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奕劻与“铁帽子王”

2015-12-23彭元正

中国石油企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任性大臣帽子

奕劻与“铁帽子王”

今年的“两会”闭幕了!记得去年政协新闻发言人的一句“你懂的”,让人们懂得了“你懂的”真正含义;在今年政协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政协新闻发言人又用一句“大家都很任性”引爆现场。而紧接着发言人又在笑声中解释说,老百姓包括媒体,认为如有更大的老虎一定要挖出来,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大家的态度都“很任性”,反腐绝不封顶设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一时好多人还不知道“很任性”和“铁帽子王”的意思,就连在场的翻译也无从开口说出这两个词汇的真正含义,好像就“反腐”的态度说的,也好像是“围绕谁是下一个大老虎”的问题说的,搞得人们一头雾水,不得其解。

一时间,“铁帽子王”登上百度搜索榜首,同时“铁帽子王”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交头接耳的议论话题。

何谓“铁帽子王”?按一般解释,就是清代对世袭罔替王爵的俗称,共有12位,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享有的特权之一是隔代不降爵。

说起清代的“铁帽子王”,笔者找到了清末的史料。据说庆亲王奕劻虽然能力有限,名声不佳,但却是清末政坛常青树,其地位之显赫,除了慈禧、李鸿章和袁世凯,就数到他了。自1884年到大清倒台的27年中,他先后主管外事、海军、财政等重要工作,后期做到大军机和内阁总理大臣。应该是一个地道的“铁帽子王”。

奕劻(1838~1917)晚清重臣、宗室,满洲镶蓝旗,爱新觉罗氏。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辅国公绵性长子。光绪十年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封庆郡王,十七年迁总理海军事务大臣,二十九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三十四年晋封世袭罔替庆亲王。宣统三年任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清帝逊位后,避居天津。1917年1月28日病死,谥号为“密”意思是“追补前过”为“密”,是清代亲王谥号中最差的一个字。

看清代的历史笑料,得知庆亲王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平时在吃(喜欢吃请和请吃)喝(每顿能喝两壶)嫖(情妇丫环无数)赌(爱搓麻将,还经常参加老佛爷慈禧的活动)的基础上,很讲究敛财,是个要钱不要命的主。在日常敛财生活中,庆亲王“细大不捐”,大钱不怕多,小钱不嫌少,用现在的话说,白道黑道全吃,钱多钱少都要。他的生财之道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卖官,他家俨然成了官帽子专卖店,并明码标价,诚实守信,一分钱一分货,买卖好得很!其中最著名的一单生意,是“中层干部”段芝贵送上白银10万两,立马就买到了布政使、黑龙江代理巡抚的高帽子。这样的事情多了,再加上他住的是和珅的老宅,后来人们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庆氏公司总经理。据英国《泰晤士报》记载,说庆亲王奕劻的银行存款高达712.5万英镑。而最让人刮目相看的是,庆亲王在理财方面绝对有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可谓前无古人,开风气之先。虽然外国银行已经大量进驻中国,但是一来中国人觉得它不可靠,二来鸦片战争之后,特别是八国联军侵华硝烟未散,中国人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大家耻于与外国人打交道,更愿意到中国人的银行或钱庄存钱。但庆亲王却不这样认为,他反其道而行之,格外信任和青睐外资银行,特别是英资汇丰银行,英国人莫里循之所以对他的存款数额言之凿凿如此精确估计与此有关。

掩卷沉思,那个堂堂大清的“铁帽子王”,如果活到现在,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现代版的怀揣外国护照、见首不见尾的“裸官”吗?

辛亥枪响六年后,庆亲王奕劻寿终正寝。或许已经丢了江山的清皇室这才明白过来奕劻的“大坏”,但无论对于庆亲王本人,还是对于清皇室,这个时候再来总结经验教训,显然没有任何意义了。

“读史可以明鉴”!如今我们再拿“铁帽子王”说事,对于身处民族复兴伟大时代的我们,庆亲王这个“铁帽子王”是一本居安思危的好教材,是我们可以照一照的镜子啊!还有,如今我们再来拿“铁帽子王”说事,相信一定会还能揪出现代的“铁帽子王”。有网上的“段子”说得好:铁帽子王,铁帽子王,当年要数那奕劻;铁帽子王,铁帽子王,如今要看那个郎;铁帽子王,铁帽子王,一个“铁”字去掉啊,再要那顶破帽子会让人笑断肠……

猜你喜欢

任性大臣帽子
千万别任性
谁的头留下了
整饬、因循与苟且:驻藏大臣讷钦筹藏探论
任性者的搞笑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
一句不真不假的话
戴上就任性
有才任性党
卖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