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BI理论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探究

2015-12-23邵辉

东疆学刊 2015年3期

邵辉

[摘要]在CBI理论框架下,以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学习与研究需求为依据,建立专业学科知识应用与语言知识技能实践相结合的新型学术英语教学模式,设置文献阅读与评价、论文写作与发表工作坊、国际会议交流实践系列模块,实施过程性动态化的评价方式,切实提高学术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CBI理论;学术英语教学模式;学术英语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5)03-00101-04

随着中国社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高层次学术人才培养战略趋向于培育具备国际视野的研究型人才,而英语教学则可以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领域,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综合英语加听说英语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以训练学生各项语言技能为主,通过语言技能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因为广大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迫切需要将学术研究成果从实验室推广到国际交流平台,与国内外学术界同行和专家展开思想碰撞和交流,而怎样切实提高研究生学术英语应用能力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大胆进行改革,在国内高校率先开展基于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理论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课程建设,旨在通过将专业学科知识应用与语言知识技能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从实践层面培养研究生学术英语应用能力。课程包括学术英语论文阅读与评价模块、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工作坊模块、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实践模块,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英语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研究生将专业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学术英语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并参加专业学科领域的国际会议交流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本课程模式尝试在转型期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领域进行实践探索,为国内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一、学术英语教学研究背景

学术英语是一种专门的学术用途英语,学术英语教学是“基于对某一学科认知、社会和语言等方面的需求和行为而进行的教学”。目前,大多数的研究生英语教学还是基于单纯的语言知识技能的习得而提高语言水平,教授内容与研究生的专业学科知识联系不大。在教学模式上,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课堂形式依然是教师讲解为主。有些高校也尝试设立学术英语课程,但将该课程“与学科专业英语课合并”,将学术英语课转变成“专业文献翻译课或专业词汇课”。这些教学模式与学术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模式相差较远。在学术英语教学研究方面,国外学术界自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开展相关研究,以Hyland为代表的学者强调“分析交际目的和语言策略的体裁研究”。国内学术英语研究兴起于八九十年代,代表人物有蔡基刚、单胜江等,整体上学术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理论为亟待改革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CBI是内容依托式教学,最大特点是将专业学科知识与语言知识技能融合,紧密结合学生在学术学习、科研活动过程中的需求和兴趣,实现“内容教学与语言教学目标的融合”。当前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对发表英语学术论文、参加国际会议的需求日益上升,但学术英语知识技能的教学却没能与时俱进,很多研究生的专业学科知识的应用与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是脱节的,对学术英语的认识仅限于专业英语词汇和句型的习得。如何打破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应用专业学科知识与掌握学术英语技能之间的壁垒,成为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我校研究生英语教学依托CBI理论,实施学术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改革覆盖全校2012级、2013级、2014级共计约5000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旨在搭建融合学科知识运用与学术英语技能实践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学术英语学习需求分析

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紧密结合研究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开展教学模式的设计。在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与改革的过程中,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始终决定着教学模式的走向、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取舍。为了更准确地追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笔者在全校2013级1790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中开展了学习需求问卷调查。首先统计了研究生在进入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学习之前的学术英语学习状态信息,86%的研究生没有修过学术英语写作课程,70.9%的研究生没有修过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该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研究生对学术英语课程没有基本的认知,对学术英语知识没有习得的经历,证实了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开展的必要性。

本次调查还针对研究生阶段的学术学习和科研需求进行了统计,高达77%的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必须要发表1篇英语学术论文,再次验证了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必要性。同时,90%的导师对研究生发表英语学术论文的要求限于一般国际期刊,6.7%的导师要求研究生在高级别国际期刊发表论文,这与目前研究生整体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缺乏与实践能力的薄弱不无直接关系。在越来越多的高校侧重国际化研究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更多的研究生对包括学术英语写作、阅读、交流在内的学术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更加迫切。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模式应扎根于研究生的学习现状,紧密结合其学习和科研需求,力求使广大研究生在学术英语理论认知与实践操作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模式

(一)学术英语文献阅读与评价模块

学术英语文献阅读与评价的目的是培养研究生学术英语文献阅读能力和学术论文基础写作能力。在CBI理论框架下,将专业学科知识应用与语言学习融合为一体。以各专业领域的国际期刊专业论文材料为阅读评价与写作模块的素材,形成每个学科的学术英语素材库,建立覆盖学术研究全过程的教学模式,针对学术阅读与写作的全过程,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摘要,开展学术文献阅读、学术文献评价、学术论文基础写作训练。使学生能够顺畅地阅读本学科的英语学术文献,从文体上掌握普通文体与学术文体的差别,学习学术英语论文各组成部分的结构要素;从语域上掌握学术英语论文各组成部分的语言特征,包括学术词汇、语法句法、修辞手段等,从而为学术英语论文的写作积累专业学科领域的学术英语语言知识。通过覆盖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全过程的学术论文阅读与评价表体系,准确把握英语学术论文各个组成部分的写作框架与模板,最终掌握学术英语论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规范,构建各个专业学科的学术英语论文写作特色框架与模板,真正锻炼学术英语文献阅读与评价能力和学术英语论文基础写作能力。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了CBI理论框架下专业学科知识与语言知识技能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理念。

