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加快培育现代农民

2015-12-23周汝琴葛汉勤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农村劳动力江苏省

周汝琴 葛汉勤

摘要:针对江苏农村普遍存在着劳动力资源逐渐减少,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等现状,提出了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建立为农服务平台、制订适合现代农业的土地流转和相对集中的政策等措施,并且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农民队伍,逐步解决这一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农业;农村劳动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现代农民;培养;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0-0573-02

近年来,农村大量高素质人才都不再从事农业劳动,转而从事其他行业,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通常都是些年纪较大的、学历较低的农民,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对生产者的要求[1]。 只有加快培育现代农民,才能确保都市型“现代农业”由“现代农民”来支撑,确保农业科技成果通过“现代农民”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 江苏省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现状

江苏是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在产业间、地区间转移的力度加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数量在逐年减少[2],相对于农村的当前需求,仍然有大量富余劳动力,但着眼于未来,整体素质和结构性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1.1 农村劳动力资源逐渐减少

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当前全省农村劳动适龄人口(男16~59岁,女16~54岁,下同)为2 00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5%[1],按照10年总转移1 800万推算,年增转移180万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第一,近年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流转方兴未艾,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全省人口城市化率年上升1.5百分点。第二,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的加大,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镇落户就业,农村青壮年人数逐年降低。第三,近年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农村学龄人口进入大中专院校的人数增加,农村青少年人口减少。

1.2 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

1.2.1 老人、儿童多 受人口控制政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年龄结构呈现新的特点:一是低年龄人口比重低。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中,16~29岁的人口占20%,年下降0.5%。二是中老年人口比重高。40岁及以上人口占50%以上,年增1.5%[1]。这部分人口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往往缺乏一技之长,但却是种养的主力军。三是青年人口比重下降。30~39岁虽然占到21%,但人口流失严重,年下降0.6%。

1.2.2 妇女、残疾者众 自2005年起农村男女比例逆转,女性增长的速度快于男性,女多男少。特别是在20~39岁劳动适龄人口中,男性人口比女性少,性别比在75%~85%之间[1]。这主要是因为该年龄段人群中,男性人口多数进城务工,而女性人口到了婚育年龄时,大多选择返乡结婚生子,使得性别比下降到最低点。农村残疾人,除极少数有技能者外,基本都在农村。

1.2.3 受教育程度低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9年制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普及,成人教育得到广泛开展,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全省人口的文化素质,但高中以上基本不待在农村,初中教育也能进城,尽管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务农者一半以上只接受了基础教育,1/3强的人口未完成基础教育,大量的人口未接受高中及以上的教育,劳动适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高于8年,不足初中毕业的水平。

2 农村劳动力存在的问题

2.1 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江苏省10年前的2 300多万适龄农村劳动力(男16~59岁,女16~54岁,下同),经过10年时间变迁导致的分化,数量上大量减少,质量上没有多少提高,21世纪80、90年代后正常的独生子女惯宝宝,即使少数仍在农村的,也不会去从事农业劳动,农村劳动力主要是残疾人、超生女孩以及50、60乃至70岁仍在坚持劳作的老人[3]。现代农业需要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目前的这类劳动大军根本无法适应。发达国家每户能种植万亩,养几万头、十几万羽,与我们的种植几亩、十几亩、几十亩,养几十头、几百几千羽,不在同一平台上。现行的农村土地政策和劳动力队伍完全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而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走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2.2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现代农民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真正进入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新阶段[4]。现代农业科技化、机械化、产业化、市场化等发展特征迫切要求农业朝着系统化、规模化、复杂化、多元化方向发展[5]。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现代农民支撑,就农村劳动力现状,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必须加快培育新型的现代农村劳动力,才能确保都市型“现代农业”由“现代农民”来支撑,确保农业科技成果通过“现代农民”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是要加强县(区)、镇、村3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建设,重点落实“一个衔接、两个覆盖”,即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到镇,努力实现镇村级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100%。二是要稳定农技推广服务基础性保障,加快构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竞聘上岗、培训交流、考核评价等管理机制,培育“一专多能型”农技推广服务人才。三是要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社会机构的作用,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技推广服务,有效解决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千米”问题。

3 培育现代农民的对策与措施

3.1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

农民是科技创新成果的接受者,农民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科技推广的成败[6]。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他们是否采用农业新技术[7]。高新农业技术在可能带来高产和低成本的同时,也存在因技术使用过程中的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所引发的风险。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民获取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其辨别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的顺利开展。endprint

高素质的农民队伍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人才保障。定期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根据农民的实际技能需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和现场教学,对文化较低的农民以实用技术培训为主,使其快速致富;对有初中以上文化的农民,教给他们一定深度的农业知识,使其成为农业生产的骨干;对有较高文化的中青年农民,进行长期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和经营能力,使其成为农业专业户和中坚力量。同时还要积极整合农业科研教学力量,加大投入,健全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建成一批布局合理、设施良好、教育水平高、受农民欢迎的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对新科技的需求和应用能力。

