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规模化猪场临床主要疫病的血清学检测

2015-12-23喻红艳汤细彪常天明吴文婷

养殖与饲料 2015年11期
关键词:乙脑狂犬病规模化

喻红艳 汤细彪 董 超 刘 田 常天明 吴文婷 吴 斌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武汉 430070

2014年规模化猪场临床主要疫病的血清学检测

喻红艳 汤细彪 董 超 刘 田 常天明 吴文婷 吴 斌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武汉 430070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2014年针对全国26个省市地区规模化猪场送检的38 375份血清样品进行了临床常见疫病的血清学分析,主要包括猪瘟(HC)、伪狂犬病(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PCV2)、猪细小病毒病(PP)、乙型脑炎(JE)等。结果显示,送检血清样品猪瘟抗体检测阳性率为80.56%,其中育肥猪和保育猪送检样品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23%和46.23%。伪狂犬病野毒鉴别诊断阳性检出率为27.34%,高于往年同期水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0.76%。圆环病毒病抗体阳性率为79.55%。

规模化猪场;疫病;血清学检测;阳性率

1 2014年不同地区猪群7种主要疫病抗体阳性检出率统计

2014年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对全国26个省市地区送检的38 375份血清样品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合计125 557份次。检测样本基本涵盖我国重点养殖区域。临床主要疫病抗体阳性率统计结果见表1。

1)猪瘟病毒临床检测,从规模化猪场整体水平上来看,猪瘟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0.56%,属于基本合格水平。针对所有送检样品按不同生产阶段猪群分析发现:育肥猪和保育猪样品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23%和46.23%,这与猪瘟首免后抗体水平下降有关,故在保育阶段后期应进行二免;种猪群猪瘟抗体阳性率则可达到90.01%,处于较高的免疫水平。

2)伪狂犬病病毒只有在伪狂犬病gE抗体为阴性的前提下,进行伪狂犬病gB抗体的检测评估。从PRV-gE抗体检测来看,平均阳性率为27.34%,数据表明野毒感染抗体处于较高水平,我国面临着伪狂犬病防控的巨大压力。

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清抗体水平从检测统计来看,平均阳性率为80.76%,表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免疫处于比较稳定的水平。

4)猪圆环病毒病血清抗体水平在全国各地送检血清样品中阳性率平均值为79.55%,各省份间的差异最小,是这7种疾病中抗体阳性率最为稳定的一组。

另外临床对种猪群检测显示:猪细小病毒抗体阳性率为87.84%,乙型脑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68.22%,规模化猪场应做好猪乙型脑炎疫苗的免疫防控。

2 2014年1~12月份猪群主要疫病抗体阳性率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规模化猪场全年血清抗体波动较大的分别为伪狂犬病gE抗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清抗体、细小病毒病抗体及乙脑抗体。其中,伪狂犬病gE抗体在6~10月份处于较低水平,而在11月至次年4月份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猪场应该在9-10月份加强伪狂犬病疫苗的普免工作。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血清抗体在6月份后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在1-3月份出现震荡波动。从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发病时间来看,每年夏天也是发病高峰期。而该病的抗体在6月份处于最低水平,也证实了夏天易发“蓝耳病”这一现象。猪细小病毒病、猪乙脑的抗体在2014年的1月和7月均处于较高的水平,而在4月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也符合了养殖场“春秋两防”的免疫接种计划。但值得注意的是,乙脑抗体在3月份已经出现快速下降,在南方天气温暖的地方,需要及时免疫。

表1 2014年不同地区猪群送检样品主要疫病抗体阳性率

3 2011-2014年猪群主要疾病抗体阳性率变化情况

从2011-2014年血清学样品检测跟踪情况来看,猪以上7种疾病的免疫抗体阳性率均呈升高趋势,2014年这些疾病(除乙脑抗体外)阳性率均比2011年提高20%左右甚至更多,尤其以猪瘟抗体、猪圆环病毒病抗体最为显著,阳性率有近30%的提升,说明随着各生物制品生产厂家的研发能力的加强与防疫产品的丰富,猪瘟疫苗和猪圆环病毒病疫苗已经普遍推广,这对疾病防控起到积极的作用。乙脑抗体没有增加反下降,说明乙脑抗体的防治应进一步加强。这4年来伪狂犬病gE抗体(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率持续升高,特别是个别地区检测阳性率已经达到72.36%,足以证明当前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十分严重,规模化猪场应重视(表3)。