(二)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工作坊模块

工作坊是“以实践为核心,按照实践的要求学习理论”。研究生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工作坊的设立在全国高校中走在了前列,通过中外教合作、语言教师与专业导师合作的论文写作指导与修改模式,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提供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修改直至发表的全程写作指导与修改润色服务。学生提交的学术论文先后通过学科专业教师与学术英语语言教师的共同指导,分别就学术论文的专业学术价值、语言水平、学术规范进行评价并给出详细的指导建议,然后由中方教师和外籍教师进行修改润色,并经过与作者的多轮讨论,经过反复修改最终定稿,向专业学科领域的国际期刊投稿。在论文被期刊接收至最终发表期间的修改也由工作坊教师进行持续跟踪辅导。工作坊接收的每一篇论文从提交至最终发表都被实时记录追踪,定期统计工作坊的论文数量、类型、发表期刊等信息,帮助研究生成功将自己的科研成果顺利转化为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推广,展示科研成就。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工作坊依托CBI理论,将研究生阶段各学科的专业知识、科研成果与学术英语写作技能紧密结合,研究生既可以快速地提高学术英语论文写作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又在本学科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实现了专业学科知识与学术英语技能的交互促进。

(三)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实践模块

依托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国际学术会议平台,开展模拟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实践项目,使研究生能够熟悉国际学术会议流程,掌握国际学术交流规范,以专业的方式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会议论文、学术报告、学术壁报的形式,在不同学科的国际学术会议会场进行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真正提高“学习者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英语交流能力”。在该模块下,所有学科的研究生都可以全程参与整个模拟国际会议活动。在会议准备阶段,研究生会形成不同的合作小组,工作小组负责会议信息发布、会议日程制定等工作;会务小组负责会场布置、壁报展示制作等工作;学习小组通过小组评议推选出负责人,分别承担会议主持、主题报告、开幕致辞、闭幕致辞等工作。所有研究生在自己的学科小组内搜集会议信息及会议信函,通过小组评议推荐优秀的英语学术论文参加全校的国际会议。同时,在参会的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系列学术活动,包括:学术论文的会议摘要撰写、口头报告的书面论文写作、书面论文的口头报告制作、国际会议壁报制作等。在国际会议的闭幕式环节,通过教师和全体研究生投票,评选出优秀会议摘要、优秀口头报告、优秀国际会议壁报,开展科研成果展览和交流活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实践活动的研究生,将自己在学术英语学习活动中撰写的学术论文按照国际会议的流程,进入相关学科国际会议学科专场提交论文,开展论文宣读与讨论、科研成果展的一系列互动,这既可以增进研究生专业学科知识的交流和科研思维的碰撞,还可以锻炼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语言应用能力。通过以上三个模块层层递进式的教学活动,建立从立项、文献搜集、开题、实验、结果分析、成果转化为论文、进入相关学科国际会议学科专场提交论文、论文宣读与讨论、科研成果展的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模式。

四、过程性动态化的评价方式

动态评估从“动态历时”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重视“过程性”而非“结果性”。针对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的过程性、实践性的特征,本课程采用全方位跟踪、过程性评价的动态化评估方式:针对学术英语文献阅读与评价模块,创立了贯穿学术英语文献阅读与评价整个流程的阅读写作评价体系,涵盖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摘要各个阅读与写作部分。针对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工作坊模块,实施全程追踪动态评估的方式,对研究生在撰写发表学术论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供指导,形成专业教师与语言教师评审、中教与外教评阅的动态评估模式。针对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实践模块,建立个人自评、小组互评、会场投票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评价活动贯穿整个学术交流实践过程。在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阶段性评估反馈情况,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与效果,及时调节教学方式和活动,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全方位的过程性动态化评估,最大程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的学习和反思,实现专业学科内容知识和学术英语技能的双向提升,在各项学术实践活动实践中不断发展学术英语文献阅读、论文写作与会议交流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结论

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学习需求日益增长而学术能力相对薄弱的背景下,我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依托CBI理论,紧密结合研究生专业领域的学科知识应用和科研活动实践,课程设置涵盖学术英语论文阅读与评价模块、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工作坊模块、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实践模块,形成了过程性动态化的评价方式,建立了从科研立项、文献搜集、实验与分析、成果转化为论文、进入国际会议学科专场进行论文宣读与讨论、科研成果展示与交流的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模式。凸显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转型期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领域进行了创新式探索,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学术应用能力的研究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上开展了改革实践,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国内高校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责任编辑 丛光]