3.2 建立为农服务平台

建立为农服务平台,主要任务是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目的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农民增收[8]。服务平台可分为4个服务区:(1) 信息化服务大厅,在这个区域内可以通过电子触摸屏、LED 滚动屏、双向视频咨询系统、电话语音咨询系统、信息机、科普游戏等方式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和信息查询;还可以通过电子种植养殖档案系统,把辖区范围内农户的农产品生产情况传递给中介组织和消费者。(2) 当地特色农产品展销及农资销售大厅,主要向农民提供优良的籽种、肥料、农药、农机等先进农业生产资料的服务。(3) 为农民培训和学习用的教室,在农业生产发展中遇到的最关键的问题则是技术和良种,缺乏资金和市场经验也制约着农业生产和发展,希望通过政府举办免费实用技术培训班来提高生产技术和市场营销能力。对目前一些地方举办的培训班时间短、操作性差等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多组织农民实地考察学习,掌握农业实用技术。而基层农技人员则希望对他们加大培训,更新他们的农技知识,以便有效地服务于广大农民。培训老师主要是农业专家和那些经过专业学习的大学生来给农民授课。(4)在服务平台内摆放的电子触摸屏上,可以设置有农民信息档案的选项。在这一个小小的档案中,养殖者的文化程度、养殖科目、养殖规模、养殖时间、预计价格等项目可以全部设置到位,对辖区内农民的信息资料进行建档。通过这个就可以对辖区内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真正把种植业、养殖业等所有信息都采集起来,通过先进的工具和手段进行管理。这样的信息化基地有2点作用,首先推动了政府的管理更精细化、更效率化,其次为农民提供了一个从生产到销售全方位的服务平台。

3.3 制订适合现代农业的土地流转和相对集中的政策

农村土地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和行业效率,也关系到中国农村的政治稳定。我们的党已清楚地认识到这一重大问题,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农业土地制度改革已列入重要议程。就现行制度而言,究竟有哪些具体制度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其困境又何在呢?都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应当在党的中央全会制订的政策框架下,立即制定有关贯彻落实措施。

3.3.1 思想要解放 解放思想最要紧的,要重新认识土地制度改革的意义。对城市土地,不仅要“居者有其屋”,还要“居者有其地”。无地何以有屋?对农村土地,要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土地财产权。中国法权上的集体所有制是“社区共同共有产权”,而经济研究表明,农业生产适合采用“按份共有产权”或“私有产权(使用权)”。按照这个要求,要实行多元化的土地产权制度,将农业生产用地归于农民或农民按“按份共有”原则组织起来的合作社;将少量土地作为“公地”,按“共同共有”原则归集体或社区所有,而宅基地使用权则完全归农民拥有。

3.3.2 管理要精细,实现城乡规划的法制化、民主化 每一级政府都应基于公共利益和人民需要确定规划内容,并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表决,确定为一定级别政府的法律文件或地方行政规制[9]。实现精细管理还要制定一系列针对物业、人口居所、建筑设计、景观塑造等公共领域问题的解决办法。

3.4 逐步培养和优选合格的现代农民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逐步有计划地培养一支适合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农村劳动力队伍,这是各级政府现在就应当提上议事日程的大事。要根据年轻人的爱好,培养出系列理、工、农、医、师合格专业人才,组成镇或中心村的领导集体和专业操作人才队伍。以一个个现代化镇、中心村为居民点,实行种、养、加、运一条龙农业生产模式。根据地理自然特色,形成一县一品、一镇一品和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就地就医、就教、就业的“三就”幸福生活模式,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也是农村“中国梦”的归宿[10]。

要逐步形成2个共识:一是城镇化的新共识。城镇化不是把农村人机械地合并到城市中,而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业的集约化,住房的更新等,零散的农户向医、教、金融和其他三产服务业中心自然集中,以产业为纽带,吸引外地公民来汇聚,从而形成中心市镇,使绝大多数人过上城市生活,这才是城镇化的内涵。二是逐步实现当农民是要有资格的新概念。现在进行的大学生村干部选拔,实际上是这一步的开始,即从农村行政管理者知识化起步;第二步是随着土地向种、养能手集中,实现农业经营管理者的优化;第三步是随着各专业农业技师的培养,全面提高农业操作人员的层次。

当农业科研单位、高校、政府的农业服务系统和现代农民在市场经济的纽带联接下,形成有机的整体时,农村的城市化、农业的现代化即告实现[11];那时,伴随农业生产力的大提高,农民是收入较高的一个社会层次,人们向往农民,但不容易有资格当上农民。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江苏年鉴:2013[M]. 南京:江苏年鉴杂志社,2013:54,57.

[2]施 杨,王婷婷,高佳嘉.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问题及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466-468.

[3]盐城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 盐城统计年鉴:2013[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90-100.

[4]张旸旸. 完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J]. 江苏农村经济,2011(8):68-69.

[5]戴小枫,陆建中,边全乐. 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要求与任务[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6):664-667.

[6]彭宇文.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及对策[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6(4):4-7.

[7]马红霞,刘 琪.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68-71.

[8]唐 珂. 发挥政策聚合效应 着力打造一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J]. 农业科技管理,2014,33(2):1-3.

[9]程泽强,田云峰. 抓好“3+1”模式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J]. 农业科技管理,2013,32(6):8-11.

[10]陈剑平. 推动省级区域农业科研协同创新之我见[J]. 农业科技管理,2014,33(2):4-7.

[11]章力建.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保障我国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J]. 农业科技管理,2014,33(1):3-6.王晓轩,张会萍. 农地信用社制度满意度分析——基于宁夏平罗县土地信用社农户的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0):575-578.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学研结合农村劳动力江苏省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