4 讨 论

4.1 伪狂犬病野毒gE抗体逐年上升

伪狂犬病gE抗体从2011年的6.32%上升到2014年的27.4%。出现这一现象可能有2个原因:一是诊断中心接诊的血清样品数逐年增加,检出率逐渐提高;二是我国伪狂犬病流行暴发呈不断上升趋势,新发现的伪狂犬病野毒毒株在gC、gD和gE基因上出现变异。虽然新毒株的基因变异是否影响伪狂犬病病毒现有疫苗免疫保护尚无定论,但自2010年来,伪狂犬病在河南、山东等地的大面积暴发已经给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带来了新的压力。

从区域上看,伪狂犬病gE抗体在湖北、湖南、江西的阳性率较低,而在河南、河北、安徽的阳性率较高,河北更是高达72.36%。这也说明了2点:一方面是伪狂犬病出现了由南往北的流行趋势,另一方面是随着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疫苗,特别是HB-98活疫苗在中部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推广使用,猪场伪狂犬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规模化猪场在伪狂犬病防制的过程中拥有两大武器:猪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疫苗和PRV-gE鉴别诊断ELISA试剂盒。如何正确使用将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控制伪狂犬病。对于伪狂犬病野毒阴性场,一定要在引种前将准备引进的后备种猪血清进行PRV-gE鉴别诊断ELISA逐头检测,只有检测抗体阴性的种猪才能引入。对于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阳性场,如具备根除净化条件的均应考虑伪狂犬病净化,伪狂犬病净化首先是淘汰伪狂犬病gE阳性公猪,引入gE阴性公猪,同时做好猪群gE抗体监控。无法进行伪狂犬病净化可以考虑使用与新流行毒株更接近的HB-98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同时或交替使用,或者加强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疫苗的免疫频率。

表2 2014年1-12月份猪场送检样品主要疫病抗体阳性率

表3 2011-2014年猪场送检样品主要疾病抗体阳性率 %

4.2 疾病流行有季节性差异

一般来说,规模化猪场都会重视并执行“春秋两防”。对于乙脑、细小病毒病这些季节性的疾病,一般会在每年的3-4月、9-10月进行两次接种。但是,从2014年血清学调查来看,乙脑抗体在2月份、8月份便出现显著下降,说明乙脑、细小病毒病的防控应该提前。

伪狂犬病gE抗体从11月份开始出现上升,至次年4月份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这一现象与2013年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病原室得到的结论一致:近年多发的伪狂犬病在1-3月寒冷季节检出率更高。

猪蓝耳病抗体在2014年的2-4月份震荡波动,6月份达到最低,而后一直上升达到区域稳定。猪瘟和圆环病毒病的抗体尚无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以上现象说明每年11月份至来年3月份为病毒性疾病多发的季节,这除了与病毒“喜冷怕热”的习性有关外,还有与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更广泛的交流有一定的关系。现在规模化猪场本身就面临着人才紧缺的情况,一旦春节调休,工作交接不全面或者执行不及时,难免会留下免疫漏洞,同时春节期间,动物和人员的流动给疫病暴发以可趁之机。

2015-10-08

喻红艳,女,硕士,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实验室主任。

猜你喜欢

乙脑狂犬病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打败狂犬病
夏季突发高热小心患上乙脑
蚊子带来了可怕的乙脑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抗狂犬病VHH和疫苗用于暴露后处置显著提高小鼠对致死性狂犬病感染的保护作用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健康儿童乙脑抗体水平的调查研究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