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陪护对静脉麻醉复合骶麻小儿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影响

2015-12-23

科技视界 2015年34期
关键词:躁动苏醒小儿

王 冉 陈 慧 黄 昆

(1.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2.宁波市第二医院麻醉科,浙江 宁波 315000)

随着医学模式越来越以人文关怀为中心,小儿手术已经从过去的仅仅让患儿“无身体疼痛”转变为同时注重患儿“无心理创伤”[1]。大部分患儿进入手术室,一方面承受着与父母亲人分离的痛苦,一方面因陌生环境下产生的焦虑和恐惧而哭闹不止。大量的应激状态使全麻后复苏阶段产生了一定的风险,极易引发患儿苏醒后躁动,苏醒期躁动是患儿在全身麻醉苏醒后表现出的神经精神系统的功能紊乱,通常临床表现为兴奋、躁动、定向障碍、哭喊或呻吟等不当行为,若服用药物进行镇静又容易引发患儿的呼吸抑制等不良症状,给患儿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2]。有文献表明,有无适当的父母陪护对患儿苏醒期有着不同的影响[3-4]。为了有效地改善患儿麻醉复苏期躁动发生率,现以浙江某二甲医院为例,尝试对静脉麻醉复合骶麻的小儿手术患者安排麻醉复苏期家长陪护,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某二甲医院2013 年8 月至2014 年5 月行静脉麻醉复合骶麻的男性小儿患者,共60 例,年龄2~6 周岁。样本患儿近期无呼吸道感染,无先天性疾病,无严重器质性病变。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 例。对照组包茎、包皮环切术13 例,隐睾症6 例,小儿斜疝术11 例,平均年龄(4.4±1.1)岁;平均体质量(15±4)kg。干预组,包茎、包皮环切术16 例,隐睾症8 例,小儿斜疝术6 例,平均年龄(4.8±1.3)岁;平均体质量(16±5)kg。其中两组患儿在手术类别、年龄、体质量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前常规访视,向家长交代术前注意事项及手术过程,缓解患儿及家长的紧张情绪。术前半小时将患儿接入手术间。尽量为患儿创造适宜的手术室环境,例如在术前准备室、手术间和复苏室摆放、张贴一些儿童玩具或图画等。在手术室播放小儿歌曲给予心理安抚,开通静脉通路后开始麻醉诱导(静脉推注氯胺酮1.5~2 mg/kg,同时静推阿托品减少口腔分泌物),待患儿进入浅麻醉状态后,侧卧位下行骶麻,成功后平卧位面罩吸氧下进行手术。术毕,推至麻醉恢复室。监测患儿的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一般生命体征,持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系统稳定。患儿复苏成功后,送回至病房。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干预组采用复苏期由家长陪护的方法:对干预组患儿的家长讲解麻醉复苏期家长陪护的优点,争取他们的同意,讲解进入麻醉复苏室遵守的规章制度,配合要点。患儿送至恢复室即安排家长穿戴好手术衣帽,隔离衣,脚套,进入恢复室。在患儿床旁,陪护家长轻声呼唤患儿名字,进行轻声安抚,抚摸患儿的头和手,嘱患儿不要乱动。观察患儿的意识,口唇面色,末梢运动。待患儿意识恢复,呼吸平稳,睁眼后肢体活动协调,与医务人员共同守护在患儿推车旁送回病房。

1.3 评价指标

1.3.1 睁眼时间:手术结束至患儿睁眼应答。

1.3.2 镇静评分:采用Ramasy 镇静评分,标准:1 分,不安静、烦躁;2分,安静、合作;3 分,嗜睡,能听从指令;4 分,睡眠状态,可唤醒;5 分,呼唤反应迟钝;6 分,深睡状态,呼唤不醒。其中2~4 分为镇静满意,5~6 分为镇静过度。

1.3.3 躁动评估:躁动程度评估:0 分为安静,合作,无躁动发生;l 分为轻度烦躁,吸痰刺激时有体动反应,间断呻吟;2 分为无刺激时也有躁动,持续呻吟,需固定上肢;3 分为剧烈挣扎及喊叫,需外力压按四肢。

1.3.4 不良反应:患儿复苏期哭闹呛咳、恶心呕吐、喉痉挛、呼吸抑制、分泌物增多等。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方法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儿睁眼时间、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检测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60)

3 讨论

小儿的心理状态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差异,与父母的分离、对医疗操作及陌生环境的恐惧均使其感到不安。手术作为个体生活中的较强应激源,常导致个体生理和心理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5]。其恐惧心理和焦虑情绪,不仅影响麻醉复苏质量,还会对患儿造成术后心理上的创伤。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较多,依赖性较强,家长陪护可以充分发挥父母的作用,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轻患儿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儿合作程度[6-7]。患儿在术前经过较长时间的禁饮禁食及手术创伤后,烦躁,疼痛会令他在陌生环境中会哭闹不止,过多的躁动会引起手术伤口开裂或身体安全上的伤害。由表1 可见,家长陪护可以减少患儿复苏期躁动发生率,减少患儿在复苏时期的哭闹呛咳并引发分泌物增多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有害的过强的应激反应,对患儿术后的身心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

家长在复苏室的陪护,使复苏室的医疗环境整体曝光于家属的视野之内,对目前国内整体的医患关系来说是个挑战。怎样更好的保护好自己,又能提高患儿的复苏质量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次研究选取的是2-6 周岁的小儿,有文献表明[8],与父母分离引发的焦虑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表现显著。他们处于特别容易受伤害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发育阶段,对医院的恐惧心理最重。而新生儿和六个月以下的婴儿因无认知能力,与父母的分离不会使其蒙受情感上的伤害。但在具体的年龄选择上,没有确切的标准,且每个患儿因人而已,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1]Fortier MA1,Del Rosario AM,Rosenbaum A,Kain ZN Paediatr Anaesth[J].Beyond pain:predictors of postoperative maladaptive behavior change in children.Paediatr Anaesth,2010 May,20(5):445-53.

[2]王敬华,蒋坤,王子龙.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对儿童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2):10-11.

[3]Chorney JM1,Tan ET,Kain ZN.Adult-child interactions in the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behavior matters[J].Anesthesiology,2013 Apr,118(4):834-41.

[4]Chorney JM1,Kain ZN.Family-centered pediatric perioperative care[J].Anesthesiology,2010,Mar,112(3):751-5.

[5]张改英.陪护下麻醉诱导对围术期患儿心理干预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26(18):8-10.

[6]Fina DK1,Lopas LJ,Stagnone JH,Santucci PR.Parent participation in the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fourteen years of progress at one hospital[J].J Perianesth Nurs,1997,Jun,12(3):152-62.

[7]Martin SR1,Chorney JM,Tan ET,Fortier MA,Blount RL,Wald SH,Shapiro NL,Strom SL,Patel S,Kain ZN.Changing healthcare providers' behavior during pediatric inductions with an empirically based intervention[J].Anesthesiology,2011 Jul,115(1):18-27.

[8]安刚.婴幼儿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6-357.

猜你喜欢

躁动苏醒小儿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