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献学研究

2015-12-23武秀成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新唐书旧唐书文献学

主持人语 文献是文化学术的载体,也是文化学术发展的基础。重视文献,拥有文献,学术即走向兴盛;忽视文献,文献匮乏,学术则必然衰败。近代学术的变迁,充分昭示了这个规律。新世纪以来,政府与学界对于文献研究有了更深更新更正确的认识。从国家到学校,各级人文社科研究立项,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开始占有一席之地;从国内到域外,文献的编目、流布、辑录、考辨,蔚然可观。文献研究的内容,包括文献的编撰、流传、刊印、校勘、典藏、修复、辑佚、辨伪、史源、数字化以及著者行迹等诸方面,其构成的知识体系称之为文献学。而以古代文献的分类与著录,版本的鉴定与源流,文字的是非与异同,史料的真伪与来源,古文献的整理与检索以及文献学史等为研究重点者称之为古典文献学,前人或称之为治书之学、校雠之学。因其历史沿革与所属学科的差异,又称之为历史文献学。虽然功用、范围、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实质与宗旨并无区别,即在于考察揭示文献的特质与可信度。学术研究贵在创新,文献研究尤其重视“新”材料。新材料带来新发现,新材料开启新学问。域外汉籍,出土文献,自是新材料之渊薮,而传世文献如方志、家谱之类亦多有之,即使常见书中也能发现新材料。我们于新材料,一则临之以喜,一则处之以慎,切忌观点先行,穿凿附会,而皆当以实证验之,正所谓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胡适语)。我们新开辟此"文献学研究"专栏,即企盼广大专家读者,不吝惠赐"信而有征"(见《左传·昭公八年》)、“毋意毋必”(见《论语·子罕》)而又有新材料新发现的好论文,以与同人分享,并共同为建构我们新时代的宏伟的文献学殿堂略尽绵薄之力。

(武秀成)

【主持人简介】

武秀成,安徽利辛人。1959 年出生于江西东乡。1982 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 年入四川大学中文系学习,师从杨明照教授,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 年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供职于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后师从徐有富教授专攻目录学、校勘学,获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文学博士学位。1998 年任韩国庆州东国大学客座讲授。2006 年至2012 年任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文献学系主任。2013 年任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专任外国人教授。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献学系主任。已出版专著《旧唐书辨证》、《陈振孙评传》、《玉海艺文校证》(与赵庶洋合作),担任《册府元龟》校订本副主编等。发表论文《〈大唐新语〉佚文考》、《〈旧唐书〉至乐楼抄本与叶石君校本考略》、《〈旧唐书〉点校本承袭殿本臆改例说》、《〈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探源》、《两〈唐书〉宦官传校误及其启示》、《〈资治通鉴〉误改〈新唐书〉辨析》、《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义例新探》、《〈直斋书录解题〉佚文辨正》、《〈汉书·儒林传〉梁丘易传承祛疑》、《〈汉书·百官公卿表〉史例发覆及史文订误》等30 余篇。目前主持“二十四史与《清史稿》点校本修订工程”之“《新唐书》点校修订”项目。主要讲授文献学意识、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古籍校勘研究等课程。

猜你喜欢

新唐书旧唐书文献学
东方朔散文赋《答客难》的文献学解读
TINTIN’S CHINESE CHANGE-UP
睿智与稳健:解读两唐书中的狄仁杰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唐贞休世系再考
《旧唐书》与《新唐书》“突厥传”之比较
“夏译汉籍”的文献学价值
述往思来:《新唐书》的编纂思想和特点
《伤科汇纂》文献学研究
文献学视野下的《畲族小说歌》研究
“独柳之祸”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