练的方向转化。既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也促进了幼儿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消除了一些不安全因素。

有的孩子在跑跳之后,往往满头大汗了还在继续运动。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上要注意活动量的巧妙搭配。如在跑跳的同时,可以增加走平衡来缓解运动量,也可以通过谈话讨论引导孩子去关注运动中的安全问题。

而“好玩”则是实现体育目标的首要条件。一个活动是否能达到所预设的目标,关键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因此,为幼儿提供足够丰富的自选空间,让孩子尝试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探索和创造,既有助于幼儿锻炼身体,又能增强运动的趣味性。

2.重视幼儿发展,合理规划场地。

通常,幼儿园户外场地有塑胶、草地、砖地、水泥地等质地,在考虑适合幼儿的动作技能发展时,要考虑到地面材质特点是否适宜发展动作技能,不能因为场地受限而影响发展。例如拍球活动需要硬一些的地面,四散跑可以考虑到塑胶地进行,推拉车可以安排在水泥地上进行。经过场地规划后,既让幼儿的动作技能有了充分发展,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不安全几率。

3.追随幼儿活动,巧妙摆放器械。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投放了较多供幼儿选择的器械,幼儿在教师的辅导下,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同伴,全面锻炼身体,提高体能。这时,总会出现有器械被“冷落”的现象。如一次在某幼儿园户外活动时,教师提供了呼啦圈,多次招呼幼儿过来玩,可却无人问津,教师也参与去进行跳跃,可排成一字型的呼啦圈还是静静躺在那里。一会儿,另一位教师过来把呼啦圈摆成圆形、三角形、S型。很快,一些幼儿被吸引了过来,他们尝试着、跳跃着,而且还自己动手摆放出多种形状,玩得不亦乐乎!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原因:几乎每次玩呼啦圈首先想到的是练习跳圈,在摆放时通常思维是连成一条线,一字型摆放最为常见。对幼儿来说没有新鲜感,不足以吸引他。而摆放出不同的形状后,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新鲜感,有挑战性,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再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教师事先摆放了三条长凳子,一字型摆放,让幼儿练习平衡。可总有几个幼儿不管老师怎么鼓动,都不敢尝试。于是,老师重新摆放了长凳子,把它靠到了墙边。再去鼓励那几个幼儿试一试,那几个幼儿果断上去了,一旦感觉走不稳就会去扶一下墙。从以上可见,当运动器材所要求的动作难度较大时可以通过调整摆放场地适当降低动作难度,帮助幼儿缓解紧张畏惧的心理,让能力弱的幼儿也能大胆接受新的挑战,促使其动作的发展。

(二)彰显合作引导

教师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捕捉最佳契机,积极介入引导。

1.适时适度介入。

在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教师过多限制或放弃指导,都不利于幼儿个性健康良好的发展。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会有效地调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适时、适度地指导也正是《纲要》精神中“尊重幼儿”这一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如在一次玩球活动中,老师发现一群幼儿突然围在一起不动了。上去一看,只见一幼儿抱着球坐在地上,另几个幼儿围成一圈,七嘴八舌说个不停。原来是几个幼儿在玩抢球游戏,发现一幼儿老把球抱在怀里,根本无法抢到很不高兴,纷纷指责。老师询问了情况后,和幼儿一起讨论,定下三条游戏规则:拿球的人不能抱球不放,要用一只手不停拍球;抢球的不能用两只手,也只能用一只手抢;不能推人。于是孩子们又开始投入了游戏。分析可以看出,幼儿自主形成的游戏还缺少规则的支持,在游戏中容易出现困惑,游戏进程受阻。当老师发现后,马上引起关注,但她并没有立即介入,而是较好地把握了教育时机,静观其变,留给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直到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才介入其中,引导幼儿讨论制定规则,保障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2.玩伴角色介入。

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教师成为旁观者或提醒者,作为教师自身的积极参与更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兴趣和质量。对于幼儿来说,学习运动技能技巧的关键是模仿,因此,教师可以以玩伴的身份参与活动,亲身示范,为幼儿模仿提供范本,这样的参与,既有利于解决活动中的技巧问题,又大大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激情。其次,“玩伴”还可以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幼儿一物多玩,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一个呼啦圈不仅是用来转的,还可以是跳的,可以连环套着当车跑,可以立着当圈滚,充分发挥幼儿运动中的创造力。

3.有趣的语言介入。

教师介入活动的语言表达一定要简练,把时间留给孩子们。可用幼儿喜欢的纸球宝宝等之类的角色语言,也可以用幽默的语气来调节气氛,获得孩子们的喜爱,也可以制造语言情境,给幼儿活动的动力,这样孩子们更能深入角色,活动的量就能达到。

我国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在《我们的主张》中指出:“我们主张幼稚园中第一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在指导户外体育活动时,不应该再是“保安”、“法官”、“牧羊人”,而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运动器材、自由结伴、自主运动,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从而发展幼儿走、跑、跳、爬、平衡、投掷等基本运动能力以及探索和创新能力,激活幼儿潜在的心智,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猜你喜欢

呼啦圈动作技能
彩虹
山的呼啦圈
动作描写要具体
系外行星那些事——“呼啦圈”法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